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一、第三十八回故事总览

1.情节发展脉络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情节丰富,起承转合间尽显生活百态与人物性情。故事由湘云请贾母赏桂花拉开序幕,此为“起”。湘云在宝钗的协助下,精心筹备螃蟹宴,邀请贾母等众人前来藕香榭赏桂花、吃螃蟹。这一安排不仅展现了湘云的热情好客,也为后续情节发展搭建了舞台。

众人齐聚藕香榭后,情节进入“承”的阶段。贾母来到藕香榭,看到亭子上“枕霞阁”的名字,不禁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在此处玩耍落水的往事,引发了众人的一番感慨。吃螃蟹期间,众人的互动将欢乐氛围推向高潮。凤姐在贾母跟前侍奉周到,尽显其精明能干与善于讨好长辈的特点;而鸳鸯与凤姐的斗嘴,平儿将蟹膏抹在凤姐脸上等情节,充满了生活趣味,展现出主仆之间融洽又随意的关系,也让整个宴会场景生动鲜活起来。

宴会结束,贾母回房休息,众人则开始吟诗比赛,这是情节的“转”。湘云和宝钗此前已拟定好十二首菊花诗题,众人纷纷挑选诗题进行创作。在这场诗词较量中,林黛玉凭借《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诗脱颖而出,一举夺魁。黛玉的夺冠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她的才情在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她在众姐妹中的独特地位。

宝玉在黛玉夺冠后,又作了一首咏螃蟹的诗,随后黛玉、宝钗也相继创作。宝钗的《咏螃蟹》诗暗藏讽刺,引发众人不同反应,此为情节的“合”。这三首螃蟹诗不仅展现了三人不同的性格与心境,也为整个回目增添了更深层次的内涵,暗示了人物命运与社会现实,使情节在热闹的聚会与诗词唱和之后,留下了值得回味与思考的余韵。整个第三十八回情节连贯,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宛如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2.回目含义解读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这一回目高度凝练地概括了《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的核心内容,生动展现了本回中两位主要人物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才情与思想上的独特表现。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林潇湘”是林黛玉的别号,点明了人物。“魁夺”突出了林黛玉在菊花诗创作比赛中的卓越表现,她凭借出众的才情力压群芳,夺得头筹。在此次菊花诗会中,林黛玉所作的《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诗,从题目到立意,再到辞藻运用,皆新颖独特,展现出她超凡的诗才与细腻的心境。这一情节不仅凸显了林黛玉在诗词创作方面的天赋,也进一步强化了她在大观园众姐妹中的才女形象,同时暗示了她内心深处的孤傲与敏感,正如菊花一般,孤标傲世。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薛蘅芜”指薛宝钗,她的蘅芜苑居所赋予了她这个雅号。“讽和”体现了薛宝钗所作螃蟹诗的独特风格与深刻寓意。在宝玉作完咏螃蟹诗后,薛宝钗以一首《咏螃蟹》回应。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蟹,实则借螃蟹“横行霸道”的特点,讽刺现实生活中那些贪婪、自私、不择手段的人,展现出薛宝钗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她的诗风沉稳大气,用词精准,在看似平和的诗句中暗藏锋芒,反映出她性格中理性、世故的一面。

整个回目通过这两句话,清晰地勾勒出本回的两条主要线索:一是菊花诗会中林黛玉的才情绽放,二是螃蟹咏里薛宝钗的讽喻深意。二者相互映衬,既展现了大观园中众姐妹的高雅情趣与文学素养,又通过诗词背后的寓意,暗示了人物性格、命运以及社会现实,使回目成为理解本回丰富内涵的关键钥匙。

二、螃蟹宴的台前幕后

1.宴会筹备详情

螃蟹宴的筹备过程,充分展现了宝钗的周全细致与湘云的热情单纯。这一场看似寻常的家宴,背后实则凝聚了两人诸多的心思与考量。

在资金安排上,起初湘云虽满心想着做东请客,却未仔细考虑经济方面的问题。她毕竟是寄人篱下,手头并不宽裕。宝钗深知这一点,便贴心地提出由自己帮忙解决费用。她找到自家当铺的伙计,让其送来几篓肥大的螃蟹,又准备了足够的酒和其他所需食材,如此一来,既帮湘云解了燃眉之急,又确保了宴会的规格与品质。宝钗此举,既展现出她对湘云的关怀,又体现出她在处理实际事务时的精明与大方。

场地布置方面,她们选择了大观园中的藕香榭。藕香榭四面有窗,左右曲廊跨水接岸,风景宜人,十分适合举办宴会。此处不仅能欣赏到池中的荷花、莲藕,还能感受到阵阵清风,为宴会增添了几分雅致。为了营造出温馨热闹的氛围,她们或许还对藕香榭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装饰,如摆放鲜花、悬挂灯笼等,使得整个场地既充满自然之美,又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食材准备上,螃蟹自然是重中之重。宝钗特意挑选了品质上乘的螃蟹,确保每一只都饱满肥美。除了螃蟹,还准备了丰富多样的配菜和饮品。吃蟹讲究搭配姜醋汁,既能去腥又能驱寒,因此姜、醋等调料必不可少。此外,还准备了各种新鲜的水果、精致的点心,以及适合秋季饮用的热酒,以满足众人不同的口味需求。

