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下午时分才到的村里。沐家和牛二家是邻居,牛车赶到门口牛二又帮着她们把米面都送进了屋里。沐瑶把单独装着的两个肉包子塞到了牛二手上:“牛叔叔,把这两个包子带回去给小兵弟弟吃吧!”
牛二家就俩小子。老大叫牛军,小的叫牛兵。牛军今年十一在镇上的酒楼帮厨,不常回来。由于牛军勤快,头脑又灵活,干了不到一年就从二百文一个月涨到了四百文,快赶上大人的薪水了。
老二跟沐潇般大刚五岁。牛二家给小儿子买糖果时经常会给潇潇送点儿,沐瑶一直记着呢。鱼肉,蛇肉啥的也没少往他家送。这人就得有感恩的心,你敬我一尺,我回你一丈,这样才和睦。牛二拿着沐瑶给的包子打了招呼就回去了。
沐潇看姐姐身上缠着鞭子,手上拿着刀,好威风啊!像娘亲讲的故事中的女侠一样。沐瑶看弟弟好像很喜欢自己拿的刀就把它拿给弟弟看:“潇潇喜欢这把刀吗?”“喜欢,潇潇好喜欢大刀呢,”沐潇高兴地说。“那这把刀就送给潇潇了,”沐瑶把刀放到了弟弟手里。
沐瑶有自己的武器,本就打算等弟弟大点了再给他,现在看弟弟一直盯着看就把刀给了弟弟。沐潇拿着这把刀感觉好沉啊!
这把刀把上有个小铁环,栓着一小块红绸。刀把和刀鞘是枣木的。纹理很好看,有点像层叠的山峰,沐潇摸了摸,滑滑的,手感很好。
这把刀很长,快到沐潇的腋窝处了。沐潇费力地抽出刀,一股冷森森的气息扑来。刀身上宽下窄,顶部有点锯齿月牙形。只是这把刀的刀刃靠上部有一个不大的缺口。不过这并不妨碍沐潇喜欢它。
沐潇试着把刀举起作劈、砍的动作,只是他的小胳膊没那么大力气,大刀举到一半就落了下来。那沐潇也舍不得撒手,拿着刀左一刀右一刀地转圈圈。
沐瑶被弟弟可爱的小样逗的哈哈直笑,“潇潇,等你长大了姐姐教你练刀好不好?”沐瑶以前集训时十八般兵器也都有涉猎,不说样样精通,要是上战场杀个敌也不成问题。
“好!等潇潇长大了姐姐一定要教潇潇,”沐潇开心地说,还和姐姐拉了勾勾。只是日后教沐潇刀术却落到了别人身上。
沐瑶把刀挂在了墙上就帮着娘亲收拾买回来的东西。沐瑶家就两间茅草屋。一间大些做主屋,一家人都挤在一铺炕上,只是炕中间拉了一个布帘。那间小的做灶房。一面是锅灶和碗厨,一面放置米面,还有两口大缸。
沐瑶:家里也太小了,我一定要努力赚钱钱,盖个大房子!
小南村就有一口水井,在村子中间。井身和井台都是用石头砌的,井台快到沐瑶胸部了。沐瑶每次打满两大缸水,都得好长时间,累的够呛。家里用水是能省则省绝不浪费。现在刘氏身体也好了,就舍不得再让女儿去了。其实挑水对现在的沐瑶来说就小事一桩。
晚饭就熬点稀粥,吃着买回来的肉包子。饭后刘氏忙着给丈夫熬药。
还真别说,贵自有贵的道理。沐成服了一副药当晚就觉得后腰有丝丝的热流。服完这七副药后自己竟然能慢慢地坐起来了。
沐成激动的老泪纵横!躺了一年多了,他以为就这样了,再也离不开这铺炕了,没想到…。刘氏也喜极而泣,原本她也不抱多大希望的,毕竟躺了那么久。
刘氏决定再抓几副药让丈夫的腰彻底好了,正好沐瑶这些天又打了不少野味,攒了不少兔皮一起拿到镇上去。
要说沐瑶这运气是真的好啊!次次进山都满载而归!山鸡,兔子,狍子,打了不少,兔腿肉和山鸡肉多的刘氏都用盐巴卤上了,准备冬天吃。沐瑶还抓到了一条银环蛇。这银环蛇可比眼镜蛇毒性大多了。只是白天银环蛇很少会出现的,这条例外。有了鞭子和匕首的加持,沐瑶没费多大劲儿就把它弄死了。
