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其实——

可敦城就在后世的乌兰巴托西边。

中军渡过沙漠不久,岳飞就遣其长子岳云率领一万背崽军、王胜和李颜光各率领两万骑兵奔赴乌兰巴托西奇袭可敦城。

为了保证奇袭的效果,岳飞所有骑兵都配了一人双马。

而岳飞本人则率领剩余部队作为中军,缓慢向可敦城推进。

中军废了这么大的劲渡过沙漠,为得就是奇袭可敦城。

因此,岳云、王胜、李颜光哪敢怠慢?

三人率领五万骑兵星夜赶路,来到了乌兰巴托西,来到了可敦城下。

所谓的可敦城,其实就是一座年久失修的土城,其防御能力非常有限。

不过——

因为有沙漠作为天然屏障,又因为可敦城有数万大军、数十万匹战马,周围的小部落根本不敢窥视。

所以,可敦城的人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生活。

这种枯燥的生活,无疑会让人变得麻木,进而失去了警惕。

加上,上次兵变之后,耶律术烈和耶律敌烈为乱兵所杀,现在的可敦城里群龙无首,大家全都得过且过。

所以,可敦城里一点防备都没有。

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美。

只可惜——

岳云、王胜、李颜光所率领的五万骑兵和他们所用的火枪打破了乌兰巴托的夜的静美。

过程就不赘述了。

有心算无心,又倍于可敦城中的人,另外,武器方面,双方又是天差地别。

所以,这一战,一丁点悬念都没有——岳云、王胜、李颜光一战就攻打下了可敦城,几乎全都俘虏了可敦城中的人。

可敦城中的大中谍报人员传回来的情报没有错,因为可敦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无数年的积累,这里竟然真有战马四十多万匹,而且全都是可战之马。

这让岳飞等人全都叹为观止!

岳飞将辽王李诩和原辽国德高望重并且铁了心归附大中的人请了出来,让他们招降可敦城的人。

当初,契丹征服漠北之后,组卜各部落时降时叛,辽圣宗于是命王太妃(齐妃)领乌古等部兵往西镇抚,后来筑可敦城于原回鹘王城附近,次年置镇(治可敦城)、维、防三州,调诸部族兵两万余骑及渤海、女真、汉人七百余流配之家,往彼屯垦镇守,并下了死令:不论国家到了什么地步,可敦城的两万骑兵都不许南下。

转眼之间,一百多年过去了。

这一百多年来,说是可敦城的人驻守可敦城为辽王朝守卫边疆,莫不如说他们是被流放到这里的。

而且,已经数代过去了,那些对辽王朝有感情的人全都已经过世了,现在可敦城中的人对辽王朝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感情。

倒是后来耶律术烈和耶律敌烈带来的一万多契丹人对辽王朝还有些感情,可一来,他们人少,二来,他们在上次兵乱之时,他们死了不少,已经成为可敦城中的少数了。

再有,耶律余里衍是辽王朝的最后一个得到正式册封的公主,她和李衍生的儿子在很大程度上能得到这些群龙无首的辽人的认同,至少是能给他们一个投降的借口。

当然,更多的还是大势所趋,已经成为无根浮萍的他们,若不像大多数辽人一样投降大中,很可能会被屠杀一空。

总而言之,并没有废多大劲,岳飞等人就招降了可敦城中的辽王朝的残部,并入主了可敦城。

夺取可敦城,只是岳飞等人此行的第一个目标。

很快,马扩便以大中帝国西北路招讨司的名义给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七个军州的残辽军队长官和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等周边的小部族的首领发去邀请函,请他们来会盟。

其实——

早在来可敦城之前,在耶律大石派去的人的牵线下,鸿胪寺就已经跟这些辽军州的残军长官和这些小部族的头领取得了联系,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已经答应归顺大中,尊李衍为可汗。

对于这些已经归顺大中的部族,大中与其平价贸易,售给他们所需的粮食和生活用品,收购他们的牲畜和毛皮,甚至允许他们将部族迁到辽宁附近,与那里的汉人混居。

这样一来,这些归顺大中的部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也使得那些还在观望的部族不禁动了归顺之心。

所以,马扩以大中帝国西北路招讨司的名义召集这些辽军州的残军长官和这些小部族的头领来开会,大多都屁颠屁颠的赶来了。

而凡是到来的,鸿胪寺的人都热情招待,并且逐一与之谈归顺大中的好处。

数月之后,由马扩主持的会盟大会召开了。

马扩在大会上慷慨陈词,大说,唐朝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天下皆一家,不分彼此,大家可以自由贸易,藩属可以自由学习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大家共同进步,哪像现在,草原上到处是杀戮,生灵涂炭,草原人民连最基本的粮食和生活用品都没有地方去买……