在筹备过程中,宝钗和湘云分工合作。湘云负责联络众人,传达宴会的时间和地点;宝钗则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人脉,精心安排各项事务,从采购食材到协调各方,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她们的默契配合,使得螃蟹宴得以顺利筹备,为后续众人的欢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宴会的筹备,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聚会准备,更是宝钗和湘云友情的见证,以及她们各自性格特点的生动展现。

2.宴会上的人物互动

螃蟹宴上,众人齐聚藕香榭,欢声笑语不断,人物之间的互动妙趣横生,在你来我往的言行举止、相互调侃中,各自的性格特点与彼此间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长辈,在宴会上备受尊崇。她看到藕香榭,忆起自己幼时家中的“枕霞阁”,讲述起当年失足落水磕破头的往事,言语间满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她的回忆不仅为宴会增添了几分温情,也让众人看到了这位长辈慈祥、亲切的一面。凤姐在一旁巧妙应对,以寿星老儿头上的窝儿作比,奉承贾母“盛满了万福万寿才凸高出来了”,哄得贾母开心不已。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凤姐的精明世故与善于察言观色,她深知如何讨得贾母欢心,以巩固自己在贾府的地位。

鸳鸯与凤姐之间的互动也十分精彩。鸳鸯作为贾母身边得力的丫鬟,性格活泼大胆,与凤姐相处时并不拘谨。宴会上,她与凤姐相互奚落,言语间充满了诙谐与幽默。这种看似随意的调侃,实则反映出她们之间关系的融洽。鸳鸯深知凤姐的为人,而凤姐也欣赏鸳鸯的伶俐能干,两人在贾母面前一唱一和,既活跃了气氛,又让贾母感受到了身边人的贴心陪伴。

平儿在宴会上也有不少出彩的表现。她与凤姐之间既有主仆之分,又有着特殊的情谊。平儿误将蟹膏抹在凤姐脸上,这一意外之举引发了众人的哗笑。这一情节看似偶然,却生动地展现了平儿在凤姐面前的放松状态,以及她们主仆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平儿平日里协助凤姐处理事务,深得凤姐信任,在这样轻松的场合下,她才会有如此俏皮的举动。

此外,众人在宴会上的互动还展现了贾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长辈与晚辈之间、主仆之间,既有严格的等级秩序,又不乏亲情与温情。贾母享受着晚辈们的孝顺与侍奉,晚辈们则在贾母面前尽显恭敬与关爱;主仆之间既有职责上的分明,又在日常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些互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贾府的宴会之中,真切感受到了人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以及贾府独特的家庭氛围。

3.饮食文化体现

螃蟹宴作为《红楼梦》中的一场盛宴,其中所涉及的饮食文化丰富且考究,充分展现了当时贵族家庭对饮食的精致追求。

吃蟹有着诸多讲究。首先,在挑选螃蟹时,宝钗便注重品质,特意挑选饱满肥美的螃蟹,以确保口感与滋味。食用时,工具也颇为重要,虽文中未详细提及,但在古代贵族饮食中,吃蟹会配备专门的“蟹八件”,包括锤、镦、钳、铲、匙、叉、刮、针等,用以巧妙地拆解蟹身,尽享每一处的美味。而且吃蟹的顺序也有一定之规,先食蟹腿,再开蟹壳,品尝蟹黄、蟹膏,最后清理蟹身其他部位,如此方能完整领略螃蟹的鲜美。

搭配的饮品也大有学问。吃蟹时,姜醋汁是必不可少的调料。姜性温,能驱寒暖胃,蟹性寒,二者搭配,既能中和螃蟹的寒性,又能去腥提鲜,让螃蟹的美味更加突出。热酒也是吃蟹时的绝佳搭配。在秋季,饮用温热的酒,既能增添暖意,又能与螃蟹的鲜美相得益彰。酒的选择上,或许是贾府自酿的美酒,醇厚香浓,与螃蟹一同品味,更显生活的精致与惬意。

此外,宴会上还准备了各种新鲜水果和精致点心。水果的清爽可以缓解吃蟹后的油腻感,点心则为宴会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层次。这些饮食搭配,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更体现了养生与品味的结合。

螃蟹宴中的饮食文化,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智慧。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水准、审美情趣以及对饮食养生的重视,让读者透过文字,感受到那个时代贵族家庭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菊花诗中的才情与心境

1.诗题的拟定与意义

湘云和宝钗拟定的十二首菊花诗题,每一个都独具匠心,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众人的诗词创作搭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遐想的舞台。

《忆菊》,“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忆菊,实则忆人、忆事、忆往昔时光。在西风萧瑟、蓼红苇白的秋日,勾起对菊花的思念,也暗示着对过去美好事物的眷恋与怀想,充满了淡淡的惆怅之情。