转天到了大安镇的大集。大安镇十天一个大集,五天一个小集。因为大安镇是平县较大的一个镇子,镇子上铺子也齐全,离平县县城又远,所以大集这天四面八方的村民都喜欢拿着自家的土特产换点所需的东西。小集人就少多了,不是急需用的东西,没人会来赶集。在沐瑶的记忆里,小南村人就没赶过小集,只是这个习惯被她日后给打破了。
刘氏和女儿背着竹篓早早就来到了村口。今天进镇的人还真不少。村东头的王河媳妇带着大丫头王兰,村后头的杜怀山两口子,还有几个不常赶集的人也都出现在了这儿。
牛车来时大家争抢着爬上牛车,生怕落下排到第二波。小南村五十多户人家就两辆牛车,那辆是村长家的。村长家的牛车很少出门,缺啥少啥镇上做木工活的大儿子会给捎回来。
牛车到了镇上刘氏先领着女儿去了济世堂。这回那个小伙计看到沐瑶她们娘俩进来热情的很,忙问她们是抓药还是卖药材。小伙计只看到竹篓上面的兔皮,不知道还有啥?听沐瑶说先卖蛇再抓药,忙把娘俩领到了后堂。
万掌柜听说沐瑶又带来了一条银环蛇,掌柜的震惊的半天说不出话来。沐瑶刚把蛇取出来就被万掌柜抢了去,把刘氏看愣了!不就是一条蛇至于吗?
万掌柜仔细看着这条蛇,差不多有一米六七,两斤来沉。万掌柜只在县城见过一次一米半的蛇,人家还说是最大的呢!这蛇可是大补之物,要是自己吃点它的肉…万掌柜想着竟猥琐的笑了出来。
沐瑶:万掌柜这是啥表情,咋好像抱着的是他媳妇儿啊?
万掌柜这回学乖了,自己直接开价:“丫头啊,这蛇一米半的六两银子。你这条我给你八两如何?”沐瑶想着跟自己的估算也差不多,就点了点头。王管事按沐瑶的要求又换了一两的碎银,其余都拿的银票。买完药出来时刘氏觉得腿脚都轻飘飘的,这银子啥时候这么好赚了,咋像做梦似的呢?刘氏还让女儿掐自己一下看是不是做梦,给沐瑶逗的直笑。
刘氏和女儿又去了上次的兴盛布庄,扯了几匹布料做棉衣。家里的几件旧棉衣穿了好几年早就不暖和了,现在有条件就不用再苛待自己了。又买了些棉花和针头线脑的,付了一百三十文,又问老板这能不能做皮靴。
“大妹子,我家做不了皮靴。你们出门往右走,走到头左转第二家就是。那条街尽头也有一家,老板实在,要价也不高,就是远了些,”老板说。“谢谢老板,那我们就上里边那家,就多走几步路的事。”刘氏谢过老板就走了出去。
集上人很多刘氏和女儿走了半天才到那家皮革店。店家是一对五十多岁的老夫妻,慈眉善目的,老头正在做活。店里还有三四个人也都拿着皮毛。平县东北也有一座山,有西鹿山一半大,山势也没那么险峻,上山打猎的很多,只是没什么太大的猎物。
老太太见来了客人忙迎了上来。刘氏问老太太皮靴怎么做,多少钱一双。老太太说:“大妹子,那得看是什么皮毛,熟的好不好,熟的不好的我们还得再熟一遍。还有靴子底的料也不一样,价钱也不一样。还有靴子的大小和样式,”老太太说的很详细。
刘氏忙拿出兔皮给老太太看。老太太挨个里外仔细地看了看,又摸了摸,闻了闻说道:“熟的还真不错,能直接用。这几张兔皮也很大不用拼凑太多。”老太太又领着她们看了看样品。有普通的靴子和布鞋差不多,分高矮两种。另一种靴子前面靠上部是开口穿皮子的,方便穿脱,也更能箍腿暖和。
刘氏给自己和丈夫选了两双普通的,给沐瑶姐弟俩选的另一种,靴底都选的木底的,耐磨防滑。共花了一百六十文钱。十天后取货。
从皮革店出来刘氏又买了些盐巴和一个大竹篓就领着沐瑶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