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朝歌城之中,西伯侯姬昌恰好在此时前来朝歌朝圣。
在前往目的地的路途之中,姬昌一行人正策马扬鞭地疾驰着。
当他们行至燕山附近时,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间变得乌云密布,狂风呼啸而起,紧接着便是一道道耀眼的闪电划破天际,震耳欲聋的雷声轰鸣不断。
就在这风雨交加之际,一阵清脆而响亮的婴儿啼哭声骤然传入众人的耳中。
姬昌心中一惊,连忙挥手示意手下之人赶紧下马,循着声音的方向匆忙赶去探寻究竟。
没过多久,就看到一名下人怀里小心翼翼地抱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匆匆走了回来。
姬昌定眼一看,发现四周空无一人,竟然会在此处出现这样一个孤零零的孩童,着实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再仔细端详这个婴儿,但见其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生得一副气度不凡的模样。
姬昌心中一动,当下决定亲自为这孩子占卜一番。
经过一番推算之后,姬昌不禁喜出望外,哈哈大笑起来,并高声说道:“此子真是来得恰到好处啊!正好成全了我凑齐百子之数的心愿。”
于是,他当即决定将这名婴儿认作自己的儿子,并为其取名为雷震子。
然而,就在刚刚取好了名字之时,众人只觉眼前一花,半空中忽然闪现出一道身影。
定睛观瞧,原来是一位身着道袍、仙风道骨的道人。只见这位道人稽首施礼,朗声道:“贫道见过西伯侯。侯爷怀中所抱的这个婴儿,与贫道颇有缘分,特地前来想要收他归入我的门下,成为我的弟子。”
西伯侯闻言微微一愣,随即开口问道:“不知道长尊姓大名?”
那道人微微一笑,回答道:“侯爷,贫道乃终南山玉柱洞的云中子,乃是阐教门下弟子。侯爷尽可放心,日后必定还有您父子重逢相见之日。”
姬昌听闻对方竟是阐教高人,略一思索后,便不再犹豫,爽快地将雷震子交到了云中子手中。
云中子接过雷震子后,再次向姬昌施了一礼,然后身形一晃,化作一道流光,瞬间消失在了茫茫天地之间,带着雷震子一同离开了燕山这片土地。
而西伯候姬昌,也带着部从继续往朝歌赶去。
然而,却有那奸佞小人费仲、尤浑从中作梗,他们不断地向帝辛进谗言,蛊惑帝辛将姬昌扣押下来。
原来,姬昌素来以贤明着称于世,声名远扬,而帝辛对他的贤名早就心怀嫉妒与不满,此番自然是顺势而为,听从了费仲和尤浑的建议。
自此以后,姬昌便被羁押在了朝歌城中。姬昌向来素有贤臣之名,朝中的大臣们得知此事后,纷纷前来劝谏帝辛放人。
可帝辛哪里肯听?这时,妲己心生一计,她向帝辛提议建造一座虿盆,里面放入大量的毒蛇,以此来震慑那些敢于劝谏的朝臣。
帝辛一听,觉得这个主意甚妙,当即下令照办。
不过,费仲和尤浑二人却认为仅此一计尚不足以完全镇住群臣,于是他们又向帝辛进言道:“陛下,不如再修建一座宏伟壮观的鹿台吧!”
帝辛闻言大悦,立刻传下旨意,征调无数的钱粮物资,并耗费了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各地的工匠、民工都被强征而来,搬运木材、烧制泥瓦等工作繁重异常。
各州各府的军民也被抽丁服役,赶赴工地劳作。
一时间,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混乱不堪的局面,民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许多家庭为了逃避劳役,纷纷举家出逃。
就在这一片动荡不安之际,西伯侯姬昌有一个儿子名叫伯邑考。
此人秉性忠厚老实,为人更是极其孝顺。
当他在西周听到父亲姬昌被帝辛扣押于朝歌的消息后,顿时心急如焚,整日里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心中忧虑万分。
忧心忡忡的伯邑考一心只想立刻赶赴大商,将身陷囹圄的父亲解救出来,并代替父亲赎清罪过。
然而,他的冲动之举却遭到了散宜生等众人的阻拦。尽管如此,伯邑考仍然坚定地表示一定要前往朝歌,众人苦劝无果,最终只得无奈同意。
于是,伯邑考怀揣着重礼——家传三宝:七香车、醒酒毯以及那只聪明伶俐的白面猿猴,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通往朝歌的艰难道路。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饱受艰辛,但心中始终挂念着被囚禁在朝歌的父亲,这份牵挂成为了支撑他前行的唯一动力。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跋涉,伯邑考终于抵达了朝歌城。
进城之后,他首先寻得了一家客栈暂且安顿下来,稍作休整后,便马不停蹄地前去请求拜见纣王。
纣王听闻伯邑考到来,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好奇之意,遂命令手下之人将其带入大殿之中。
伯邑考毕恭毕敬地走进大殿,向纣王献上了众多珍贵稀有的宝物,并诚恳地表明了自己此番前来的目的,满心期望纣王能够大发慈悲,释放他那可怜的父亲。
可是,纣王听完之后,却只是冷笑一声,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此时,站在一旁的妲己注意到了伯邑考。只见他容貌英俊非凡,气质更是儒雅出众,妲己心中不由得泛起了一丝别样的念头。
她娇声向纣王进言道,要求伯邑考当场弹奏一曲,以此来助兴饮酒。面对这样无理的要求,伯邑考虽然感到万般无奈,但在纣王的威严之下,也只好点头应允。
伯邑考缓缓坐下,轻舒玉指,开始拨动琴弦。刹那间,美妙动听的琴音如潺潺流水般倾泻而出,声声悲切婉转,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他对父亲无尽的思念与深深的担忧。
然而,这饱含深情的琴音传入妲己的耳中时,却不知为何竟变成了一种莫名的冒犯。
纣王眼见妲己神色有异,又听到这充满哀愁的琴音,顿时勃然大怒,认为伯邑考此举实乃大不敬之罪,当即便要下令严惩不贷。
一时间,整个大殿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一场危机似乎即将降临到伯邑考的头上……
且说那伯邑考面对纣王时毫无惧色,一心只想着能求纣王高抬贵手放过自己的父亲。然而,纣王却被伯邑考的态度激怒,恼羞成怒之下,当即下令将伯邑考打入大牢。
就在此时,一旁的妲己心生一计,她娇柔地对纣王说道:“大王,此人如此忤逆您,不如将其处死,再用他身上的肉剁成肉酱,制成肉饼赐予姬昌品尝,看那老儿会作何反应?”