《访菊》,“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描绘出在霜晴之日,诗人迫不及待出门寻访菊花的情景。“访”字体现出对菊花的向往与探寻,象征着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自然、对诗意生活的渴望。

《种菊》,“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展现了亲自栽种菊花的过程,蕴含着对生命的呵护与培育。种菊不仅是一种行为,更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付出,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

《对菊》,“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诗人与菊花相对而赏,在欣赏菊花的过程中,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对菊之时,人与花仿佛相互交流、相互映衬,体现出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供菊》,“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将菊花采撷回来,置于案头供赏,表达了对菊花的敬重与喜爱。供菊不仅是一种装饰行为,更象征着将美好事物供奉于心,体现出诗人对高雅情趣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丰富。

《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着重于对菊花的吟咏与赞美。诗人被诗魔侵扰,围绕着篱笆、倚靠在石头旁,沉浸在对菊花的描绘之中,展现出对菊花的痴迷与热爱,也凸显了诗人的才情与诗意。

《画菊》,“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以诗的形式描绘画菊的情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菊不仅是对菊花外在形象的描绘,更蕴含着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和对美的独特理解,体现出一种艺术的审美情趣。

《问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诗题。诗人向菊花发问,实则是对自身命运、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问菊不仅展现了菊花的孤高品性,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

《簪菊》,“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描绘了将菊花插在头上的情景,体现出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簪菊不仅是一种装饰行为,更象征着诗人对自由、对个性的追求,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

《菊影》,“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通过对菊花影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清幽的氛围。菊影虽虚幻,却承载着诗人对菊花的深情,也暗示着美好事物的虚幻与无常,引发人们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

《菊梦》,“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菊花的梦境,充满了奇幻与浪漫色彩。菊梦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自由、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残菊》,“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描绘了菊花在霜露中逐渐凋零的景象,寓意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生命的无常。残菊不仅是对菊花命运的写照,更暗示着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兴衰变迁,充满了无奈与悲凉之感。

这十二首菊花诗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了菊花的魅力与内涵,也为诗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使他们能够借菊抒情,抒发各自的心境与情怀。

2.黛玉夺冠的缘由

林黛玉凭借《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诗在菊花诗会中夺冠,绝非偶然,而是在题目、立意、辞藻等多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才情与独特的魅力。

从题目来看,黛玉所选诗题新颖别致,独具匠心。《咏菊》直接点明主题,却又不落俗套,以一种纯粹而专注的姿态开启对菊花的赞美;《问菊》则别出心裁,将人与菊置于对话情境,打破常规视角,赋予菊花人格化的色彩,引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菊梦》更是充满奇幻浪漫,把菊花带入梦境的世界,拓展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为诗意的表达开辟了新的维度。这三个题目从不同角度切入,既紧扣菊花主题,又各自蕴含独特的思考与情感,在一众诗题中脱颖而出,先声夺人。

立意方面,黛玉的三首诗深刻独到,尽显其细腻的心境与深刻的人生感悟。《咏菊》中,她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痴迷与对菊花的热爱融为一体,“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生动描绘出诗人被创作冲动驱使,全身心投入对菊花吟咏的状态,借咏菊抒发自己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与沉醉。《问菊》则借菊花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表面是问菊,实则是对自身命运的叩问,对世间知音难觅的感慨,立意深刻,发人深省。《菊梦》以菊花的梦境象征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反映出黛玉对自由、美好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超脱,展现出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

辞藻运用上,黛玉的诗清新自然又华丽典雅,用词精准且富有表现力。如《咏菊》中“无赖”“诗魔”等词,将抽象的创作冲动具象化,生动地描绘出诗人被灵感纠缠的状态;《问菊》里“孤标傲世”“一样花开”等表述,简洁而有力地勾勒出菊花的高洁品性;《菊梦》中“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用细腻的笔触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菊花的梦境之中。这些辞藻的巧妙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更使诗歌韵味悠长,耐人寻味。

综上所述,林黛玉的这三首菊花诗在题目、立意、辞藻等方面均展现出非凡的水准,三者相互交融,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她以敏锐的感知、深刻的思考和卓越的文字驾驭能力,将自己的才情、心境与菊花的特质完美融合,当之无愧地在菊花诗会中夺得魁首。

3.其他人物的菊花诗赏析

薛宝钗的《忆菊》与《画菊》,尽显其沉稳大气与诗词功底。《忆菊》中“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借景抒情,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体现出宝钗内心深处的淡淡愁绪。“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虚实结合,将对菊花的思念描绘得细腻而深沉。此诗预示着她未来独居时的凄凉情绪,也暗示了她对宝玉的牵挂。《画菊》里“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展现出宝钗自视高明、与众不同的思想情趣。全诗对仗工整,文辞典雅,体现出她作诗时的严谨态度,也反映出她性格中理性、克制的一面。