简单一点说,马扩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我们大中朝准备效仿唐朝一统草原,让草原也成为我大中朝的一部分,你们这些人最好识相点全都归顺,归顺的话,我们就与你们贸易,就接纳你们,就向你们传播先进的文化,反之,我们就出兵打你们。

辽王朝灭亡了以后,由于受地形所限,以及塔塔儿部、蒙古部、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等大部族的阻挡,金王朝的势力根本就到达不了阴山以北,以至于这些原本属于辽王朝统属的军州和小部族,其实就成了没娘管的孩子,日子很不好过——他们不仅受塔塔儿部、蒙古部、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等大部族的欺负和强行吞并,还没有地方贸易,生活举步维艰。

所以,这些原本属于辽王朝统属的军州和小部族急需统一起来,或是找一个大的码头依靠,而繁荣昌盛又实力强大的大中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实——

在此之前,这些原本属于辽王朝统属的军州和小部族也想过要响应西夏李乾顺的号召统一起来与大中对抗。

可李乾顺张罗了好几年,他极力推上位的大金国都没能吞并其周边的塔塔儿部、蒙古部、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更别提来接纳它们这些漠北地区的辽王朝的残部了。

更为关键的是,大金国的老皇帝完颜吴乞买死了,如今的皇帝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这不符合他们草原人心中的大汗的形象,与之相对应的是,今年四十四五岁又南征北战统一了中原王朝的李衍,更符合他们草原人心中的大汗的形象。

而且,虽然跟辽王朝的感情其实已经很淡了,但他们仍是打心底里讨厌灭了辽王朝的女真人。

所以,大中出兵草原,而且一次就派了十万大军到达可敦城,让这些原本属于辽王朝统属的军州和小部族纷纷归顺。

当然,也有不开眼的。

对于这些不开眼的,岳飞也不客气,立即联合那些已经归顺了的部族出兵灭了他们,然后杀光男人,将他们的女人和牲畜分给那些愿意归顺的。

现在已经装备上了火枪的中军,几乎是天下无敌,再加上,又有众女的部族为虎作伥,那些不臣的部族哪里禁得住中军的围剿?

不久之后,大中便统一了漠北,尽复故唐旧土,大中北方的势力范围到了贝加尔湖地区。

……

趣趣阁推荐阅读: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邪王追妻我在大唐卖烧烤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带着农场混异界百炼飞升录武炼巅峰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天唐锦绣从神探李元芳开始从黑夜中杀出一条路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神三群聊:三国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从特种兵开始融合万物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大唐再起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从李元芳开始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华兴传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诡三国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地中海霸主之路重生之战神吕布战国称雄资本大唐龙魂兵王穿越之直播大唐大唐嫡长孙!大明:史上最狠暴君大文豪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邪龙狂兵逍遥小憨婿走私大明三国最强辅助赵云吃货唐朝赵云和亲皇后星汉灿烂:盛世风华大军阀:杀敌暴兵,建立无上帝国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游戏民国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唐宫少年行大秦公子复仇记封疆大吏
趣趣阁最新小说: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大宋:朕不卖国,金狗你急什么穿越民国纨绔少爷的温柔乡大明:开局下葬爹娘,我带重八飞大明:我朱雄英来了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抗日:从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开始重生古代:绝美嫂子半夜借粮!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三国:魂穿灵帝,疯狂截杀穿越者四合院老祖宗,呸,直接枪杀大秦:祖龙假驾崩,朕当真了!大明:会写出师表?那北伐你上!小和尚逃荒五次元世界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隋唐:订婚观音婢,开局大雪龙骑天幕直播,华夏兴衰看哭历朝天子观众震惊!历史写满了吃人!!!今世,为生民立命,吾万死不辞!历史秘境:开局神话三国刘备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大明:最强锦衣卫,杀戮值无限九曜书隋唐:十倍吕布战力,杀穿高句丽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让你入京当质子,你登基为帝?三国:开局系统加霸王传承大明最强皇太子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封州王无敌万岁爷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重生刘协,开局召唤白袍军!大明:最狠皇孙,老朱求我别杀了记忆重启:我是赛博太刀侠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明末:我有帝国全面战争系统大秦镇王侯大唐极品傻王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弘农杨氏,恭送大汉!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我在贞观朝当神豪隋唐:我岳母是萧皇后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挽清:同治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