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轩在边境大获全胜后,马不停蹄地赶回咸阳城。一路上,他满心都是对顾盼和孩子的思念,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孩子可爱的模样,归心似箭。抵达咸阳城时,天色已晚,城中灯火辉煌,可他无心欣赏这繁华夜景,径直朝着府邸奔去。
回到家中,顾盼早已在门口等候,怀中抱着小御霄。看到秦轩归来,顾盼眼中泪光闪烁,嘴角却扬起幸福的笑容。秦轩快步上前,轻轻将他们母子拥入怀中,感受着这份久违的温暖与安宁。一家三口沉浸在团聚的喜悦中,欢声笑语在庭院里回荡。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没过多久,秦庄襄王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宫中传出消息,秦庄襄王染上重病,卧床不起,太医们用尽各种方法,却都无法挽回他的生命。这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秦国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秦轩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立刻进宫探望。在秦王的寝殿中,他看到昔日威严的秦庄襄王如今面色苍白,气息微弱地躺在病榻上,心中满是悲痛。秦庄襄王看到秦轩,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吃力地抬起手,示意秦轩靠近。
“秦轩啊,秦国的未来就托付给你了……”秦庄襄王声音微弱,却充满了信任与期待。秦轩单膝跪地,眼眶泛红,坚定地说道:“大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新王,守护秦国。”
没过几日,秦庄襄王终究还是没能战胜病魔,与世长辞。整个秦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宫中举办了盛大的国丧,百姓们也纷纷自发哀悼。一时间,咸阳城笼罩在一片哀伤肃穆的氛围里。
按照秦国的传统,嬴政继承王位。嬴政登基那日,咸阳城万人空巷,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想要一睹新王的风采。王宫前,嬴政身着华丽的王袍,头戴冕旒,神色庄重威严。他站在高台之上,俯瞰着台下的臣民,大声宣告着自己的志向:“本王定当继承先王遗志,横扫六国,统一天下,让秦国成为天下霸主!”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在咸阳城上空久久回荡。
然而,新王登基,局势并未就此稳定。朝堂上,各方势力暗流涌动,都在试图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吕不韦作为嬴政的仲父,在朝中权势滔天,他试图继续掌控朝政,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李斯等大臣,也在暗中积蓄力量,想要在新王的统治下崭露头角。
吕不韦凭借着多年来在秦国朝堂积累的人脉和威望,把控着众多关键事务。他的门客遍布朝野,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在新王登基后的朝会上,吕不韦常常以长辈和功臣的姿态发言,对各项决策施加影响,不少大臣因畏惧他的权势,只能随声附和。他还组织门客编写《吕氏春秋》,并将其公布于咸阳城门,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赏千金,以此彰显自己的文化影响力和对朝政的掌控力。
李斯则出身低微,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谋略,一步步走到如今的位置。他深知嬴政渴望建功立业,于是积极向嬴政进献统一六国的策略,试图在新王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他日夜钻研各国局势,撰写了大量关于如何削弱六国、壮大秦国的奏章,在朝堂上逐渐崭露头角。他还与朝中一些年轻官员交好,形成了自己的小团体,暗中与吕不韦的势力抗衡。
与此同时,其他六国得知秦庄襄王病逝,新王刚刚登基,认为有机可乘,开始蠢蠢欲动。赵国在边境频繁增兵,摆出一副随时进犯的姿态;楚国则联合齐国,暗中商讨对抗秦国的策略。秦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犹如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巨轮,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赵国国君认为嬴政初登王位,根基不稳,秦国朝堂又处于权力更迭的动荡期,正是收复失地、扩张领土的好时机。于是,他派遣大将廉颇率领十万大军,驻扎在秦赵边境,不断进行军事演习和挑衅,试图试探秦国的反应。边境的百姓时常受到骚扰,苦不堪言,纷纷向秦国官府求救。
楚国则野心勃勃,想要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抗秦国。楚王派遣使者前往齐国,与齐王秘密商议结盟事宜。他们认为,秦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力强盛,若不联合起来,各国都将难以自保。楚国还积极拉拢魏国、韩国等国家,试图组建一个庞大的抗秦联盟。
秦轩深知局势的危急,他一方面要帮助嬴政稳固王位,应对朝堂上的权力斗争;另一方面,还要防范六国的进犯,确保秦国的边境安全。在这个关键时期,他每日忙得不可开交,常常在宫中与嬴政商讨国事直至深夜,回到家中时,妻儿早已入睡。
顾盼看着秦轩日渐憔悴的面容,心中满是心疼。她虽不能为秦轩分担朝堂上的压力,但总是默默在背后支持着他。每当秦轩回到家中,她总会准备好热气腾腾的饭菜,为他泡上一杯香茗,给予他最温暖的关怀。
在一次深夜的长谈中,嬴政对秦轩说道:“先生,如今秦国局势复杂,本王初登王位,还望先生多多辅佐。”秦轩恭敬地回答:“大王放心,臣定当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如今当务之急,是要稳定朝堂,加强边境防御,同时分化六国联盟,逐个击破。”嬴政听后,连连点头,对秦轩的谋略十分赞赏。
为了稳定朝堂,秦轩与嬴政商议,决定对朝中官员进行一次大清洗。他们将那些心怀不轨、企图谋反的官员一一铲除,同时提拔了一批忠诚能干的年轻官员,充实到各个重要岗位。这一举措虽然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但却大大加强了嬴政的统治,让朝堂逐渐稳定下来。
他们首先调查了吕不韦门下一些行为不端的门客,搜集了他们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的证据。在掌握了确凿证据后,嬴政下令将这些门客一网打尽,依法严惩。这一行动让吕不韦的势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也给其他官员敲响了警钟。
接着,秦轩和嬴政开始选拔有才能、忠诚于秦国的年轻官员。他们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科举考试,面向全国选拔人才。考试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前来参加。经过层层筛选,一批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被充实到各个部门,为秦国的朝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边境防御方面,秦轩重新部署了兵力,加强了各个关卡的防守。他还派遣了大量的斥候,深入六国境内,刺探情报,以便及时掌握六国的动向。同时,他开始实施分化六国联盟的策略,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进行挑拨离间,让他们互相猜忌,无法形成有效的联盟。
秦轩分析了六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发现赵国和魏国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楚国和齐国也因为利益分配问题时有龃龉。他派遣了一些能言善辩的使者,分别前往各国。使者们在赵国和魏国之间夸大对方的领土野心,加深两国之间的矛盾;在楚国和齐国之间,则散布对方暗中与秦国勾结的谣言,让两国互相猜忌。
在赵国,使者对赵王说:“魏国表面上与赵国结盟抗秦,实则暗中与秦国往来密切。他们打算在秦国攻打赵国时,趁机夺取赵国的边境城池,扩大自己的领土。”赵王听后,心中十分恼怒,对魏国的信任大打折扣,开始重新考虑与魏国的联盟关系。
在楚国,使者对楚王说:“齐国私下里与秦国进行秘密谈判,秦国答应给予齐国一些好处,条件是齐国在抗秦联盟中保持中立。齐国很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背叛联盟。”楚王听后,半信半疑,但对齐国的态度也变得冷淡起来。
随着分化策略的实施,六国之间的联盟逐渐出现裂痕,他们各自心怀鬼胎,难以形成统一的抗秦力量。秦国的边境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为嬴政和秦轩进一步谋划统一大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然而,这一切才只是开始。秦国的统一之路还很漫长,前方还有无数的艰难险阻等待着秦轩和嬴政去克服。但他们毫不畏惧,坚定地朝着统一天下的目标迈进,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历史大剧,正在缓缓拉开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