史湘云的《对菊》《供菊》《菊影》,洋溢着豪爽旷达的情怀。《对菊》中“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描绘出诗人赏菊时的悠然自得,体现出湘云对菊花的喜爱与珍视。“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生动地刻画了湘云不拘小节、豪爽洒脱的形象,她与菊花惺惺相惜,互为知音。《供菊》“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通过描绘将菊花置于案头供赏的情景,表达了湘云对高雅情趣的追求。《菊影》则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描写菊花的影子,“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展现出湘云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反映出她身上魏晋名士般的旷达风度。

贾宝玉的《访菊》与《种菊》,充满了对自然和美好事物的热爱。《访菊》“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描绘出宝玉在霜晴之日迫不及待寻访菊花的情景,体现出他对菊花的向往与好奇。“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展现出宝玉对自然的敏锐感知。《种菊》“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展现了宝玉亲自栽种菊花的过程,体现出他对生命的呵护与关爱。“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则表现出宝玉的浪漫情怀和对诗意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他爱护、体贴众女儿的别样志趣。

贾探春的《簪菊》与《残菊》,展现了她的远见卓识与对家族命运的忧患意识。《簪菊》“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以“簪”为中心展开,描绘出探春的狷狂性格,体现出她既具有男子般的远见卓识,又怀有愿为家族立一番事业的远大抱负。《残菊》“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描绘了菊花在霜露中逐渐凋零的景象,暗示了贾府由盛转衰的命运。这首诗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探春对家族命运的担忧,尽管她有能力、有抱负,却也无奈生于末世,难以改变家族的衰败。

这些人物的菊花诗各具特色,不仅展现了他们的诗词才华,更生动地反映出各自独特的性格、心境和命运,为《红楼梦》这部巨着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四、螃蟹咏里的讽喻与情怀

1.宝玉的螃蟹诗

贾宝玉所作的《咏螃蟹》,风格独特,情感真挚,充分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独特态度。这首诗洋溢着一种豪放明快的气息,读来让人感受到宝玉内心的喜悦与畅快。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开篇便描绘出宝玉在桂花树下,趁着阴凉品尝螃蟹的欢乐场景。“泼醋擂姜”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他毫无拘束、尽情享受美食的状态,一个“狂”字更是将他此时的兴奋之情推向高潮,让人仿佛能看到他眉飞色舞、大快朵颐的模样。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此句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将自己比作“饕餮王孙”,又以“横行公子”形容螃蟹,充满了趣味。“应有酒”体现出宝玉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他认为享受美食之时,自然少不了美酒相伴,展现出一种随性洒脱的生活态度。而“却无肠”则在调侃螃蟹的同时,也流露出宝玉内心的单纯与率真,他看待事物往往从一种质朴的角度出发,不被世俗的复杂所束缚。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进一步描绘出宝玉吃蟹时的投入与陶醉。即便知道螃蟹性寒,却因贪吃而全然不顾,手指沾上腥味也觉得香气扑鼻。这种对美食的执着与热爱,反映出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珍惜,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乐趣,享受当下的每一刻。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结尾处宝玉以豁达的心态看待螃蟹成为人们口中美食这一现象,还联想到坡仙的观点,认为世人一生忙碌,不过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此句透露出宝玉对生活的一种超脱看法,他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更注重内心的感受和生活的情趣。

整首诗中,宝玉以轻松幽默的笔调,直抒胸臆,将自己吃蟹时的快乐心情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宝玉对生活充满热爱,他追求自由、随性的生活方式,不被传统的规矩和束缚所限制,尽情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展现出一种纯真、豁达的生活态度。

2.黛玉的螃蟹诗

林黛玉的《咏螃蟹》虽写得仓促,却未失咏蟹主旨,别具一番特色。这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以“铁甲长戈”描绘螃蟹的外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死未忘”三字更是赋予螃蟹一种别样的坚韧之感。“堆盘色相喜先尝”则直白地表达出对螃蟹上桌的欣喜,展现出一种率真的性情。

在格调上,黛玉与宝玉保持一致,对螃蟹的横行无忌持赞扬态度。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首先,二人皆有着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人物性格。他们身处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却对诸多传统规矩和世俗观念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在他们眼中,螃蟹的“横行无忌”象征着一种自由不羁的精神,是对束缚和规矩的一种反叛,这与他们内心渴望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想法相契合。

其次,宝黛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共鸣。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在精神层面高度契合。这种情感上的相通使得他们在看待事物时往往有着相似的态度和观点。在创作螃蟹诗时,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赞美螃蟹,实则是借咏蟹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追求。

再者,黛玉的敏感细腻使她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感悟。她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别样的美和价值。螃蟹的“横行无忌”在她看来,或许正是一种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表现,这与她自身孤高的品性相呼应。所以,在螃蟹诗的创作上,她与宝玉格调一致,共同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也为他们的人物形象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3.宝钗的螃蟹诗及争议