纣王听后,眼睛一亮,觉得此计甚妙,于是大手一挥,命人立刻将伯邑考带下去执行。
没过多久,可怜的伯邑考就惨遭杀害,他的身躯也被无情地剁成了肉泥,并做成了肉饼。
随后,一名差官奉命带着这些肉饼前往大牢,赏赐给了姬昌。
姬昌不明真相,接过肉饼后便毫不犹豫地吃了下去。
可没多久,他便从旁人那里得知了自己刚刚所食之物竟是自家儿子伯邑考的肉身!刹那间,姬昌如遭雷击,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忍不住开始剧烈呕吐起来。
就这样,姬昌连着呕吐了三次,而那三块原本被他吞入腹中的肉饼竟然也被一并吐了出来。
令人惊奇的是,这三粒肉饼刚一落地,瞬间化作了三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它们欢快地蹦跳着向四周散去。
见此情景,姬昌心中的悲伤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汹涌而出,泪水止不住地流淌下来,哭声震天动地。与此同时,伯邑考身死的噩耗也迅速传回到了西岐。
众人闻之,皆悲痛欲绝,整个西岐陷入了一片哀伤之中。
而在另一边,散宜生得知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之后,心中暗叫不好。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于是,他不敢有丝毫耽搁,当机立断地拿起纸笔,奋笔疾书,写下了一封密报。
写完密报后,散宜生匆匆走出房门,来到马厩前。他精挑细选,终于找到了一匹速度极快、耐力极佳的骏马。然后他找来一下人让他赶紧前往,只见那下人翻身上马,紧紧握住缰绳,然后用力一挥马鞭,骏马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去。
一路上,那下人风驰电掣,不敢有片刻停留。经过一番奔波,他终于抵达了朝歌城。进城之后,他直接奔向费仲和尤浑二人的府邸。
见到费仲和尤浑后,下人顾不上寒暄,连忙从怀中掏出那封密报递了过去,并低声说道:“二位大人,此乃紧急要事,请过目!”费仲和尤浑对视一眼,接过密报展开阅读起来。
只见信中的内容详细描述了当前的局势以及姬昌所面临的困境。读完信件,费仲和尤浑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领神会地点点头。接着,他们不动声色地将密报放在一旁的烛火上烧掉,以免留下任何把柄。
随后,下人又从衣袖里拿出一个沉甸甸的包裹,递给费仲和尤浑道:“这里还有一些薄礼,还望二位大人笑纳。”费仲和尤浑打开包裹一看,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顿时眉开眼笑,欣然收下。
收完礼物后,费仲和尤浑稍作商议,决定一同进宫面见帝辛。进入宫殿后,他们跪倒在地,向帝辛行礼请安。待帝辛开口询问何事时,费仲率先说道:“启禀陛下,臣等刚刚得到一则关于姬昌的消息。据说这姬昌竟然吃下了自己儿子的肉身,如此行为实在是天理难容啊!不过依臣之见,他既然已经做出这般惨无人道之事,想必已无多大威胁。倒不如放他离去,这样一来既能彰显陛下您的宽宏大量,又可避免节外生枝。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尤浑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陛下。以姬昌如今的状况,即便放回西周,恐怕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况且若能借此机会展现陛下的仁德,天下百姓必定对陛下感恩戴德。”
帝辛听着二人的进言,微微皱眉思索起来。片刻之后,他点了点头道:“嗯,你们所言不无道理。那便依你们之意,放姬昌西归吧。”就这样,在费仲和尤浑的巧舌如簧之下,帝辛同意了释放姬昌的建议。
最终,姬昌得以顺利离开朝歌,踏上了返回西周的路途。而这一切都正如西周的散宜生等人所愿,他们成功地保住了姬昌的性命,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