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着正德和淑妃离开的身影,皇后挺的直直的背脊一瞬间松懈下来。
“皇后娘娘?”女官担忧的询问。
皇后失落中带着羡慕,“本宫这个皇后,除了皇上的一些尊重什么都没有,真是羡慕淑妃,皇上虽然也不是多宠爱她,可她运气很好,竟然有了身孕。”
虽然陛下来她坤宁宫少了一点,但也只比去淑妃那少了一点点而已,可她……
皇后手忍不住抚上平坦的小腹,表情很是失落。
“皇后娘娘,您别伤心,淑妃有孕没法伺候陛下,您有更多机会,想来不久后嫡皇子就来找您了。”女官安慰道。
闻言,皇后苦笑,“你这话,本宫是听了却也没办法信,刘美人未进宫前,淑妃渐渐失宠时,皇上也不曾多来坤宁宫。想来这次淑妃有孕,陛下也不会因此多来本宫这里。”
女官:“……呃,这孩子的事情,主要还是看缘分,先前淑妃和刘美人盛宠的时候,也不见传出有孕,反倒是淑妃不怎么得宠后,有孕了。或许,不久后,皇后娘娘您的缘分就来了!”
皇后听了这话,心里也隐隐有点期待,但她想了想,还是将这期待往心底深处压了压。
她到底心态有些悲观,到底入宫三年了,一开始进宫的时候,以及出孝的时候,陛下都是先来她坤宁宫住了段时间的。
分别独宠了她一个月,可她依然没有那个好运气怀上孩子。
有了期待,最后期待落空,只会使她越加的失落。
她还是别妄想了,不然,她这内心恐怕难以维持安宁平静。
慈宁宫
太后收到淑妃思宁有孕的消息后,既高兴又憋屈。
高兴的是,她终于要有孙辈了,也打消了她心里时不时的冒出儿子会不会是不能生的念头。
憋屈的是居然是淑妃这个她看不惯的怀上了。
可再憋屈,看在她未来孙儿的份上,她也不会为难有孕的淑妃,同意淑妃好好待在永和宫坐胎满三个月,等三个月后再去慈宁宫给她请安。
随后,更是破天荒的送了很多赏赐过去给淑妃思宁,当然有点小心思的张太后,送过去的赏赐多数是她未来孙儿用得上的,只有少量赏赐是思宁用得上的。
思宁对此,并未有不高兴,开开心心的收下了。
毕竟张太后送来赏赐前,皇帝也让人送来了许多赏赐。
皇后那边,在张太后送来赏赐后,紧接着也将赏赐送来了永和宫。
怀一次孕,让思宁的财富暴增!
思宁气质上带着点仙气,可她实际性子有些俗,对于钱财宝物这些俗物,看的有些重。
她也没有在正德跟前掩饰这俗气的爱好,正德还曾当面吐槽过思宁这爱好太过低俗,思宁却是面不改色的承认。
还开玩笑“陛下若不爱,不若大方些给万两黄金臣妾如何”,犹记得正德一副你想的倒是美的无语表情。
不过思宁的真诚,让正德每次给赏赐的时候,总会贴合她有点俗气的爱好,总会在赏赐里给上少则百十两银子,多则百十两黄金。
思宁有孕这事,传到宫外,一些本来还打算早朝时当面上折子催生的大臣们,默默的将带来奏折拢在袖子里,然后默默地带回去。
本打算烧了的,可想了想,若是这次淑妃生的是公主,这奏折还是得上,所以还是留着吧!
就这样,正德暂时性躲过了第一波催生大军。
对于思宁有孕这事,正德一开始是很惊喜很期待,可看着思宁平坦的肚子,他渐渐地又没什么感觉了。
不过,三个月后,思宁肚子显怀了。
正德看着思宁的肚子,特别是孩子胎动时将肚皮折腾出小鼓起的时候,终于又有了点自己要当爹的感觉。
自此后,他一个月里总要来永和宫大半个月,哪怕只是隔着思宁的肚皮,感受未出生的孩儿伸手伸脚跟他玩鼓掌,这样简单重复的活动,他却乐此不疲。
一点也不像他好动没有耐心的个性。
不过,大臣们乐得他如此耐心的宅在皇宫里,谢天谢地,他们终于能安心一段时间了!
呜呜呜……他们都想哭了,摊上这么爱玩爱闹离家出走的皇帝,简直心累!
老天啊,大明的列位先帝,一定要保佑下一位大明继承人,可千万别像陛下啊!
大臣们,现在已经不操心陛下生不生的问题了。
这些大臣们互相一交流,很有默契的一个个或是去庙里找大师谈论佛法,或是去找哪位高道谈玄论道,呃,顺便上炷香--陛下这样的,一个就够了。
回来后,互相对暗号似的一交流,若是发现哪位没有去过寺庙或者道观,立马就被众位大臣们群起而攻之,特别是京官!
直到对方也去谈佛法或者论道一番回来后,才放过对方。
嗯,外地的官员,只能靠友人们暗示,他们理解了去做了更好,不理解也没事。
为此,吏部尚书已经决定搞个潜规则,在政绩的基础上,优先提拔跟他们目标一致的官员。
锦衣卫收到这些消息的时候,不知道该不该禀报陛下。
纠结中,见陛下没问,想了想,就没有主动禀报。
罢了,不是什么大事,等陛下主动开口问,他们再答就是了。
宫里一片平静,皇后、贤妃、德妃等人即使羡慕思宁有孕,也从未使用过手段对付她,也没有对她说过酸话,简直贤惠大度的让思宁很不习惯。
等思宁肚子更大些更沉些后,大概七个多月快八个月的时候,皇后和太后再次恩典她不必去请安了。
而正德,在消停了几个月安心宅在宫里后,又开始偷溜出宫玩去了。
不过,也并未像从前那般频繁,这让大臣们看到了希望。
“陛下快要当爹了,所以懂事成熟了!”
宫外,寿宁侯府
建昌侯张延龄坐在张鹤龄旁边的太师椅上,边吊儿郎当的把玩着刚得来的羊脂玉佩,边意味深长的说道:
“大哥,宫里太医把脉可是说了,淑妃这胎是个皇子,这可是皇长子啊,若是皇后没有生下皇子,那这皇长子就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寿宁侯张鹤龄神色微动,“你的意思是?”
张延龄压低声音说了句话,张鹤龄听了后,眼神瞬间锃亮。
“只是,怕皇帝侄子他……”
张鹤龄抬手阻止了弟弟即将出口的话,当即道:“先尝试了再说!到时候见招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