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见好就收,闹剧终结,进入正题。
鲁肃问曰:“柏轩,两家联盟共同抗曹,早有协定。
刘皇叔以合计二郡之地换我江东水军战船,两家本互惠互利。
刘皇叔却把空城来赚我江东便宜,如此可称仁德否?”
赵林正色曰:“昔日曹操百万大军南下,我主刘皇叔不能力敌,遂弃城投江夏。
时有新野并樊城百姓感念我主仁德,又惧怕曹操屠城,是以不远千里,自愿携老弱妇孺跟随。
我主本可日行百里,三日可抵江夏,却因怜惜百姓,心有不忍,亲自率兵看护百信撤离,日行止十余里。
此何不为仁德者也?”
言罢,端起酒樽一饮而尽,又朗声道:“江夏之民,原本便是自新野、樊城两地追随我主搬迁而来,非为江夏本地之民,自当随我主迁至江陵安居。
至于江夏本地之民...子敬先生岂不闻昔日文王泽被西歧,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我主寄居江夏以来,轻赋税、安难民,可谓爱民如子。当地百姓感念我主仁德,争相跟随,我主岂能驱逐?
此为百姓自愿离乡,非我主逼迫,正合仁德之举也。”
鲁肃闻言,思忖一番,又问曰:“可是这般以空城换我江东水军战船,当是不公。”
赵林闻言,正色曰:“子敬先生,林敬佩先生忠厚智慧,今日为何这般不讲道理?”
鲁肃急曰:“我何曾不讲理?”
赵林曰:“前番两家商定,我主以合计二郡之地换取江东两万水军精锐及大小战船百余艘,可对?”
鲁肃颔首称是。
赵林又道:“二郡之地,可曾提及百姓?”
鲁肃闻言,气急曰:“虽不曾提及,亦当囊括在内!”
赵林闻言,讥笑曰:“子敬先生打的好主意,以两万水军换我二郡之地还不够,还要我主搭上百万人口?
若叫子敬先生以百万人口去换两万水军,先生可愿?
何况还有二郡之地,此二郡若要开垦农田,何止百万亩!
若叫先生以百万亩良田去换两万水军,先生可愿?”
言罢,见鲁肃欲言,急忙打断,续言曰:“我主麾下猛将一齐出动,我二伯关云长、三伯张翼德,与我叔父赵子龙是何等猛将,先生不知,我妻兄亦知。
三位当世万人敌亲领精锐攻下的城池,东吴却不费力便得来。
若叫东吴自取二郡之地,子敬先生为大都督,当知陆战攻城不比水战,可有必胜把握?”
鲁肃闻言,有心说有把握,却到底是个忠厚之人,如实答曰:“虽有胜算,不敢言必胜也。”
赵林笑曰:“如此,我主以二郡之地,换东吴区区两万水军,些许战船,仁义否?”
鲁肃讷讷不言。
孙权见状,急目视甘宁。
甘宁知其意,思忖一番,言道:“贤弟,两万精锐操练日久,屡经大战,方才成军,此为玄德公急需之即战力,非城池死物能比...”
话音未落,赵林便出言打断曰:“兄长,若从百万人口遴选青壮,日夜操练,可成军几何?”
甘宁闻言,急忙心算。
赵林却又言道:“算上粮草供给,留下部分青壮忙碌农耕,亦可得大军十余万,甘兄以为然否?”
甘宁闻言,思忖一番,颔首称是。
赵林笑曰:“甘兄欺我也,莫不是欲以两万水军换我十万青壮?”
甘宁讷讷不言。
孙权见状,急思忖一番,言道:“妹婿,我江东得空城何用啊!”
赵林闻言,忽大喝道:“殿外侍卫!取荆州地图来!”
众人不知赵林要地图何意,却一时半会想不出如何辩驳,正好借等待地图之时思忖计策。
少顷,侍卫捧地图入殿。
赵林叫其铺展于地,自顾自走到地图旁,邀众人来看。
及众人围住地图,赵林摘下佩剑,指着蜿蜒长江,言道:“江东险要,皆在此大江。
昔日曹操南下,若无我姐夫妙计,先除蔡瑁张允,试问曹操屯兵乌林,每日操练水军,此长江天险,能存几日?
若无我姐夫妙计,以寡破众,诸位皆为曹操阶下囚矣。
若他日再有大兵来犯,妻兄可敢再用我姐夫领军?”
孙权闻言,讷讷不言。
赵林又道:“即便妻兄再叫我姐夫领军,可能再以计策以寡破众?
再者,诸位以为,长江止为江东之天险乎?于江北而言,岂不也是天险?
彼大军屯于江北,立水寨,练水军,江东可敢跨江登岸去战?
若不敢战,岂不是作视北军熟练水战之法?待到那时,长江天险不存矣。”
孙权闻言,思忖一番,言道:“妹婿言之有理,可有计策教我?”
赵林闻言,笑曰:“妻兄勿忧,今时不同往日矣。
妻兄得二郡之地,则可命大将统重兵屯于江夏、长沙、桂阳等地。
一旦有北军来袭,必先拔除江北城池,否则其后不安,焉敢于江边立水寨操练?
如此,江北城池不克,长江之险便尽在江东掌握。
退,可以江北城池为堡垒,以长江为险要,北军不善水战,只得全力攻城,而江东水军却可沿江登陆,袭其背。
如此一来,岂不是立于不败之地?
进,则以江北城池为前站,于江南腹地操练兵马,筹集粮草。
以江东战船之利,旦夕间便可将大军粮草运至江北,大军集结北进,后方有长江天险,有快捷稳定之粮道。
如此统兵之人只需思虑进取之计,岂不是胜算大增?
江东之势,若有江北坚城,则进退自如。
若无江北城池,则一旦有北军来袭,江东危矣。
我主刘皇叔以江东急需之地来换只善水战之军,仁义否?”
孙权早被赵林所画之饼吸引,已然畅想于美好未来之中,闻言答曰:
“刘皇叔真仁义之人也!”
鲁肃亦道:“柏轩将军言之有理,江北城池于我江东重要非凡。”
甘宁却想不通这许多,只见到孙、鲁二人被赵林一并说服,心道:
“我这柏轩贤弟真是能言善辩之士...
罢罢罢,我甘宁一介莽夫,听命行事,便不参言了罢。”
一时之间,殿中之人,只有孙乾暗露惊讶之色,见赵林如见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