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之事,在这个冬天还有很多很多。先是庞春梅,然后是李瓶儿。在庞春梅不小心泄露口风之后,李瓶儿如何还能再忍耐。
一次,趁着一个其他人都出去了的机会,她也同样溜到了书房内。或是套路的,或是被套路的,李瑞与李瓶儿这个小丫环终究也还是发生了一些旖旎。
对于这些,潘金莲实际也是有察觉的。
虽然有些不开心,但却也没多说什么。也不仅仅是这般原因,还有着其它原因。
“一个人,有些撑不住呢……”似乎已有所指,又似乎没啥特别意思。
如此,在潘金莲的有意无意放纵下,李瑞时不时都会与家里的两个小丫环厮混一番。
也许是有什么原因,又或纯粹是为了逗弄,两个小丫环依旧是完璧之身,“官人,你可真坏……”
自从上次的宣旨事件之后,对于李瑞,当今的皇帝陛下赵佶可谓是极度关注。
或是为了监视,又或是单纯的为了护卫这“人间最为福德之人”,在李瑞宅邸附近隐藏着不少皇城司的密探。
若不是李瑞没招下人的心思,怕是这伙人都已经混进府里来了。
不过,这些人也知道尺度,并没有日夜盯梢,而仅仅是护卫在外围,观察是否有特别之人或敌人。所以,李瑞倒也没有将他们一一清除的心思。
“上次之事,陛下让我问你,你想要怎样的赏赐?”
“不用,此乃我之本分!”
“要的……”
“不用的!”
“要的!”
……
“公主也行?”
见实在拒绝不得,有些烦的李瑞随口提了句。
“行,自然行!你来看看,这是嘉德帝姬赵玉盘的画像。”嗯,是位小美女!
嘉德帝姬赵玉盘,1100年出生,为赵佶长女,母显肃皇后郑氏。建中靖国元年六月,封德庆公主。
不过,赵玉盘今年的年龄么?不提也罢!
“?”李瑞有些囧了。刚刚,他也就随口一提罢了!现在,他感觉自己有些被赵佶给套路了。
“我能反悔不?再者,我已成婚,不可能休妻另娶……”
(华夏是一个宗法伦理社会,“一夫一妻”被视为婚姻的基本原则,《春秋隐公五年》中云:“诸侯无二嫡”,意思是即使是天子诸侯也不能同时娶两个妻。[东汉]班固编写的《白虎通义》就曾说过:“妻者齐也,与夫齐体,自天子至庶人,其义一也。”《新唐书儒学传下韦公肃》:“古诸侯一娶九女,故庙无二嫡,自秦以来有再娶,前娶后继(继妻),皆嫡也,两祔无嫌。”
古代婚姻制度中的一夫一妻制实际上仅从名分而言,但从法律上规定一夫一妻制,始于西周,为其后的历代法律所继承。普遍的说法认为: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制度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在秦汉以前有媵的说法,“古者嫁女,必娣侄从之,谓之媵。” 如:周天子以王姬出嫁齐国,同姓之卫鲁晋等,必以宗女媵之。贵族嫁女,必以侄女姊妹从嫁。而从嫁过去的姊妹就是媵,地位比妻子低,比妾要高,和所谓平妻一样,实质上也是妾。而嫡妻死后,媵就能够有机会成为正妻,但是其他来路的妾是没有机会的。所以许多人看到以为妾可以扶正,其实不然。自秦汉以后已经没媵了,律法明文规定了一夫一妻、同时可以适当纳妾的制度。《孟子》:“齐桓五禁,一曰无以妻为妾”,是关于乱妻妾位的最早记载。秦朝实行一夫一妻制,《法经杂法》规定:夫有一妻二妾,则刑聝,夫有二妻则诛,妻有外夫则宫。
《汉九律》中也规定“乱妻妾位”属于犯罪,其中《恩泽侯表》记载:孔乡侯傅晏,坐乱妻妾位,免。汉律已明显表露出婚姻身份化的趋势。
《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有妻更娶者,徒一年,女家减一等,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离之”。虽然唐律明令禁止“有妻更娶”,但在唐代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并嫡之风尤盛,当然唐朝女性对婚姻的自由度在中国各朝代中也是相当高的。《旧唐书王毛仲传》:“其妻已邑号国夫人,赐妻李氏又为国夫人;每入内朝谒,二夫人同承赐赉。”《安禄山事迹卷》:“(天宝)六载,加御史夫人,封两妻唐氏段氏并为国夫人。”《合璧事类》:“安重荣娶二妻,高祖因之,并加封爵。”虽然这种做法为官府默认,但是并不代表其合法,若有人因“有妻更娶”发生纠纷闹到官府,官府仍会依法处理。
宋律基本沿袭唐律,只承认妻与妾,两者地位分明,完全没有平妻的规定,且宋代几乎没有唐代的并嫡之风。《宋刑统户婚律》规定:“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女家减一等;若斯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离之。”)
“不行!陛下已言明无妨!名份么,陛下允许你破例……同为正妻,地位等同……”
“那好吧!”
“婚期今年?”
宋仁宗天圣令:“男十五、女十三!”如此,足可见古代男女结婚之早。
“太早,太早,至少七年以后!”
“两年后?”
“六年后?”
“……”
最终,一番妥协,婚期定在了5年后,也即是赵玉盘16岁的时候。望着一脸心满意足离开的内侍,李瑞的心情突然有些不好了。
“套路,全都是套路啊!”
……
人间最为福德之人?莫不是比他赵佶还要珍贵?这是不是意味着什么?
在那日太祖降临之后,在一番思索后,赵佶就已经有了决定,要紧紧把握住李瑞这根可能的金大腿。别说一个女儿,再多几个他都舍得。
更何况,李瑞本来就生得相貌堂堂,性格不错就是有些懒散,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
画技更是不用说!
才学么,虽然未能探明,但通过内侍所转达的一些话,赵佶也同样能听出不少东西。这位,是在藏拙啊!
时如流水,不舍昼夜,转眼间就过去了四年。
在这四年里,整个大宋的国力有了长足的长进。
小麦、水稻等的良种,以及土豆、红薯、玉米等早已被种下,产量更是早已被证实,官方已然逐渐开始推广起良种、土豆等。
只是由于种子等的数量不太够的关系,面积还不算大。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整个大宋将再无缺粮之忧。
其它的变化还有很多,如火药、火枪、火炮等皆已被铸造了出来。其威力先是让赵佶及一众手下大惊失色,然后又是一阵狂喜不已。如此利器,何愁不能征服整个世界。
由于有着宋太祖赵匡胤在天上压着,外加着其所允诺的长生久视,赵佶已然不再那么担心会发生陈桥兵变一类的事情,重文轻武的情况已然不再存在。对于那天在大殿里的大臣将领,赵佶更是在放开了用。
等等等等,如此的变化还有很多。有了一定的实力为基础,对于周边的国家,大宋已然不再那般忍让,在非和平时期更是无比之强硬。
这几年,在大宋和辽国、西夏等国的冲突中,虽然出于保密等的需要,并未使用先进的火器,但依旧胜多败少形势一片大好,越到后面更是几无败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