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先是起草了一份奏疏交给上司,提出想要创立兵营选兵、练兵。】
【果然没有得到回应,而且当时左右的官员都在嘲笑他多管闲事。】
【主要按照明朝的行政结构,地方的军政一般是有督抚负责的,戚继光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参将。】
【已经可以算是越级行事了,而且很冒犯上司的威严。】
宋朝,岳飞属于是感同身受了。
他们虽然是出于报国之心才提出这样的建议,对于上面这说,这无疑是打脸啊!
一个小小的参将来指点督抚练兵,遇上个小心眼的上司,不得让戚继光把小鞋穿烂?
【但戚继光依然没有放弃,眼见没有回应,就又上了一封《练兵议》。】
【提出自己需要一支三千人的队伍,只要加以训练,对于州府来说反而会更加省钱。】
【是的,戚继光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练兵这事,它烧钱啊!】
【从省钱的角度出发,就能增加说服长官的几率了。】
胡宗宪也很无奈,他不是不想练兵,主要他的兜里也没两个子。
朝廷财政紧张,拨款本就不多,还要拿来支撑整个东南沿海的防御。
更何况,练精兵不是一笔小的开销,一旦决定了,还得持续供应,实在是需要慎重啊!
朱元璋哼了一声,缺钱从朝廷的贪官里挑一个抄家得了,他就不信有多少人手是干净的。
随机挑选幸运儿,为我大明做贡献!
【练兵换装备,那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为什么戚继光反而说省钱呢?】
【沿海地区军队战斗力弱,每每遇到大战就需要从外地调军支援。】
【请人来帮忙,总不能让人家自费吧?】
【粮草吃食你得提供吧?时间久的话,军饷你得发吧?】
【这算起来每年也是一笔大开销,但如果他们有自己的精兵之后就可以省去这笔费用了。】
汉朝,刘彻眉头一挑,眼里满是促狭,觉得有些好笑。
你搁这画饼呢?
他不相信以胡宗宪的目光看不出这些问题,没有尝试过练兵,只可能是结果一般。
这兵还没练出来,你就已经打算好了用请外援的钱练兵。
万一到时候没练成,那不就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事成不成,还得看胡宗宪愿不愿意支持。
【胡宗宪虽然有点不高兴,毕竟他以前也试图练过兵,可惜失败了。】
【这可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同意的事。】
【要建精兵营,就意味着胡宗宪要从紧张的资金中挤出给戚继光练兵的那部分。】
【但是出于对戚继光的信任,胡宗宪还是勉强同意了。】
【加上时任巡抚的阮锷对此事大加赞赏,拨调了三千绍兴士兵给戚继光训练。】
【然而在戚继光练兵的同时,倭寇也从来没有停下入侵的脚步。】
嘉靖年间,朱厚熜睁开了紧闭的双眼,起身缓步走到了殿门处。
“戚继光?朕有点印象,上次岑港之战胡宗宪力保的那个小将?”
嘉靖突然回头看向严嵩,淡淡的说:“说起来,上次罗嘉宾参他通番,朕可差点就信了。”
他的眼神意味不明,紧盯着严嵩:“要是杀掉了抗倭的大将,朕是叫严阁老去,还是叫罗嘉宾去打仗呢?!”
严嵩年事已高,颤颤巍巍的跪下请罪:“是微臣失察,险些酿成大祸,还请陛下惩处。”
“哈哈哈哈!”嘉靖大笑着扶起严嵩:“所幸戚继光化险为夷,你也不必自责了。”
“大明朝,还离不开严阁老呢!是吧,徐阶?”
徐阶还是一副谦卑的模样:“陛下圣明,阁老贤良,是我大明之福!”
嘉靖笑了下,走进帷幔之后,声音若有若无。
“圣明,呵。”
过了一会儿,司礼监太监黄锦出来传令。
“陛下有旨,责命戚继光戍守台、金、严三郡,官复原职。”
【戚继光练兵还没多久,就爆发了岑港之战。】
【岑港作为倭寇经营多年的老巢,攻克的难度不是一般大,两方相持了半年之久。】
【朝廷里的争斗也没有停止,有人趁机参奏俞大猷和戚继光。】
【嘉靖下诏夺去了二人的兵权,并限期一月荡平岑港。】
【戚继光甚至被安上了通倭的罪名,朝廷还派人来拘捕他。】
【幸好此时,岑港被顺利攻破,戚继光在战斗中奋勇杀敌是有目共睹的。】
【很明显不会通倭,这才得以官复原职,继续镇守台州地区。】
唐朝,李世民无语了。
李隆基也是临阵杀将,赵构也是非要杀掉岳飞,还好明朝没有成功。
不是,你搞政斗也得看时候吧?
那都要国破家亡了,非得在这个时候杀掉大将吗?!
过河拆桥,你也得过了河再拆吧。
走到河中间,你就把桥砸了,不是纯纯脑子有病吗?
【也是在不断争斗的过程中,戚继光发现了士兵中存在的问题。】
【这毕竟不是戚继光亲自挑选的士兵,其中很多人都是出身市井的油滑之徒,根本靠不住。】
【平日里败坏军风军纪不说,还光拿钱不干活,战场上居然还有临阵脱逃的!】
【对于戚继光来说,这远远达不到他心中的标准。】
【恰好此时,义乌百姓因为争夺矿权发生了大规模械斗,这不是旱苗得甘霖,及时雨来了吗?】
义乌县令赵大河真是阿弥陀佛,望眼欲穿,每天都盼着戚将军过来啊!
主要这群人,勇猛彪悍,放在县里实在容易生事。
这一次是械斗,下一次指不定干出什么事,还不如加入军营里去呢!
一听到戚将军有来募兵的想法,他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积极上书给胡部堂,希望他同意!
【得到上级允许后,戚继光直接来到了义乌募兵。】
【得益于上一批士兵的表现,除了基本的综合素质之外,戚继光最看重的就是这个人胆大与否。】
【听说戚继光要来义乌募兵,除了械斗的矿夫,许多人都闻讯赶来,想要加入。】
【明朝每次招兵百姓那都是东躲西藏的场面,可谓是对比惨烈啊!】
【同样是去打仗,为什么人家就愿意跟着戚继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