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偏殿的灯火,似乎从未熄灭过。
石公佝偻着身子,凑在烛光下,手指捻着那本关键账册的书页。
他的眉头,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锁得更紧。
账册上的大部分条目,虽然隐晦,却终究有迹可循,指向官场中的利益交换。
但有几笔,却显得格外突兀。
数额巨大,时间诡异,流向更是飘忽不定,如泥牛入海,不见踪影。
其交易的手法,隐蔽而老练,带着一种不同于官场倾轧的狠厉和直接。
这绝非普通官员之间的勾兑。
倒像是……江湖上的买卖。
数十年的宦海沉浮,经手过的形形色色案件在脑海中翻腾。
一个大胆的推断,逐渐成形。
丞相及其党羽,恐怕不仅仅是在朝堂之上结党营私。
他们很可能,还豢养或勾结了某些江湖势力。
用这些见不得光的钱财,去收买那些游走于法度之外的力量。
替他们敛财,替他们洗钱,甚至……替他们杀人灭口,执行那些官府不便出面的肮脏任务。
这潭水,比预想的还要深不见底。
他抬起头,看向同样在翻阅卷宗的赵康。
赵康似有所感,也停下了动作,目光与石公交汇。
石公将账册推了过去,指着那几处蹊跷的记录。
“赵大人,你看这几笔。”
赵康凑近细看,眉头也渐渐蹙起。
他虽不如石公经验老道,但也察觉到了其中的不同寻常。
“石公的意思是……”
“恐怕,这案子还牵扯到了江湖中人。”石公声音低沉。
此言一出,偏殿内的空气仿佛又凝重了几分。
官匪勾结,自古便是大忌。
若此事属实,那丞相一党的罪恶,便又添了浓重的一笔。
清查小组的其他几位核心成员也围了过来,听着石公的分析,个个面色凝重。
必须查清楚。
挖出这条隐藏在官场之下的黑色利益链。
将官场与江湖勾结的黑幕,彻底撕开!
“此事,非同小可。”赵康沉声道,“江湖势力盘根错杂,行事隐秘,寻常衙役恐怕难以深入。”
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是啊,那些江湖草莽,向来不按常理出牌,官府的威慑力在他们眼中,往往大打折扣。
贸然派人查探,不仅容易打草惊蛇,甚至可能让手下人身陷险境。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直沉默的韩鸣,忽然开口了。
“大人,石公。”他上前一步,目光平静却带着笃定,“此事,或许我可以试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韩鸣迎着众人的视线,继续道:“我对京城里的三教九流,还算有些了解。那些市井江湖的门道,也略知一二。”
他并未详细解释自己是如何“了解”和“知晓”的。
但那份从容,那份似乎与生俱来的对底层生态的洞察力,让赵康和石公都心中一动。
他们想起了韩鸣的过往。
那个曾经被视为“地痞流氓”的纨绔子弟,或许,真的有他独特的优势。
对付江湖人,有时正需要懂江湖规矩的人。
赵康看着韩鸣,眼神复杂。
这个年轻人,总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能力。
他沉吟片刻,与石公交换了一个眼神。
石公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好。”赵康终于下定决心,“不过,此事凶险,你一人前去,我不放心。”
他站起身,踱了几步。
“我亲自带队,再挑选几名精干得力的手下,与你一同前去。”
“我们乔装改扮,深入查访,务必将这条线索查个水落石出!”
韩鸣没有推辞。
他知道赵康的顾虑,也明白这次任务的风险。
有赵康这位大理寺少卿坐镇,行事也能更稳妥些。
“一切听凭大人安排。”
数日后。
京城西区,一处以龙蛇混杂、鱼龙并存而闻名的坊市。
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洒下,却驱不散空气中弥漫着的汗味、劣质酒气和各种不明食物混合的味道。
一家名为“广聚缘”的茶楼,坐落在坊市的中心位置。
茶楼不大,陈设也颇为简陋,生意却异常红火。
穿着各色服饰的人进进出出,有短衫打扮的力夫,有挎着腰刀的江湖汉子,也有几个贼眉鼠眼、四处张望的泼皮无赖。
茶楼二楼的角落里,几张不起眼的桌子旁,零散地坐着几个人。
他们穿着寻常的粗布短打,或低头喝茶,或看着窗外,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正是乔装改扮后的韩鸣、赵康以及几名精挑细选的大理寺捕快。
赵康端着一个豁了口的粗瓷茶碗,眼神看似随意地扫过楼下嘈杂的人群。
即便是换了装束,他身上那股久居上位的官威,仍需刻意收敛。
深入这样的环境,对他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韩鸣则显得自在得多。
他翘着二郎腿,手里把玩着茶杯盖,目光在那些江湖人士身上打转,偶尔还和邻桌搭讪几句,言语间带着几分市井的油滑。
他那副样子,活脱脱就是一个混迹此地多年的闲散青年。
那段不堪回首却又无比真实的“纨绔”与“地痞”经历,此刻竟成了他最好的伪装。
他熟悉这里的气味,听得懂这里的黑话,看得出哪些人是真正的狠角色,哪些只是虚张声势。
这几天,他们一直泡在这家茶楼。
这里是附近消息最灵通的地方之一。
韩鸣凭借着他那套独特的交际手腕,已经和几个看似不起眼的茶客、伙计混熟了。
这些人,往往是消息网中最不起眼却又最关键的节点。
今天,他盯上了一个目标。
邻桌一个喝得满脸通红的汉子,腰间别着一把样式奇特的短刀,看样子是个小头目,正和同伴吹嘘着什么。
韩鸣不动声色地观察了一会儿。
这人他之前打听过,是城西一个名为“黑风堂”的帮派里有点名气的人物。
据说脾气暴躁,嗜酒如命,但嘴巴也相对不牢靠。
机会来了。
他端起自己的茶碗,装作不经意地凑了过去。
“这位大哥,好酒量啊!”
那汉子斜睨了他一眼,带着醉意哼了一声。
韩鸣也不在意,自顾自地坐下,又叫小二上了一壶好酒。
“小弟初来乍到,见大哥气度不凡,想请大哥喝一杯,交个朋友。”
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还有酒。
那汉子果然脸色缓和了些,拿起酒壶就给自己满上。
几杯酒下肚,话匣子便渐渐打开了。
韩鸣有意无意地将话题往江湖势力、最近的“大买卖”上引。
他时而吹捧,时而附和,时而又装作好奇地打听。
那汉子在酒精和吹捧的双重作用下,果然有些飘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