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哥一时半会儿好不了,自己也不能在广西混吃等死吧?】
【广西平定了,广东还有个清朝的平南王尚可喜呢!】
【李定国直接率军攻打广东,获得了无数广东的明军响应。】
【然而面对失守的危机,尚可喜重金悬赏五十两招募敢死队出城突击。】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金钱的诱惑直接让清军热血上涌,愣是顶着炮火出城开打。】
【李定国见交战不利,加上粮食库存告急,无奈之下选择了撤退。】
宋朝,苏轼心中惋惜:“可惜我大宋,却没能体会到这些的百姓的痛苦。”
“不仅没能拯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甚至还把他们当做异类。”
苏辙的嘴唇紧紧抿着,压抑着心中的难过。
归正人,归正人,不都是大宋的百姓吗?
人家一心向宋,朝廷却硬生生把人推向了对立面。
若是如同明朝一般,该有多少心系大宋的百姓会加入北伐的战场?
【而此时的孙可望已经有了称帝的打算,不仅追封了自己的祖先。】
【还设立了太庙,供奉了朱元璋,张献忠和自己的祖父。】
叶楚有些憋不住笑:【篡人家子孙的皇位,还要供奉人家,还好朱元璋已经死了。】
洪武年间,朱元璋脸上的肌肉因为愤怒而有些扭曲变形,胸膛剧烈起伏着。
“死了都要被这些不肖子孙给气活!”
“一个妄图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居然把朕给供奉在太庙中?!”
“大明的君臣都死光了不成?”
他孙可望想用我朱元璋作筏子收揽大明的人心,简直是奇耻大辱!
【永历帝势微,朝中不少的臣子也已经倒向了孙可望。】
【为了讨好孙可望这个新老板,也有逼永历帝禅位的想法。】
【忠心于永历帝的臣子也被孙可望矫诏处死,史称“十八先生案”。】
【而李定国一向是反对孙可望打击永历帝的,无疑是自己称帝道路上的一大威胁。】
李定国直直的盯着孙可望,声音沉痛:“大哥当真是觉得我忠心于永历帝吗?”
孙可望不置可否,反问道:“不然呢?”
李定国沉声开口:“大哥与我是几十年的亲兄弟,何况乱世之中诸侯称雄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我难道会偏向永历帝不成?”
孙可望嗤笑一声:“话说的好听,可你的行为不都是向着永历帝吗?”
刘文秀叹息一声:“大哥糊涂啊!”
“我们大西军之所以能够在反清的进攻中取得这么大的胜利,根本在于我们还是明臣!”
“所以大明的百姓,大明残余的军队才会不遗余力的帮助我们!”
李定国接着说:“如果大哥称帝,立刻就会与永历帝反目成仇。”
“届时别说是抗清,只怕我们又要陷入无休止的内斗,白白让清朝占了便宜!”
孙可望没说话,他不是不知道一切的利害。
只是皇位就在眼前,权力之巅几乎是唾手可得,他怎么能够不动心?
人总是会心存侥幸,总觉得自己可以做到的。
毕竟攘外必先安内不是吗?
只要,只要我能坐上皇位,一定会集合所有的力量抗清的!
【听到李定国战败的消息,孙可望以“助战”的名义派冯双礼等人去了广西。】
【却暗中密令几人伺机而动,找机会除掉李定国。】
【李定国是苦口婆心,写信给众人陈明如今的局势:我们应该联手抗清,而不是内战消耗。】
【一味的内斗,只会让大清乘虚而入,坐享其成。】
【冯双礼也不想内战,但其他人认为要服从孙可望的命令,众人就率兵开始攻打广西。】
宋朝,岳飞深吸一口气,就这么水灵灵的开始内战了?
不是,大清呢,就不管啊?
张宪更是唏嘘:“李将军也是进退两难,只不过和将军当时不一样,他没有选择妥协。”
岳飞心情抑郁:“不妥协就意味着要打仗,大明强敌在侧,这无疑是自取灭亡!”
【李定国起初一直退守,不想开战,奈何孙可望的部下穷追不舍。】
【无奈之下李定国选择了反击,在战场上擒获了冯双礼之后却把人给放了。】
【冯双礼本来就不想内战,就暗中纵容自己的手下去投奔李定国,反倒是壮大了李定国的势力。】
永乐年间,朱棣看到现在算是明白,这他丫的就是软刀子割肉!
一会儿让你看见希望,一会儿又陷入绝望,反反复复没有穷尽,折磨死个人!
偏偏这绝望还不是外力,每次都是折在自己人的手里。
一通折腾,大明直接彻底葬送!
【李定国选择了第二次进军广东,起初收复了失地,取得了不小的胜果。】
【奈何在新会之战中,清军毫不顾惜百姓性命,屡屡让百姓当炮灰。】
【更泯灭天良的是,他们居然在城中粮食尚未告急的情况下,杀人为食!】
唐朝,杜甫神情愤慨,义正言辞:“这是人可以做出的事情吗?”
“动乱之中,百姓何辜?”
“竟然要落得被人活生生吃掉!”
李白也是十分厌恶,这番做派与蛮夷何异?
更何况还未至绝境,实在是耸人听闻!
【也因此李定国的部队围困新会半年之久,都没能拿下清军,反倒等来了对方的援兵。】
【关键时刻李定国的军队又感染了瘟疫,大量士兵病死,战斗力也有所下降。】
【更糟糕的事是,对战时天降大雨,明军的弹药受潮根本无法开炮!】
李定国有点崩溃:什么鬼?
难不成是衰神附体了,这么倒霉?!
【种种因素作用之下,李定国的军队损失惨重,无奈放弃了收复的失地,退回了广西。】
【广东百姓有六七十万人跟着他撤退,李定国都没有放弃。】
【麾下几位大将坚守城池,竭力拖延军队,全部壮烈殉国。】
【李定国更是亲自为全军断后,留在衡州斩杀清军数千人,迫使清军不再追击。】
【至此,李定国实力大减,暂时无力出兵广东了。】
汉朝,汉文帝刘恒非常欣赏李定国,不吝赞美:“这李定国倒是个仁义之将!”
“可惜天不佑大明,他此次失败后,面临的是来自清军和孙可望双方的围剿。”
身为太子的小刘启问道:“父皇,您说那孙可望篡位成功了吗?”
刘恒笑了笑,温声回答:“朕猜没有。”
刘启有些疑惑:“李定国实力大减,永历朝廷又依附于孙可望,还有谁能阻止他呢?”
【而另一边的孙可望在李定国受损之后,又是否能够上位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