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钱一斤啊……”俞泽思忖着,现在的苹果价格浮动比较大,但再怎么浮动也一般都是一毛钱起步,五分钱,确实是贱卖了。
“村长,你担心啥,他们的苹果,肯定没咱槐花村的漂亮好吃啊。”
洪学军重重地叹了口气,“可他们便宜啊,那些日子一般的人家,不都选他们家了?
当初我就说你定的这个价格有点太高了……要不咱还是降降价?”
俞泽摇头,“三毛钱一斤已经是最便宜了,再低不可能,他们在哪儿卖呢?”
“集市啊,县城啊、乡下的集市他们都要卖,不过他们产量没咱多,卖不了几个地方。”
俞泽最后拍板,“那咱就不去集市,去别的地。村长,要是我能帮公家把这些苹果都卖出去,是不是能……”
俞泽边说边搓手,看着洪学军。
洪学军:“……”
洪学军一副拿俞泽没办法的样子,摆了摆手,“你要是能三毛钱一斤都卖出去,给你奖工分!”
“行吧,那咱现在就出发,县城走起!”
虽然他今年工分已经很多了,但谁会嫌粮食多呢。
拖拉机里装着红彤彤、水灵灵的大苹果,盖上草帘子,俞泽跳上拖拉机,单手攥住摇把,右腿前蹬,使劲压了上去——
突突突的声音响起,拖拉机开始浑身打颤,黑烟从排气管里喷出来,像头刚醒的牲口。
柴油味混着晨雾往鼻孔里钻,车兜里堆着的苹果簌簌作响。
洪学军吃了一惊,“好家伙,你也太猛了,单手就能摇动。”
他年轻时最有力的那几年,也要双手才能打响这老家伙啊。
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到了县城。
俞泽将拖拉机开到了一个人多的路口,熄火跳了下来,“咱就在这卖。”
这个路段俞泽很熟悉,附近有菜市场、小学,还有几栋大厂家属楼。
住这附近的人,还是有点消费实力的。
城里人许多东西吃不上,是因为要票,他这供销社的苹果不要啊。
俞泽拿出家里带的纸牌子,上面用毛笔字已经写上了几个大字:【槐花村公家苹果,不要票,三毛一斤,五毛两斤,一块四斤。】
牌子架上,俞泽清了清嗓子就开始吆喝:
“往这瞧,往这站,想吃苹果的往这看!
大苹果,小苹果,咱这苹果真不错,一人给你尝一口。
咱这个苹果嘎嘎脆,花钱买它最实惠!
一天一苹果,大夫远离你!”
俞泽这顺口溜,立马吸引到了一个大婶过来,她停住脚步,眯着眼瞅了瞅牌子上的字,质疑道:“你这苹果也太贵了吧?三毛一斤,我今儿个听人说集市那边才五分一斤啊,你这也贵了太多吧!”
“姐姐同志,我这是一分钱,一分货,您瞧——”俞泽说着拿起一个大苹果用刀切成两半,“这刚洗过的,您尝尝,和那五分钱的,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又甜又脆水又多!”
俞泽这一声“姐姐同志”,让这位大婶眼角笑开了花,她平时都是被人喊“大娘”的。
这小同志,嘴真甜呐。
这婶子也不客气,接过苹果咬了一口,越嚼脸上越惊喜,“嗯~你这苹果,老多汁了!
给我来三个吧!”
村长瞪大了眼睛,这才站着一两分钟,就有人买了?还一句价都没还?
“咳咳,村长,快称呀。”俞泽催促。
“哦哦好。”村长忙拿起秤砣,给这大婶子称了三苹果,还真巧了,正好一斤。
三个苹果不占地,直接装在婶子自己的荆条筐里头。
婶子高高兴兴地走了,这一单,让更多附近的居民驻足观看。
想买,看到牌子上的价格,又有点犹豫。
俞泽继续喊着刚才的顺口溜,还从兜里掏出了几个隔壁公社的苹果,“大家伙快来瞧瞧,这就是五分钱一斤的苹果啊,你们看看,和咱槐花村的颜色、香味,都没得比呐!”
夏国人骨子里爱凑热闹,听着俞泽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还拿出对比来了,都不由得走近了想看看是不是真的这么一回事。
一个身边带着个胖胖的小男孩的大爷,拿起一个苹果闻了闻,又拿起那个公社的苹果也闻了闻,有些稀奇,“嗐,还真是,你这苹果咋就比他家的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