薛宝钗的《咏螃蟹》一诗,在整部《红楼梦》中别具深意,引发了诸多讨论与争议。“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此诗表面写蟹,实则蕴含着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诗的开篇“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描绘出一幅在桂花飘香、桐阴遮蔽下众人饮酒赏蟹的场景,看似轻松惬意,却为后文的讽刺埋下伏笔。“长安涎口”暗示了世人对名利的渴望与追逐,如同盼着重阳佳节品尝螃蟹一般急切。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是全诗的精髓所在。“眼前道路无经纬”,螃蟹横行,不遵循常规的道路方向,象征着社会上那些行事混乱、不顾道德准则与规矩的人。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毫无章法与原则。“皮里春秋空黑黄”,“皮里春秋”原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这里用来形容螃蟹外壳坚硬,内里却只有黑黄之物,暗喻那些表面道貌岸然,内心却阴险狡诈、自私自利的人。宝钗通过对螃蟹的描写,将这类人的丑恶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众人评价宝钗此诗“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这一评价的由来与诗中毫不留情的讽刺力度密切相关。在贾府这样一个讲究人情世故、表面一团和气的环境中,宝钗的诗直接揭露了人性的黑暗与社会的弊病,言辞犀利,毫不隐晦。这种直白的讽刺打破了众人粉饰太平的表象,让那些习惯于隐藏在虚伪面具后的人感到无所遁形,故而觉得“毒”。

这一评价的意义在于,它从侧面反映出宝钗的清醒与深刻。在众人皆沉醉于贾府的繁华与安逸时,宝钗却能敏锐地察觉到社会的腐朽与人性的弱点。她的诗不仅是对现实的批判,更是一种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叹息。同时,这也进一步丰富了宝钗的人物形象。她并非只是一个端庄稳重、善于迎合的大家闺秀,内心深处有着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有着犀利的一面。这种复杂性使得宝钗的形象更加立体真实,也让读者对她的性格和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宝钗的螃蟹诗及其引发的争议,成为解读《红楼梦》中人物与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五、人物形象的多面呈现

1.林黛玉的形象深化

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林黛玉凭借菊花诗夺冠这一情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她多面的性格特点,使她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才情方面,林黛玉无疑是大观园中的佼佼者。在菊花诗会中,她的《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诗脱颖而出,力压群芳。从新颖独特的题目,到深刻独到的立意,再到清新自然又华丽典雅的辞藻运用,无一不展现出她卓越的诗词才华。她能将自己的心境与菊花的特质完美融合,借菊抒情,创作出韵味悠长、耐人寻味的诗篇,可见其文学素养之高,思维之敏捷,在诗词创作上有着极高的天赋和造诣,才情之出众令人赞叹。

林黛玉的孤傲性格在本回中也展露无遗。她在诗会中夺冠,并非刻意追求,而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她不屑于与众人争名逐利,只是专注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在创作过程中,她沉浸在自己的诗意世界里,不受外界干扰,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孤傲。这种孤傲并非是对他人的轻视,而是源于她对精神世界的高要求和对纯粹美好的执着追求。

敏感也是林黛玉性格的重要特征。她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感知。在《问菊》中,“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借菊花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这正是她敏感内心的写照。她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着超乎常人的感知力,容易触景生情,引发内心的情感波动。菊花诗会中的种种细节,或许都会在她心中激起涟漪,使她通过诗歌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此外,林黛玉在诗会中的言行举止也进一步体现了她的这些性格特点。她在创作时的专注投入,以及对诗歌的独特见解,都彰显了她的才情与孤傲。而她对周围氛围的细微感受和反应,则反映出她的敏感。通过菊花诗夺冠及相关言行,林黛玉的才情、孤傲、敏感等性格特点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复杂而又迷人的人物形象,感受到她独特的魅力与韵味。

2.薛宝钗的性格剖析

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薛宝钗通过筹备螃蟹宴与创作螃蟹诗等情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其性格中多面的特质,使这一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丰满而立体。

筹备螃蟹宴一事,将薛宝钗性格中温和贤良的一面展现得恰到好处。当史湘云欲做东请客却为资金发愁时,宝钗主动伸出援手,巧妙地化解了湘云的困境。她不仅提供了螃蟹、酒及其他食材,还精心安排各项事宜,从场地选择到细节布置,都考虑得周全细致。这一行为体现出她对朋友的关怀体贴,展现出温和友善的一面。她深知湘云寄人篱下的处境,不张扬地给予帮助,既维护了湘云的面子,又让宴会得以顺利举办,尽显其善解人意与贤良淑德。在整个筹备过程中,她有条不紊地协调各方,展现出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处事智慧,让人感受到她的稳重与可靠。

而薛宝钗创作的螃蟹诗,则凸显了她性格中犀利敏锐的一面。她的《咏螃蟹》诗,表面是在描绘螃蟹,实则暗藏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讽刺。“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以螃蟹横行无忌、内里空黑黄的特点,精准地影射了社会上那些行事混乱、表里不一的人。在贾府众人皆沉浸于宴会的欢乐氛围时,她能敏锐地察觉到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弱点,并通过诗歌毫不留情地揭示出来,可见其观察力之敏锐,思想之深刻。这种犀利并非无端的指责,而是基于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她的诗打破了贾府表面的和谐,让众人看到了隐藏在繁华背后的阴暗面,展现出她不随波逐流、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

