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蒂女士很快和李晨二人取得了联系。
电剧组的成员们因为在“城镇”开庆功宴的关系,得以幸免于难,他们恨不得立即逃离沧溟星,不过来时乘坐的飞船在冲击中出现了故障,经过数日的紧张维修才得以返航。
返航前的日子,李晨和星野铃一直住在卡玛鲁牧场,大约是灾难面前人会更容易变得脆弱,两人一来二去,终于还是发生了关系。
李晨终于从男孩成为了男人。
……
随着晨光降临,返航的日子也到了。
谢绝了帕蒂女士派人来接的建议,两人决定只身前往。
两人向卡玛鲁道别,一再保证不会出什么问题,这才打消了老人相送的念头。卡玛鲁已经够辛苦了,要安置众多难民,可不是提供个避难所就算完事了。
离开了卡玛鲁牧场,两人艰难的跋涉在冰原上。
“你算是因祸得福了,有整颗星球帮你降温,这次回去估计能逃过一劫。”
星野铃开玩笑的说道。
“逃过一劫吗?”李晨眺望着远方星火,不免又想起那晚与“狐狸面具”——那位卧底同志的谈话。
此次回去,还不知道等着他的又会是什么。
那一夜,对方没有太多废话,只给他安排了两个任务:一个是想办法找到并且接触霜天号的来的交换生,搞清楚他或她的目的;另一个是找到“话筒”。
关于第一个任务,至少说明了两件事——第一、对方并不清楚艾莉的情况,否则就不是“想办法找到”而是对自己追根究底了;第二、卧底同志在鱼翔号的社会地位不高,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非常有限。
至于第二个任务,完全没有头绪。
对方坦言,他也不知道“话筒”是什么,但这个东西一定存在,且只有鱼翔号的高层才有可能知道它的存在。
那名同志表示,李晨要尽可能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力,进而获得与高层接触的可能。
显然在那名同志看来,第二个任务才是重中之重。
出于李晨自己都不知道的原因,李晨没有把艾莉的事情告诉对方,只是下意识的觉得那样做不妥。
直至此时此刻,他仍未做出决断。
“哎呦!”
走在李晨前方的星野铃发出一声惊呼,身体向栽倒。
“小心!”
李晨伸出手,结果抓了个空。
“阿星,你没事吧?”
“我没事啊,”星野铃回头奇怪的问道:“怎么了?”
“我看你差点摔倒……”
“没有啊,你是不是看错了?”
“没事就好。”见她好端端站在那里,李晨松了口气,只当是太过疲惫产生了幻觉。
他确实太疲惫了。
和剧组顺利汇合,登船后,李晨吃了点安神药就沉沉睡去。
……
这里是……沧溟星?
李晨停下艰难跋涉的脚步,放眼四周,看不到星野铃的身影。
头灯闪烁了几下便熄灭了,无边的黑暗袭来,伸手不见五指。
阿星?阿星?!
李晨大声喊着,在冰原上惊慌失措的奔跑着,然而无论他怎么喊,都换不来一点回应。
是梦吧?这是梦吧?
醒来,让我醒来!
李晨跪倒在地,额头用力撞击着冰面,试图让自己苏醒过来。
额头的刺痛如此真实,刺激着李晨的大脑,让他听到了一阵虚弱的低语。
低语者似乎不止一个,他或她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似乎是发现了李晨,他们的声音渐渐变得清晰。
那声音并非李晨知晓的任何语言,它非男非女,非老非幼,很多音节让李晨怀疑它是否是人类所能发出的……
“你们是谁?你们到底在说什么?”
李晨大喊,换来的却依然是晦涩的声音,它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似是迟迟得不到李晨的回应,那声音变得嘈杂而急促!就像一根根钢针扎进李晨的脑袋,令他头痛欲裂。
李晨的视线渐渐变得模糊,隐约看到一个不可名状的庞然大物冲破黑暗将自己吞噬!
巨大的恐惧感涌上心头,在被吞噬的刹那,他突然听懂了对方的话——
“……老朋友……终点即是牢笼……”
……
“啊啊啊啊!!!”
李晨惊恐地大喊着,从睡梦中惊醒。他猛然抬头,迎面的舷窗上仿佛还残留着噩梦最后的景象——
在被吞噬的最后一刹那,那巨大的不可名状之物,突然幻化成为了艾莉那张面无表情的脸!
李晨下意识紧闭双眼,深深呼吸,再次睁开眼,幻觉终于消散。
心有余悸的李晨按着胸口,剧烈跳动的心脏渐渐平复。
“……没事,做了个噩梦……”
李晨安抚着被惊醒的星野铃,对于梦境的内容只字不提。
那个梦太过真实,以至于直到现在,那段低语仿佛仍在耳畔回荡。
这样可怕的梦,还是不要告诉她了。
李晨只当是短时间内接触到的信息过多导致,并没有多想,和星野铃浅浅聊了几句便重新睡去。
这一次,安然无梦。
李晨不知道的是,在距离空天飞船不远的地方,一个浑身上下不着寸缕的白发少女,正倒悬在空中,注视着它向鱼翔号驶去。
她于真空中无声开口——
祂醒了。
……
去时惊天动地,归来悄无声息。
帕蒂女士终于成了变态,祂现在反反复复只会说一句话:“我就知道会变成这样……”
紧赶慢赶,围绕着李晨和星野铃的热度终于还是凉了,也不能说凉了,只是被更劲爆的消息取代了。
现在的鱼翔号上讨论最热烈的话题,就是即将到来的三舰聚首。
三大旗舰已经多久不曾会面了?
资源战争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据亲身经历过那场战争的老人们说,鹰击与鱼翔在那之前就已经闹掰了。至于霜天号,它“分家”更早,如果把它也算上,三艘旗舰上一次齐聚一堂甚至要追溯到两百多年前。
“这是要迎来大和解了吗?”
有个年轻人在接受街头采访时这样问。
随着媒体的不断转载,这句话的热度迅速发酵,人们开始自发的传播,“大和解”三个字更是迅速成为了此次事件的核心词汇,而最初提及它的那名年轻人,也一跃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大红人。
那个年轻人名叫蒋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