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英闻言,神色凝重,躬身行礼:“诺!在下明白,定不负大王所托!”
魏武满意地点了点头,站起身,走到成公英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期许道:“德才,有你在,我很放心。”
说着,他转身从案旁取过一个精致的木箱,递给成公英,笑道:“这是赏赐给你的,望你继续为本王效力。”
成公英接过木箱,连忙躬身行礼,感激道:“多谢大王!在下定当竭尽全力,为大王分忧!”
魏武微微一笑,挥了挥手:“好了,你退下吧。”
成公英再次行礼:“诺!”随即转身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帐外的夜色中。
待成公英离开后,魏武略一沉吟,随即命令道:“请王后过来!”
帐外侍女应声行礼:“诺!”片刻后,师昭缓步而来,仪态端庄,行礼道:“拜见大王。”
魏武见状,满面笑容,伸手扶起她:“王后平身,不必多礼。”
师昭微微一笑,柔声道:“谢大王。”
魏武将她拉到榻旁坐下,问道:“王后,你们小月氏国可有宦官?”
师昭闻言一愣,随即掩口轻笑:“哈哈哈,有有有,当然有。大王若需要,我明日便派人去见我父王,让他将他的贴身宦官送来,供大王驱使。”
魏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笑道:“如此甚好,有劳王后了。”
说罢,他将师昭揽入怀中,帐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两人亲密的身影。
……
数日后,奎尼单于果然将他的贴身宦官以及一些随行宦官送到了凉昌,共计三十人,为首的宦官名叫哈达。
魏武虽对这批宦官颇为满意,但心中仍存戒备。他暗中吩咐成公英,从民间挑选了几名年幼孩童为宦官,安插在哈达等人身边,名为侍奉,实为监视。
……
魏武下令,将凉昌都城的官署稍加修缮后,用作临时行宫,并将祠堂迁至此地。待局势稳定后,再大规模修建王宫。
与此同时,凉州的军政事务在他的掌控下井然有序地展开。
……
一日,魏武坐在行宫的书房中,手中握着一份关于凉州粮食储备的详细报告。
他仔细翻阅,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最终露出满意的笑容。
凉州现有百姓两百零五万余人,其中十五岁以下有五十八万,十五岁至四十岁有一百二十九万,四十岁以上则有十八万。在册军士十万人,战马两万匹。
整个凉州共有二十万顷耕地,现有屯粮共计四千三百万斛,足够两百万百姓吃上一年。十万军队一年消耗四百万斛,也在其中。
魏武看着报告上的数据,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他放下报告,心中感慨道:刘虞果然善于治理!短短三年,竟能让凉州屯粮如此丰足。即使遇到灾荒,百姓也能安然渡过,不至于饿殍遍野。
这土地改革的成效,真是令人惊叹!当初我打仗时,刘虞精打细算,为我筹措粮草,我还嫌他吝啬,如今看来,他的确深谋远虑。
魏武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暗自盘算:如今凉州粮草充足,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兵强马壮。
只需稳扎稳打,静观关东局势。若关东乱成一锅粥,两败俱伤,我便能坐收渔翁之利!
……
很快,时间到了八月中旬。
这一日,魏武正在大堂上与群臣议事,忽然有侍卫来报:“启禀凉王,朝廷派使者前来,已至城外!”
魏武闻言,眉头一挑,心中暗忖:朝廷此时派使者前来,所为何事?
他挥了挥手,道:“传使者入殿!”
不多时,一名身着官服的年轻男子步入大殿,身后跟着几名随从。
那男子面容清秀,举止从容,走到殿中央,对着魏武深行一礼,朗声道:“在下大司马刘虞之子,刘和,现任侍中,此次奉陛下旨意前来,拜见凉王!”
魏武闻言,脸上露出笑意,起身道:“哦!原来是冀县侯之子!快快赐座!”
刘和再次行礼,语气恭敬却带着几分急切:“多谢凉王美意,但在下有要事在身,此次陛下派我前来,是因朝廷准备集结十万兵马,对抗反贼刘庄,急需粮草一千万斛。
望凉王能在三个月内将粮食送往洛阳。在下将随粮队一同返回洛阳,向陛下复命。”
魏武闻言,心中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
他沉吟片刻心想:一千万斛粮食……这可不是小数目啊。运送如此多的粮食,需四十万辆马车,四十四万人力。
若从凉州运往洛阳,我至少要准备一千五百万斛,集结到冀城,再走水路运往洛阳,需两万艘船,十万护送人员。这般消耗,比我直接带兵打到洛阳还要大!
魏武心中虽有不悦,但想到朝廷在百姓和官员心中仍有威望,尤其是刘虞在凉州的声望极高,若拒绝朝廷的要求,恐怕会引发不满。
于是,他压下心中的疑虑,笑着问道:“刘侍中,朝廷为何需要如此多的粮食?打仗也用不了这么多吧?”
刘和神色凝重,答道:“启禀凉王,连年征战,洛阳粮食短缺,青州、徐州和兖州也皆缺粮。陛下希望从凉州调拨粮食,以支持朝廷平叛。
陛下曾说,凉王乃忠义之人,忠心大汉,定会同意此事。”
魏武闻言,眉头微皱,继续问道:“既然如此,为何不从益州调粮?巴蜀之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粮食充足,为何舍近求远?”
刘和叹了口气,无奈道:“凉王有所不知,巴蜀虽富庶,但出祁山之路异常艰难,且汉水流向改变,无法走水运。
若从益州调粮,一百万斛粮食出祁山时,恐怕只剩下二十万不到。因此,朝廷只能寄希望于凉州。”
魏武点了点头,心中虽仍有疑虑,但面上却不动声色。他笑道:“也罢,此事我知道了。刘侍中一路奔波,想必也累了,先回驿站休息,晚些时候我再给你答复。”
刘和躬身行礼:“诺!多谢凉王体恤。”说罢,便带着随从退出了大殿。
待刘和离开后,魏武坐回主位,目光如炬,缓缓扫过殿内群臣,沉声道:“诸位,对此事有何看法?”
殿内一时寂静,众臣面面相觑,似在权衡利弊。
片刻后,司徒张既率先站出,躬身行礼道:“大王,臣以为如今天下动荡,大王刚刚平定南匈奴叛乱,百姓疲惫,民生未复,当以屯粮安民为先。
不宜向朝廷提供如此巨量的粮食,若贸然调拨,恐凉州百姓生计受损,民心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