薛宝钗性格中的这两个侧面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温和贤良使她在贾府中赢得众人的喜爱与尊重,成为长辈眼中的完美闺秀;而犀利敏锐则让她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象所迷惑。这两种特质共同塑造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薛宝钗,使她成为《红楼梦》中极具魅力和深度的人物形象。通过第三十八回的这些情节,读者对薛宝钗的性格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也感受到了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艺术。

3.其他人物形象的补充

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这场丰富多彩的盛宴中,除了林黛玉和薛宝钗,贾母、凤姐、湘云等人物也各自展现出鲜明独特的形象特点,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鲜活的人物群像图。

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长辈,在宴会上尽显慈爱与豁达。她回忆幼时在“枕霞阁”的往事,言语间满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流露出内心深处的温情。她对晚辈们的活动兴致盎然,享受着众人围绕的天伦之乐,展现出一位宽厚、慈祥的长辈形象。她的存在如同贾府的定海神针,为整个家族带来温暖与安定,体现出封建家族中长辈的尊严与威望。

凤姐在本回中充分展现了她的精明能干与诙谐幽默。她在贾母跟前侍奉周到,巧妙应对贾母的话语,以幽默风趣的言辞哄得贾母开心,如将贾母头上的窝儿比作寿星老儿的福窝,足见其善于察言观色、巧言令色。在宴会的组织和安排上,她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事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展现出卓越的管理才能和应变能力。同时,她与鸳鸯、平儿等人的互动,又透露出她性格中活泼、随性的一面,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湘云在本回中延续了她豪爽、直率的性格特点。她热情地邀请众人参加螃蟹宴,积极参与宴会的筹备,展现出她的真诚与大方。在宴会上,她与众人一同欢笑、打趣,毫无拘束,尽显其开朗乐观的性情。她的言行举止充满了活力,如在吟诗过程中,她的诗风也体现出豪爽旷达的情怀,与她的为人相得益彰。她的存在为宴会增添了许多欢乐的氛围,是一个充满感染力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在第三十八回中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他们的形象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共同丰富了《红楼梦》这部巨着的人物群像,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

六、诗词与小说主题的关联

1.对人物命运的暗示

菊花诗和螃蟹咏不仅是文学才华的展示,更在字里行间隐晦地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为《红楼梦》这部悲剧巨着埋下了伏笔。

林黛玉的菊花诗夺冠之作,处处透露着她的命运轨迹。《咏菊》中“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展现出她对诗歌创作的痴迷,也暗示了她将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情感与精神追求中,最终为情所困。《问菊》里“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借菊花抒发内心孤独,暗示她在贾府中孤高的处境,以及爱情的姗姗来迟与最终无果。《菊梦》“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以梦幻般的意境,预示着她的命运如梦幻般缥缈,最终香消玉殒,如菊花凋零。

薛宝钗的《忆菊》“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借景抒情,流露出淡淡的愁绪,暗示她未来独居时的凄凉。《画菊》“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展现出她的自视甚高,也暗示了她虽努力经营,却难以掌控命运。而她的螃蟹诗“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看似讽刺世人,实则也暗示了她在复杂的贾府中,虽精明能干,却也难以逃脱命运的捉弄,最终独守空闺。

史湘云的《对菊》《供菊》《菊影》,洋溢着豪爽旷达,但其中也暗藏命运的无奈。《菊影》“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菊花影子的虚幻,暗示了她美好时光的短暂,最终命运漂泊,如影子般虚幻无常。

贾宝玉的《访菊》与《种菊》,充满对自然和美好的热爱,然而《访菊》中“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营造出的清幽氛围,暗示了他最终将远离尘世的繁华,走向孤独的结局。

贾探春的《簪菊》展现出她的狷狂与抱负,可《残菊》“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菊花的凋零暗示了贾府的衰败,也预示着探春虽有能力,却无法改变家族命运,远嫁他乡。

螃蟹咏中,宝玉的诗体现出他对生活的随性洒脱,然而这种单纯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难以长久,暗示了他最终的落魄与出家。黛玉的螃蟹诗与宝玉格调一致,对自由不羁的追求,却无法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实现,暗示了她的悲剧结局。宝钗的螃蟹诗,对社会弊病的深刻洞察,却无力改变,暗示了她虽努力维持家族的体面,最终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家族衰败。这些诗词,宛如命运的谶语,在不经意间揭示了人物的悲惨结局,让读者在品味诗词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与残酷。

2.对社会现实的影射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的诗词,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封建社会的诸多弊病,深刻影射出当时社会世态炎凉、人性贪婪等种种问题。

