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宫外的石桌上,暖洋洋地铺了一层金光。
朱元璋大马金刀地往那儿一坐,屁股底下的石头像是被他那股天皇老子的气势压得瑟瑟发抖,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坐出个裂缝来。
他眯着眼瞅了瞅旁边的朱允熥,那眼神里带着三分慈爱七分审视。
笑眯眯地招呼:“熥儿,你也坐下,别站着跟个木桩子似的杵在那儿,晃得咱眼晕。皇爷爷今儿要和你说件事儿,别老绷着脸,跟谁欠你二两银子似的!”
朱允熥一听,赶紧一屁股坐下,那动作麻利得跟兔子蹦跶似的。
生怕慢了半拍就被扣个“不敬”的罪名,拉去锦衣卫那儿喝茶。
他规规矩矩地坐好,腰板挺得笔直,脸上还挂着点小心翼翼的笑,像个刚进考场的小考生。
朱元璋清了清嗓子,摆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架势,声音洪亮得能把院子里的麻雀震飞。
“你这个太过于稳重的性子啊,得改改。
别整天跟个老乌龟似的缩着壳,慢吞吞地磨蹭,咱看着都替你着急!
你是皇孙,不是乡下种田的老头,稳过头了可不成!”
他顿了顿,手指头往石桌上重重一戳,像是要给这桌子来个下马威。
“大明朝成立二十四年了,你数数有多少敌人跳出来找茬?
杨宪、胡惟庸、郭桓,哪个不是蹦跶得欢实,跟蚂蚱似的满地乱窜?
若不是咱当断则断,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砍了脑袋,大明江山早晃荡得跟筛子似的,筛得底儿都漏了!
刚刚安定下来的百姓也得重新跳进水深火热里头,啃树皮啃到牙酸,喝西北风喝到打嗝!”
朱元璋越说越起劲,手指头在桌面上戳得咚咚响,那架势像是要把石桌戳出个窟窿来,证明自己当年砍人的果断。
“再说战场,战绩千变万化,机会稍纵即逝,比闪电还快!
你该干啥?抓住那一丝丝的机会,果断出击!
别磨磨唧唧跟绣花似的,针脚还得挑半天,这样才能笑到最后,站到顶上抖抖威风,明白了吗?”
他瞪着朱允熥,那眼神跟刀子似的,恨不得把这话刻进这小子脑门儿里。
朱允熥眨巴着大眼睛,点头跟捣蒜似的,笑得一脸真诚,嘴上甜得跟抹了蜜似的:“皇爷爷水平就是高!听君一席话,胜听一席话啊!”
这话溜得跟抹了油的泥鳅似的,乍一听是夸,可细品又有点敷衍的味道,像是在敷衍老师检查作业。
朱元璋一愣,脸都黑了半截,瞪着眼吼道:“少在这糊弄咱!
你这小子,拍马屁都拍得这么没诚意,信不信俺一巴掌把你拍回娘胎里重练?
拍马屁也得有点技术含量,学学人家茹瑺,起码还知道带点表情!”
朱允熥赶紧缩了缩脖子,嘿嘿傻笑,露出一排小白牙,心里估计在嘀咕:“这老皇帝耳朵还挺尖,马屁都拍不下了,回去得练练新词儿!”
朱元璋气呼呼地接着说,声音里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就说这次大同事件,你非得等事情迫在眉睫,火烧眉毛了才开口,眉毛都燎秃了你才吭声,你是想急死咱啊!
身为君王,断!这是最重要的事儿,犹犹豫豫像啥样?跟个娘们儿似的扭扭捏捏,成何体统?”
朱允熥不慌不忙地回道,语气慢悠悠的,像是在念课本。
“古语云,兼听则明,偏暗则信!判断我自然会,只是调查多一些,也能准一些,这也不对吗?”
这话说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晰,活像个小书生在跟老师辩论,脸上还带着点“您看我多有理”的小得意。
朱元璋一听,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鼻子里哼了一声。
“调查太多了!身为皇帝,得抓大放小,啥事儿都亲力亲为,下场就是诸葛亮那样,累死在五丈原,连个全尸都没落下,棺材板都压不住那股怨气!
咱让那些臣子来不是给咱添堵的,他们得办事儿,懂不?你是皇帝,不是跑腿的小厮!”
朱允熥眨眨眼,一脸无辜,声音里透着点委屈:“我也没自己调查啊,都是让他们帮我查的,我坐着喝茶等结果!”
朱元璋扭头一看,旁边的三宝太监忙不迭点头,那脑袋点得跟拨浪鼓似的,活像在表忠心。
“陛下,确实是我们跑的腿,殿下就动动嘴皮子,腿都跑细了!”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又转头盯着朱允熥,气得直磨牙,牙齿咯吱作响。
“你这小子咋就油盐不进啊!这次你查了那么多,最后还说只有九成把握?你是想气得咱吐血三升,躺床上挺尸吗?”
朱允熥无辜地眨眨眼,用力点头,那模样像是在说:“九成还不高啊?您咋还不满意呢?我都尽力了!”
朱元璋也是个牛脾气,见这小子跟他对着干,干脆一拍桌子,震得茶杯叮当响。
“咱有旨!以后七成把握的时候就得跟咱说,别等九成十成,咱可没那耐心等你磨磨唧唧,磨得咱头发都白了!”
朱允熥一听,立马乖乖应道:“哦!遵旨!”
那语气乖得跟个小学生似的,嘴角却微微上扬,眼神里分明透着点“下次还得慢慢查”的小聪明,像个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小狐狸。
朱元璋刚想再训两句,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夹杂着喊声。
“驾!驾!大同八百里加急!闲人闪开!闲人闪开!”
那声音急得跟火烧屁股似的,震得院子里的鸟扑棱棱飞了一圈,落了一地羽毛。
朱元璋瞅了眼外面,叹息一声,斜眼看向朱允熥,语气里带点无奈。
“奏报来了,走,和咱入宫一起看看,别在这磨蹭了,磨得咱脚底板都痒痒!”
说完他起身就走,那步伐快得跟赶集似的,袍子一甩,带起一阵风。
朱允熥赶紧跟上,小跑着还得小心别踩了皇爷爷的袍角,不然回头又得挨一顿骂。
回到宫中奉天殿,朱允炆和吕文早在那儿候着了,像两尊门神似的杵在门口。
一见朱元璋进来,双双扑通跪下,齐声喊:“皇爷爷!”
声音整齐得跟练过似的。
朱允炆抬起头,额头上还带着点刚才磕头的红印,急切地说。
“孙儿还是觉得,三弟的看法太不稳妥,还是得派兵救援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