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玖快走几步进了东屋,扫了一眼,摆设一目了然。
除了支摘窗下书案变成了一张饭桌,少了架屏风,多了两凳子,其他和西屋一样。
桌子上食物碗筷都摆好了:
两个黑陶大碗,一碗是紫菜虾皮骨头汤底的大馄饨[1],一碗青菜面;
两个油纸包已经解开了,六个大包子[2],三个吊炉大烧饼。
平日里父子俩虽说并不在吃食上抠抠搜搜的,但因为准备攒钱赁铺子,因此三餐说不上多好,也就是能吃饱,偶尔吃个肉食打牙祭。
对比平日里简单吃食,今早可谓是奢侈了。
嫦玖自然知道孟三多因为什么破费,面上一阵感动,却又赶紧低头拿起一把木勺子舀了一个馄饨送嘴里,仿佛掩饰什么。
实际上……嫦玖内心给自己的表演又点了个赞。
但很快她就顾不上演了。
不知道是不是人死后对阳世的一切有执念,反正嫦玖现在对食物是馋的不行。
加上早饿了,咣咣就是一顿吃。
妈耶,这是什么神仙馄饨!
薄薄的皮里是整颗大肉丸,一咬爆汁,荤香十足。
汤底是正宗骨头汤,紫菜虾皮一点缀,那个鲜啊……
之前是嗅觉,现在是味觉,都是记忆里没有的。
果然,记忆存在漏洞。
而对面,本来孟三多看儿子一脸感动甚至眼里还有泪光闪过,还有点不自在:娘们唧唧的,什么样子……
但下一秒,看着堪比猪崽抢食似的儿子,一脸黑线:“慢点吃,刘婆子家的大肉馄饨,平日里又不是没吃过……”
话是这么说着,却顺手拿了个大肉包子递给儿子。
心里还想着:看来以后不能太俭省了,看把孩子馋的。
嫦玖虽化身吃货,但到底智商还在线。
她没接孟三多手里的肉包子,而是拿了个上面带白菜叶的包子。
这是卖包子的店家怕弄混了馅特意做的标志。
“爹,你快吃,一会儿面坨了,刘婆婆家的馄饨馅大油多,正好白菜包子解腻。”
嫦玖真是顺手舀了馄饨,现在换青菜面有点刻意了。
但自己吃肉包子,亲爹吃菜包子的事,她可干不出来。
不过素包子嫦玖也吃的香。
是真香。
包子面不是很白,但发的好,一口下去又宣又软,还有一股子原始的麦香。
包子馅不仅仅有白菜,而是白菜萝卜粉丝的……
一碗早饭让嫦玖见识到新天地,对于吃货来说,心态转变,只需要一顿早饭。
她琢磨着,要是在游戏世界待个几年,吃遍美食,就算任务失败也不亏了。
这么想着,心态就放平了,神态动作也自然多了。
……
嫦玖吃饭动作虽不优雅,但也不粗鲁,一开始有点快,后来也慢慢地回到自己的节奏。
但就是吃得香,一个素包子,硬生生让她吃出了山珍海味的感觉。
等孟三多回过神来,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就吃了一碗青菜面加两个大肉包子。
然后又开始心疼了:大肉包子三文钱一个,统共就买了俩,他都吃了,咋比孩子还馋嘴……
嫦玖要是知道,就会安慰他:这就是吃播的魅力。
不过这会儿,她自己也在暗暗咋舌:怪不得人常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她现在作为“半大小子”是真能吃啊。
一碗馄饨足足十五个,外加四个成人拳头大的菜包子,连汤带水都吃了,感觉不过七八分饱……
她看了看那吊炉烧饼,还是放下筷子……这估计是他爹准备给她路上吃的。
果然,孟三多也跟着放下筷子,把烧饼重新包上,道:“天热,烧饼不易坏,你一会儿放随身的包里,路上饿了吃!”
嫦玖一边点头一边收拾碗筷送厨房里。
厨房里也没有类似洗洁精这类的物什,脑子里也没有洗碗的记忆,嫦玖干脆按照自己以前写小说搜索到的资料,从灶堂儿里弄了把草木灰去油污,别说,还挺管用。
刷了碗,洗手时,嫦玖见识了一下猪胰皂。
他家这种是最便宜的,只用猪胰脏加草木灰,黑不溜秋,还有一股不太好闻的味儿,但方方正正一块,只需要两文钱,能用一个月。
其实古代洗护用品挺多的,一个澡豆都能玩出花来,只和贫民百姓关系不大。
……
“大郎……”
嫦玖甩着手出了厨房,听见这话,下意识就想到“吃药了”,“噗嗤”乐了。
笑完就看到她爹正一脸黑线的看着她,小心肝一颤,赶忙道:“爹啊,街上叫一声大郎,十人里得有五个回头的,剩下没应的那是二郎三郎四郎五郎。”
所以大郎其实是一种称谓,表示在家的排行,而不是名字。
人家武大郎本名武植,也不是豆丁猥琐样,反而身高七尺,相貌英俊。
扯远了。
嫦玖赶紧把心思扯回来,就见她爹抬手就给了她一个脑瓜崩。
“一天天没心没肺的,也不知道脑瓜子整天琢磨个啥,这叫我怎么放心你一个人出门?”
父子俩相依为命十五年,可以说除了孟长久吃奶那时候,到了三岁后,父子俩就没分开过。
如今分头行事,要说谁最不适应,居然是当爹的孟三多。
要真是孟长久,才15,到底孩子心性,虽也有紧张不舍,但更多的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新奇和傲气。
但嫦玖却能理解孟三多,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孩子,那操的是双份的心。
“爹啊,都是跑熟的路、认识的人,有什么不放心的?再说了,我这不是背后有您,心里有倚仗嘛。我若是自己不成,就还跟着您啃老呗!”
孟三多听了这话,心里熨帖,嘴上却笑骂道:“看你脸皮厚的,我倒是头一回听人把啃老说的那么理直气壮的。”
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但孟三多也知道温室里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
他虽没什么文化,却也懂什么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让儿子在他还有能力护着时成长起来,总比等他到了地下还操心他能不能吃上饭要强。
想到这,孟三多也不纠结了,终于想起正事来了。
“叫你这一打岔,差点把正事给忘了。扁担你放哪了?”
……
1:在宋朝,饺子称其为“馄饨”,馄饨称其为“馉饳”。
在这里就不用宋称了,饺子就是饺子,馄饨就是馄饨。
主要是我自己记不住。
2宋朝,包子称馒头,馒头叫做饼。
所以“武大郎炊饼”应该是蒸馒头。
这里也是应用现代熟悉称呼。
以后会把注释放在作者有话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