在这些诗词里,世态炎凉的景象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以薛宝钗的《忆菊》为例,“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借景抒情,营造出一种惆怅、凄凉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暗示了个人命运的孤独与无奈,更反映出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往往为了自身利益而相互算计,真挚的情感变得极为稀缺,如同在萧瑟秋风中的菊花,孤独而寂寞,深刻体现了世态炎凉的残酷现实。

诗词对人性贪婪的揭露也毫不留情。薛宝钗的螃蟹诗“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堪称经典。表面写蟹,实则将批判的矛头指向社会上那些贪婪无度、不择手段的人。“眼前道路无经纬”,形象地描绘出这些人在追逐利益的道路上毫无章法、肆意妄为,为达目的不惜践踏道德与规矩;“皮里春秋空黑黄”则进一步揭示了他们内心的虚伪与自私,表面道貌岸然,内心却充满了贪婪与丑恶。这两句诗将人性的贪婪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在利益驱使下的丑恶嘴脸。

此外,从众人在宴会上的表现以及诗词创作中,还能影射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礼教束缚等问题。贾府作为封建贵族家庭,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宴会上座位的安排、众人的言行举止都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规范。这种等级制度严重束缚了人性的自由发展,压抑了人们的个性。而诗词创作本应是自由表达情感的方式,但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限制,体现出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这些诗词通过巧妙的隐喻和象征,从不同角度影射出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让读者在欣赏诗词之美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感受到作者对那个社会的不满与反思。

3.与小说整体主题的契合

第三十八回中的诗词与《红楼梦》“家族兴衰”“爱情悲剧”等整体主题高度契合,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小说的宏大叙事之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在“家族兴衰”主题方面,菊花诗中的《残菊》“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描绘菊花凋零之景,恰如贾府走向衰败的写照。曾经的繁华如盛开的菊花,绚烂一时,却在霜露侵袭下逐渐倾颓。螃蟹咏里宝钗诗中对社会乱象的影射,也暗示着贾府所处的社会环境日益腐朽,家族难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长久维持繁荣。这些诗词从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的角度,展现出家族兴衰的必然性,与小说整体主题紧密相连。

“爱情悲剧”主题在诗词中亦有深刻体现。林黛玉的菊花诗与螃蟹诗,都流露出她细腻的情感与对爱情的执着。《问菊》中对知音的渴望,实则是对宝玉爱情的期盼;螃蟹诗与宝玉格调一致,展现出二人精神上的契合。然而,他们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的重重压迫下,如同菊花在秋风中摇摇欲坠。宝钗的诗词虽未直接涉及爱情,但她在追求家族利益与社会认可的过程中,与宝玉的爱情观念背道而驰,最终导致宝黛爱情走向悲剧。这些诗词从人物情感与观念的层面,揭示了爱情在封建制度下的无奈与悲哀,与小说的爱情悲剧主题相互呼应。

本回诗词通过对自然、情感、社会等多方面的描绘,与《红楼梦》“家族兴衰”“爱情悲剧”等整体主题完美契合,使小说的主题更加丰富深刻,展现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全面而深刻的洞察。

七、写作手法与艺术特色

1.情节安排的巧妙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在情节安排上独具匠心,张弛有度、跌宕起伏,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让读者沉浸其中。

开篇以湘云请贾母赏桂花为起笔,轻松自然地引出螃蟹宴这一情节,节奏舒缓平和,如潺潺溪流,为故事奠定了温馨欢快的基调,使读者感受到贾府日常生活的闲适与惬意。这一“弛”的节奏,让读者得以慢慢融入故事场景,熟悉人物关系和氛围。

随着众人齐聚藕香榭,情节逐渐紧凑起来。贾母回忆往事,众人围绕其展开互动,凤姐的巧妙奉承、鸳鸯与凤姐的斗嘴等情节接连上演,将宴会的欢乐氛围推向高潮。这里情节发展迅速,人物对话妙趣横生,充满生活气息,如同乐章中的快板,让读者应接不暇,充分感受到贾府热闹的家庭氛围和人物间复杂而有趣的关系,这是情节的“张”。

宴会结束后,众人吟诗比赛的情节成为又一关键转折。从诗题拟定到众人创作,再到黛玉凭借三首菊花诗夺冠,情节层层递进,充满悬念与惊喜。这一部分节奏相对缓慢,注重对人物才情和内心世界的刻画,宛如乐章中的抒情段落,让读者在欣赏诗词之美的同时,深入了解人物性格。这一“弛”的节奏,使故事在热闹之余增添了几分雅致与深沉。

宝玉、黛玉、宝钗三人创作螃蟹诗的情节再次掀起波澜。宝钗的螃蟹诗暗藏讽刺,引发众人不同反应,情节急转直下,充满张力。这一“张”的情节,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思想深度和性格差异,更暗示了故事背后复杂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走向,使故事的内涵得到进一步升华。

整回情节在张弛之间自如转换,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舒缓之处,让读者品味生活的细腻与美好;紧凑之时,又紧紧揪住读者的心弦,引发情感共鸣。这种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使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吸引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贾府的生活之中,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悲欢离合,充分展现了曹雪芹高超的情节驾驭能力。

