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宁与钮钴禄福晋坐在窗边的软榻上,窗外秋日的阳光洒进来,映得屋内一片暖意。
思宁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眉头微蹙:“额娘,黛玉表妹的事,咱们真的不管了吗?”
钮钴禄福晋叹了口气,神色复杂:“罢了,咱们这样的外人,如何插手?你舅舅那边都束手无策,咱们又能做什么?”
思宁放下茶盏,不解道:“额娘为何如此丧气?您一向在意舅舅,怎么这次轻易就放弃了?”
林氏苦笑一声,低声道:“你不知道,前段时间你外祖母传信回来,听林府里的下人说,黛玉自小就被你那舅母贾氏洗脑,整日念叨荣国府的好。
这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对荣国府的观感已经根深蒂固,哪是那么容易矫正的?”
思宁沉吟片刻,点头道:“若是能将黛玉表妹和荣国府隔开,或许还有机会。”
林氏摇头:“哪有那么容易?荣国府如今把黛玉看得死死的,连额娘亲自上门去探望“生病”的她,却都见不到。”
思宁叹了口气,转而问道:“对了,舅舅那位怀孕的妾室,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提到这个,林氏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是个男孩,你终于有了个亲表弟。”
思宁算了算时间,笑道:“比弘晏小三个月?”
林氏点头:“对。不过可惜,你表弟的生母生产时大出血,生下孩子第二天就过世了。”
思宁神色一紧:“那小表弟身体可还康健?”
林氏安慰道:“放心,你外祖母说能养大。这孩子虽然早产,但身子骨还算硬朗。”
思宁松了口气,笑道:“这太好了,舅舅终于有了子嗣传承。”
林氏也笑了:“你舅舅可高兴了,洗三、满月、百日都办得热闹极了。”
思宁想了想,道:“额娘,您回去的时候,帮女儿带些礼物给小表弟吧。女儿虽不能亲自去,但心意总要到的。”
林氏点头:“好,我回去就安排。”
思宁忽然神色一肃,低声道:“额娘,小表弟那里恐怕得小心些。荣国府恐怕不乐意看到舅舅有子嗣。”
林氏脸色一沉,压低声音道:“你放心,你表弟养在你外祖母身边,她早有防备。
你舅舅也知道了贾家的心思,如今对荣国府已不再信任。”
思宁一愣,随即想到什么,脸色骤变:“额娘,难道小表弟的生母大出血,是贾家动了手脚?”
林氏咬牙切齿地点头:“你外祖母千防万防,将贾家陪嫁来的人都隔开了,没想到还是被他们收买了府里的下人。
好在,你舅舅抓到了些贾家的尾巴,如今虽未撕破脸,但也绝不会再信任他们了。”
思宁皱眉:“既然如此,为何不将黛玉表妹接回来?她在荣国府,岂不是更危险?”
林氏叹了口气,神色黯然:“你舅舅今年已经经历了三次刺杀,实在没有精力与贾家周旋。
况且,黛玉对荣国府有好感,就连有了弟弟后,也没回一封道喜的信。
你舅舅担心,黛玉被贾家利用,甚至怕贾家安插在她身边的人对你表弟不利。”
这边,思宁正在和母亲说着悄悄话。
同是京城里的荣国府,被谈到的人,实则是一点都不知道,被瞒的死死的。
荣国府,贾老夫人院子
黛玉坐在贾老夫人身旁,手里捧着一本《诗经》,轻声念着。
贾老夫人笑眯眯地看着她,眼里满是慈爱。
“玉儿,念得真好。”贾老夫人夸道。
黛玉羞涩一笑:“外祖母过奖了。”
这时,王夫人走了进来,笑着对贾老夫人道:“母亲,您看玉儿多懂事,真是咱们荣国府的福气。”
贾老夫人点头:“是啊,玉儿乖巧,我瞧着比宝玉还贴心。”
王夫人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笑道:“母亲说得是。玉儿在咱们府里住着,咱们可得好好照顾她,不能让她受半点委屈。”
贾老夫人拍了拍黛玉的手,意味深长地道:“玉儿,你就在外祖母这儿安心住着,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黛玉乖巧点头:“玉儿知道了。”
待黛玉离开后,贾老夫人收起笑容,对王夫人道:“府里上下都打点好了吗?林家的事,一个字都不许传到玉儿耳朵里。”
王夫人低声道:“母亲放心,儿媳已经吩咐下去了。林家的信也都挑拣过,不该看的绝不会让她看到。”
贾老夫人冷笑一声:“林家那个庶子,绝不能让他平安长大。只要他没了,林家的家产就全是玉儿的陪嫁。”
王夫人点头:“母亲英明。儿媳已经安排好了,只等机会。”
“对了,林家那位庶出的女儿,嫁到钮钴禄氏旁支的,黛玉姑姑,她不也总写信过来说要接黛玉过去住段时间吗?”
“母亲放心,儿媳早就托了黛玉体弱,不能吹风出去见人,拒绝了。”
贾老夫人依旧不高兴,“那是个不识趣的,前些时候还想进咱们贾府见黛玉呢!”
“母亲,当时不是拦住了吗?”
“就怕拦不了多久!”贾老夫人担忧道。
王夫人也有些担心,不过她担心的是另外的事。
“母亲,那林氏的女儿,可是入了四贝勒府的?而且,还给四贝勒生了个小阿哥。”
“放心,皇上最为看重的还是太子,四贝勒不受皇上疼爱看重,再者,不过是个庶福晋,那就是个妾,生了小阿哥又如何,又不是长子。不足为虑。”贾老夫人淡淡道。
王夫人听了这话,压抑的心情才算好些。
荣国府,黛玉房中
黛玉坐在窗前,手里捏着一封信,神色有些恍惚。
这封信是父亲林如海寄来的,信中只是寻常问候,又在问她是否安好,是否想回家。
黛玉提笔回信,写道:“女儿一切安好,外祖母待我极好,请父亲不必挂念。”
写完后,她轻轻叹了口气。
她不是不想回家,只是外祖母舍不得她,母亲临终前也嘱咐她要替自己尽孝。
况且,回去了,恐怕许久都见不到宝玉了。想着,忍不住有些害羞。
良久,她摇了摇头,将信折好,交给丫鬟:“送去给外祖母过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