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建兴二年,也就是父亲孙权称帝后的第二年。那时候的东吴还带着赤壁之战的余威,江水拍打着石头城下的船坞,空气里飘着江浙特有的潮湿与躁动。作为父亲的第六个儿子,我的存在就像后宫檐角滴落的雨水,既不会打湿廊下的青砖,也不会惊动枝头打盹的麻雀。
记得十二岁那年秋天,乳母替我梳头时突然说:\"公子该学着看奏章了。\"铜镜里映出她发间新添的白丝,我伸手去摸案几上堆着的竹简,冰凉的触感惊得缩回手指。那年三哥孙和刚被立为太子,二哥孙霸封了鲁王,东宫与鲁王宫的灯火常常彻夜通明,而我居住的偏殿只有檐下铁马在风中叮咚作响。
建兴宫里最安静的日子持续到赤乌十三年。那天雨下得极大,我正蹲在廊下看蚂蚁搬家,突然听见前殿传来钟声,九响过后又是九响。侍从们跪在雨里哭成一片,我才知道父亲走了。雨点子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的水花,把所有人的孝衣都染成了深灰色。
四哥孙亮即位时刚满十岁,我搬进了当年鲁王住过的宫殿。新漆的梁柱还散发着桐油味,宫人们总在窃窃私语。有时我在深夜惊醒,会看见值夜的宦官举着灯笼在墙根下逡巡,火光拖出长长的影子,像无数双手在宫墙上抓挠。太平三年春,大将军孙綝带着甲士冲进皇宫时,我正在后院给新栽的橘树浇水。铁甲碰撞声惊飞了树上的黄鹂,水瓢掉进泥地里,溅起的泥点子在袍角开出褐色的花。
\"请琅琊王即刻更衣。\"孙綝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我望着他铠甲上凝结的血珠,突然想起五年前被废的孙亮,此刻应该正蜷缩在会稽王府的某个角落发抖。前往正殿的路上,车轮碾过未干的血迹,车帘缝隙里闪过几具蜷曲的尸体,看服色像是孙恩、孙据他们。我数着辇车晃动的次数,当第三十六次颠簸时,看见了丹墀上那方沾着血手印的玉玺。
登基那日狂风大作,祭天的青烟刚升起来就被撕成碎片。我跪在太庙冰凉的砖石上,听着礼官唱诵冗长的祝文,忽然注意到父亲灵位右下角有道新鲜的裂纹。孙綝站在我身后三步的位置,他的佩剑不时撞上鎏金香炉,叮当声混在编钟里格外刺耳。当我把祭酒泼向祭坛时,酒水在风中划出的弧线,像极了孙亮被押送出宫那日拖在地上的锁链。
头半年上朝就像在刀尖上跳舞。每当我要开口,总能看见孙綝的拇指在剑柄上摩挲。直到永安元年腊月,北边传来魏国伐蜀的消息。那天退朝后,我留下张布、丁奉在暖阁议事,炭盆里的银骨炭爆出几点火星,落在丁奉的护腕上滋滋作响。老将军解开护腕露出烧伤的旧疤:\"当年跟着大皇帝打合肥留下的。\"他说话时眼角的皱纹里还嵌着塞外的风沙。
腊月二十八的宫宴,我特意让孙綝坐在御座左侧。舞姬旋转的裙摆扫翻了酒樽,琥珀色的液体顺着案几流到孙綝衣襟上时,丁奉的刀已经架在他脖子上。后来史官记载这场政变只用了\"戊午,腊会,诛綝\"六个字,却没人写当时殿外的风雪有多大,孙綝的血喷在蟠龙柱上,融化了凝结的冰花。
真正掌权后才发现,这个国家就像被白蚁蛀空的楼阁。春耕时节去京郊巡视,老农跪在田埂上不敢抬头,他身后龟裂的土地里,麦苗稀稀拉拉像是癞痢头。回到宫里翻开户部账册,上面却写着\"江南大熟,仓廪丰实\"。那天我在尚书台发了大火,摔碎的茶盏划破了手掌,血滴在绢帛上晕开,倒比朱批更触目惊心。
改革是从丈量田亩开始的。当三千名书生带着麻绳和算盘下乡时,各地豪强的抗议奏章雪片般飞来。最艰难的那几个月,我常在深夜独自登上朱雀台。江水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对岸的芦苇丛里时而传来孤雁的哀鸣。有次偶遇巡夜的丁奉,老将军解下大氅披在我肩上:\"陛下,老臣当年随周都督火烧赤壁,火光映得江面通红,连鱼群都跃出水面逃生。\"
教育是另个心结。某次翻看奏章,发现某郡守把\"漕运\"写成\"糟运\"。于是在建邺城南划出五十顷地,从库府拨出三万斛粟米,创立了东吴第一所官办国学。开学那天,我穿着常服混在学子当中,听见有个荆州来的书生说:\"早知江南重文,该把弟弟也带来。\"晨雾沾湿了他的方巾,让他看起来像株沾露的新竹。
后宫里最明亮的是朱皇后。她总在我批阅奏章时安静地研墨,有次边境急报传来,我烦躁地摔了笔,她竟拾起笔在废纸上画了只圆滚滚的狸奴。后来那幅画被收在紫檀匣里,每次打开都能闻到淡淡的松烟墨香。可惜承欢膝下的日子太短,唯一的儿子出生在暴雨夜,响雷震碎了温室殿的琉璃瓦。那个皱巴巴的小生命在我怀里只停留了三十六个时辰,他闭眼前夕,窗外的芭蕉叶上正滚落今夏最后一场雨。
有时会想起孙亮。派人送去锦被和书籍,回报说他整日对着棋盘发呆。有次秋狩特意绕道会稽,隔着府墙听见他在哼唱儿时的吴歌,调子起高了,后半段变成剧烈的咳嗽。回銮时经过富春江,渔夫们唱着新编的采菱曲,艄公的斗笠边缘还在滴水,那些水珠落进江里,再也分不清是雨是泪。
最后几年常觉力不从心。有次早朝咳出血痰,偷偷用绢帕掩了。张布提议炼丹求长生,我指着窗外将谢的辛夷花说:\"你看那花瓣落得多从容。\"太医开的药越来越苦,每次喝完要吃三颗蜜渍杨梅才能压住苦味。朱皇后有回误尝了药渣,皱眉的样子让我笑了半刻钟,笑着笑着又咳出满帕猩红。
临终前那个黄昏异常清醒。让宫人推开所有窗子,暮春的风裹着柳絮扑进来。尚书台刚送来的奏章还堆在案头,最上面那份说蜀汉已灭,魏国大军正朝秭归移动。我望着梁间新筑的燕巢,突然想起登基那年,丹阳进贡的白鹦鹉饿死在金笼里。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宫灯次第亮起时,我听见江水拍岸的声音,像是二十年前那个雨天,父亲灵柩出殡时的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