2.语言描写的魅力

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曹雪芹以其卓越的语言驾驭能力,通过生动、细腻的语言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营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在那个充满诗意与烟火气的贾府世界中。

在人物塑造方面,凤姐的语言堪称一绝。当贾母回忆起幼时在“枕霞阁”的往事时,凤姐巧妙应对:“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这段话说得巧妙至极,既回应了贾母的回忆,又不着痕迹地奉承了贾母,将贾母比作寿星老儿,说她头上的窝儿是盛满福寿的象征,哄得贾母十分开心。短短几句话,就将凤姐善于察言观色、巧言令色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精明能干、深谙世故的贾府管家形象跃然纸上。

而鸳鸯与凤姐之间的斗嘴,也充分体现了语言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她们之间的对话轻松诙谐,充满生活趣味。鸳鸯性格活泼大胆,在与凤姐相处时并不拘谨,这种独特的主仆关系通过她们的语言互动生动地展现出来。例如她们相互奚落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她们之间融洽的氛围,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两人的人物形象。

在营造氛围上,作者的语言同样功不可没。“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宝钗诗中的这两句,描绘出桂花飘香、桐阴遮蔽下众人饮酒赏蟹的场景,仅用寥寥数字,便营造出一种闲适、惬意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能闻到桂花的香气,看到众人围坐饮酒的画面。

再如描写众人吃蟹时的场景,“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多倒些姜醋。”凤姐这些细致的吩咐,生动地营造出了宴会热闹、有序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贾府生活的精致与讲究。

此外,众人吟诗时的语言描写,又营造出了一种高雅、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黛玉、宝钗、宝玉等人的诗词,或清新自然,或沉稳大气,或豪放明快,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才情,也让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意。这些诗词与宴会的热闹场景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既有世俗的欢乐,又有高雅的情趣。

曹雪芹通过这些生动、细腻的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氛围营造恰到好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让读者深入地了解了人物的性格、情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展现了其作为文学大师的高超语言艺术。

3.象征手法的运用

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菊花与螃蟹作为重要物象,被作者巧妙运用象征手法,承载深刻寓意,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菊花在诗词与情节里,象征着高洁、隐逸等品质。在传统文化中,菊花就常与这些特质相连,本回中它更是人物性格与命运的象征。林黛玉的菊花诗,如《问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借菊花展现自身孤高品性,暗示她在贾府中不随波逐流、孤独的处境,菊花的高洁正是她精神追求的写照。同时,菊花的花期短暂,也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暗示了人物命运的无常,如黛玉的命运如菊花般美好却短暂。

螃蟹同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诗词中,螃蟹“横行霸道”的特点被用来影射社会现实。薛宝钗的《咏螃蟹》“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借螃蟹讽刺那些行事混乱、表里不一的人,象征着社会上贪婪自私、不择手段的一类人。这不仅揭示了社会的弊病,也暗示了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腐朽。

此外,菊花与螃蟹在情节中的出现,还象征着大观园众人生活的不同侧面。菊花诗会展现了众人的高雅情趣与文学才情,象征着他们精神世界的丰富;而螃蟹宴则呈现出贾府日常生活的热闹与奢华,象征着家族表面的繁荣。但这种繁荣如螃蟹般,看似横行无忌,实则隐藏着危机,暗示了贾府日后的衰败。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在描绘生活场景与人物形象的同时,更蕴含了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

趣趣阁推荐阅读:武炼巅峰百炼飞升录带着农场混异界唐朝好地主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邪王追妻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天唐锦绣太子的一千次告白:危险少女我在大唐卖烧烤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神级火爆兵王从神探李元芳开始逍遥小憨婿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清隐龙从黑夜中杀出一条路重生之战神吕布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武道至尊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神三群聊:三国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从特种兵开始融合万物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大唐再起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龙魂兵王铁十字从李元芳开始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华兴传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诡三国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地中海霸主之路花豹突击队奋斗在沙俄战国称雄资本大唐邪龙狂兵穿越之直播大唐大唐嫡长孙!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最强之军火商人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唐宫少年行大秦公子复仇记
趣趣阁最新小说: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大秦:偷听心声,祖龙该喝药了大明伪君子稗宋反骨仔合鸣心相之天界唐史穿越秦末,打造寡妇村特种部队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开局官府发老婆?我卖肾宝赢天下!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穿越古代被士兵抽,我掏出了手枪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逐我北上和亲?我南下擒龙你哭什么天命逍遥王大秦:我助始皇成就万古帝业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大周第一纨绔李隆基的纨绔皇孙回到古代积功德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我的外卖通万朝寒门人杰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我,贾蓉,不做绿帽王穿越大唐重整山河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哎!天道推着你发展幼帝传奇以捕快之名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大奸臣当道寒光剑气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天命储君扫天下权征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重生小丫鬟,只想安稳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