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七年深秋,深圳。
卓西度站在深桂香集团总部的窗前,望着楼下熙攘的人群。三年时间,他从深圳街头一碗二毛钱的煮粉起家,如今公司市值近五十亿港元,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
\"卓董,这是今天的《深圳特区报》。\"秘书小林递来报纸,头版赫然印着《大陆首富诞生!深桂香创始人卓西度身价突破十八亿港元》。
卓西度苦笑。这些数字不过是账面上的财富——他的股票还有两年锁定期,现在连套现一百万都做不到。但\"首富\"的名号已经传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意想不到的关注。
电话铃声响起。小林接听后表情微妙:\"特区管委会张副主任的秘书来电,邀请您参加明晚的招商酒会。\"
卓西度本想推辞,但对方特意强调\"有港商想谈华南总代理\"。他最终答应出席。
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宴会厅里,水晶吊灯映照着觥筹交错的人群。卓西度一入场,立刻成为焦点。几位港商围上来寒暄,话题总绕不开他的\"首富\"身份。
\"卓先生年轻有为啊!\"浑厚的男声从身后传来。转身看见张副主任端着酒杯走来,身旁站着位穿藕荷色旗袍的年轻女子。\"这是我侄女张晓芸,刚从伦敦留学回来,对您的创业经历很感兴趣。\"
女子约莫二十五六岁,乌黑的长发挽成优雅的发髻。她微微颔首:\"卓先生在《经济日报》那篇关于连锁经营的专访,我读了好几遍。\"
卓西度礼貌性握手,却敏锐地注意到张副主任眼中闪过的算计。接下来的谈话中,这位官员不断强调特区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话里话外暗示\"有关系好办事\"。
酒会结束前,张晓芸递上名片:\"我在做华南餐饮市场调研,能否到贵公司参观?\"
一周后,卓父突然从南宁赶到深圳,身后还跟着桂西县莫副县长。
\"县里准备划两百亩地给你建厂,价格是市场价三折。\"卓父拍着桌子,\"你就不能照顾家乡?\"
卓西度检查了莫副县长带来的酸笋样品——味道确实地道,但罐底连生产日期都没有。当晚质检报告出来:亚硝酸盐超标六倍,大肠杆菌群不合格。
\"这种产品进中央厨房,香港分店当天就得停业。\"韦国强摇头。
深夜,卓西度翻看父亲留下的项目书。桂西县不仅想要酸笋订单,还希望深桂香帮他们打通深圳的国营商场渠道。作为交换,承诺给他的堂弟安排工商局岗位。
次日的政协会议上,工商局委员突然提案:\"连锁餐饮的中央厨房辐射范围应限制在200公里内。\"——这直接针对深桂香的全国扩张计划。
卓西度举手发言:\"民营企业愿意在品质上投入,但需要政策支持。建议设立专项补贴,帮助地方特产实现标准化生产...\"
工商局的委员立刻反驳:\"财政资金怎能补贴私人企业?\"
争论中,主持会议的政协主席微微颔首。散会时,他特意留住卓西度:\"有兴趣担任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吗?\"
几天后,三家加盟店突然被卫生局抽检,税务所也要求核查上市前的所有账目。卓西度站在窗前,看着楼下的工商执法车,想起张晓芸那通意味深长的电话:\"我叔叔调任市工商局局长了。\"
他转身下令:\"给柳州供应商打电话,今天的酸笋全部加急质检。另外,准备好香港上市的全部法律文件。\"
韦国强欲言又止:\"你父亲那边...\"
\"告诉他们,桂西的酸笋可以收,但必须按我们的标准建车间。\"卓西度拿起桌上的政协常委证,\"我去见梁局长,该正面谈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