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岘一句‘十丈龙孙绕凤池’,引得王府全场为之沸腾!
“我等有幸,见证了一首名诗的诞生!”
“今后赠恩师之诗篇当中,又多了一首旷世佳作!”
“崔小公子,当真文采斐然,令人心折叹服啊。”
“文会结束后,小神童崔岘之名,必定再次名动大梁王朝士林诗坛!”
“不愧是东莱先生的弟子。假以时日,我大梁文坛,必定会再出一位名儒!”
“这实乃我大梁文坛之幸啊!”
文字诗句之魅力,在此刻,在文会上,在崔岘身上,被展露到淋漓尽致!
不仅在场读书人们为崔岘之才华心折。
连前来恭贺的百家使从们,都满眼惊艳震撼。
来之前,他们早已做足心理准备,料定东莱先生收的徒弟绝对不凡。
但未想到,这个叫做崔岘的少年,竟这般芝兰玉树,才华横溢,有龙驹凤雏之姿!
方才红衣小少年笔走龙蛇,当场作诗之风采,仍旧在众人脑海中,久久挥之不散。
什么是天才?
这便是天才!
横空出世,耀眼夺目,一露面,便引来士林文坛震动。
当年。
东莱先生也是这般,于群贤毕集的大梁士林当中,悍然崛起,压得各路天骄才子抬不起头来。
如今,他又收了一个比自己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徒弟!
各家使从们互相对视,都看懂了彼此眼睛里的凝重。
难不成,大梁王朝士林,又要诞生一位‘小东莱’?
其中,以太原王氏一族的使从,神情最为紧绷。
因为王氏一族,同样出了一位声名赫赫的神童。
据传,这位王家贵公子,天生过目不忘,精通六艺,善辩经文。
如今才12岁,已被王氏一族,视为下一代话事人。
王家使从盯着亭榭里意气风发的崔岘,眼含佩服。
除了自家小公子,这是他头一次,在同龄人当中,见到如此令人心折的年轻优秀天才。
想来小公子看完《咏新竹》这首诗后,定会欣喜吧。
人生路漫漫。
若无几位棋逢对手之人博弈,岂不无趣?
但怕是只有小公子会这么想。
整个王家,都得严阵以待了!
是以,王家使从今日不仅仅是单纯来祝贺的,也是来……下战书的。
王小公子资质超然,是王家传承千百年来,天资最优渥者。
这关乎着,太原王氏是否能造就出一位当代文坛领袖,在士林一呼百应。
延续王氏先祖之荣光。
因此,在一片欢呼赞叹声中,王家使从站了出来。
另一边。
东莱先生正因乖徒送自己这首诗而欢喜激动,他连道三声‘好’,整个人脸色发红:“这首《咏新竹》,为师很喜欢,很喜欢呐!”
“想来今日过后,全天下的老师们,都会羡慕为师!但,且让他们羡慕去。”
“因为不必等到明年,老夫的十丈龙孙,今已节节长成了啊!”
听到老师这般夸赞,崔岘正欲接话。
不曾想。
一位自称是王家使从的中年男子站了出来,朗声道:“鄙人太原王氏一族使从,问东莱先生、崔小公子安。”
“方才,观崔小公子当场作诗之风姿,属实令人叹服。”
“但鄙人今日,代替主家而来,有些话,想提前问个明白。若有扫兴得罪之处,还望东莱先生、崔小公子,以及在场诸位海涵。”
听到这话,全场都安静下来。
其余读书人们神情茫然。
但前来祝贺的各家使从们,却并不意外。
因为,这同样也是他们今日来的目的啊!
崔岘惊讶看向那位王家使从,而后又看向老师,心中隐约明白了些。
东莱先生也并未意外,笑呵呵道:“你且问吧。”
王家使从抬眼看向东莱先生,问道:“敢问先生,假以时日之后。可会让崔小公子,效仿先生当年,广邀天下士林名儒才子,开台辩经?”
听闻这话,无数读书人终于反应过来,瞪圆了双眼。
而后。
便见东莱先生笑呵呵一抚胡须,看向崔岘。
崔岘哪里还有不懂得?拱手道:“学生听老师的。”
于是,东莱先生扬了扬下巴,骄傲道:“自然。”
哗!
听到这话,不管是全场的读书人,还是百家前来祝贺的使从,都为之侧目哗然。
虽然心中有了猜测。
可答案确定那一刻,仍旧让无数人震撼。
因为这已经代表着,东莱先生不仅宣布收徒,还准备将徒弟,培养为下一任文坛领袖!
王家使从并不意外听到这个答案,又追问道:“可否定下期限?”
东莱先生略作思索,道:“十年。”
徒弟天资卓越,有他悉心教导,十年勤学不辍,大可横行这大梁士林!
十年么。
听闻这话,王家仆从点头:“好,十年之后,我太原王氏,自会有人来向崔小公子讨教!”
结果他话音刚落。
却见崔岘突然站出来,道:“且慢。”
东莱先生,和王家使从俱是一怔。
难道崔岘觉得,十年太短,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不曾想。
崔岘认真看向东莱先生:“老师,岘认为,十年太长。以老师之博学,教导岘学习,又怎需要十年之漫长?”
在全场惊叹的注视下。
便见崔岘看向那王家使从,笑的从容不迫:“五年吧。五年之后,我去开封府开台。不管是你王家人,亦或者其余人,都可来登台同我辩经。”
“我崔岘,静候诸位莅临!”
少年之话语,自信骄傲,掷地有声。
全场为之侧目惊叹。
仿佛已经看到五年后,开封府,崔岘小公子舌战天下群雄的风姿!
那该是何等令人神往的盛事啊!
而今日文会结束后。
崔岘小公子打算在五年后开封府开台辩经之消息,也势必会传遍整个大梁!
东莱先生抚掌大笑:“哈哈哈哈,好,好啊!不愧是我东莱的徒弟,诸位,既然我家徒弟,已把话说明白了。”
“那咱们就五年后,开封见真章吧!”
王家仆从向东莱先生拱手行礼:“五年之约既已达成,鄙人着急赶回去,告知主家这个消息。东莱先生,崔小公子,告辞!”
随着王家使从的离开。
其余百家使从,在得到想要的答案后,也先后告辞离开。
这场声势浩大的文会,或者说收徒宴,终于落下帷幕。
但,它引发的后续动荡,才刚刚开始!
大量读书人,在离开文会后,手舞足蹈的兴奋谈论文会上精彩纷呈的一幕幕。
《听蝉联句诗》、东莱先生收徒崔岘、《咏新竹》、以及崔岘小公子五年后开封府开台辩经的消息,不出所料,如风一般,传遍大梁两京十三省。
整个士林为之侧目震动!
士林文坛领袖之接班人,崔岘,向这天下群雄,下了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