回家前,周永富把那股山水,引向了另一块麦子田。
因为这块油菜田的水已经差不多,再等几天就可以找牛来犁了。
虽然在下雨,回家他们也不会闲着。
他们也开始打麦子。
周永富和龙秀英抱着一把一把的麦子在半桶上的木架上反复敲打。
直到麦穗上的麦粒掉光。
周兴国和周小容则用一根短木棍敲打麦杆前端的麦穗。
他们力气小,无法像大人那样抱起来敲打,但多一个人总比少一个人干活快。
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是农村人喜欢多养孩子,特别是养更有力量男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男人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下午外面雨依然很大,正在打麦子的周永富突然对周兴国道:“你去看看那山水还在向三挑谷流不”?
三挑谷是对田块的称呼,来源是因为集体生产时,那块田能打三挑谷子。
周兴国披上塑料纸,刚到田边,就见到了披着塑料纸站在雨中的郭小英。
周兴国见那股山水真没有流向自己家的田里。
于是便沿着流水的小沟向上查找原因。还没有等他找到原因,郭小英已经主动走了过来,对周兴国道:“刚才妈妈把那股山水引到我家的田里去了,并让我在这里守着”。
“那我家的田怎么办?”
“我先把缺口打开,等你家田里的水差不多了,我再把缺口堵上”。
周兴国没有说话,等郭小英打开缺口后他也没有离开,而是和郭小英一起站这大雨之中。
一会后,郭小英对周兴国道:“如果一会我爸爸或妈妈过来看,我先把缺口堵上”。
周兴国轻轻嗯了一声。
郭小英是担心引发两家的矛盾,她明白两家的关系不好,任何一点事就可能激发冲突。
如果这次来的是龙秀英或者是周永富,发生冲突几乎是必然。
有时大人们还不如孩子,争吵,打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两个小孩子就处理的很好。
两人守了很久,周兴国见自家田里的水差不多了,对郭小英道:“你把缺口堵上吧”。
说完他准备离开。
郭小英见周兴国要离开,她没有立即去堵缺口而是道:“还有一年多我们就该考中学了,你想考上中学吗?”
周兴国十分茫然,他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见周兴国不说话,郭小英又道:“我想考上中学,不然只有天天在家割猪草”。
周兴国并没有想过,自己考不上中学会怎么样,但他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在家里干活。
他弯腰抓过旁边的泥土,把那缺口堵住后道:“我也争取考上初中”。
看着周兴国在大雨中渐渐远离的背影,郭小英竟脸上出现了红晕,她仿佛听到的不是说的上学,而是另一种承诺。
一周的假期很快过去,开始上学后,周兴国竟真的比原来认真许多。
也许是多了对一个人的承诺,也许是因为一周的劳动。
读书还是比那繁重的劳动轻松很多。
只要他认真起来,进步还是很大的。
期末,周兴国数学考了81分,语文考了72分。
虽然语文没有什么提高,但数学提高了近20分。
龙秀英特别高兴,很为自己苦口婆心的教育成果而自豪。
还特意给周兴国煮了一个鸡蛋,以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