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的密探,如同鬼魅般游走在曹、孙、刘三家之间,散布着真假难辨的消息。
曹操听闻孙刘联盟,惊疑不定,急召众谋士商议对策。
孙权则收到曹操欲吞并江东的密报,勃然大怒,厉兵秣马,加强江防。
刘备得到曹操与孙权密谋夹击荆州的情报,忧心忡忡,频频召集关羽张飞商议。
一时间,各方势力风声鹤唳,大战一触即发。
荆州初定,王厚深知安抚人心的重要性。
他下令大摆宴席,犒赏三军将士,同时安抚百姓。
襄阳城内,张灯结彩,欢声雷动。
王厚举杯,朗声道:“诸位将士,百姓们!荆州安定,皆赖诸位之力!今日设宴,以表吾心!”众人齐声高呼:“主公英明!”酒过三巡,王厚来到城楼上,俯瞰着灯火辉煌的襄阳城,心中豪情万丈。
三日后,襄阳城太守府内,王厚召集贾诩、徐庶等谋士,商议荆州发展大计。
气氛严肃,众人面色凝重。
“如今荆州虽定,然强敌环伺,我等该如何应对?”王厚沉声问道。
贾诩捋须道:“主公,曹操虽败,实力犹存,不可小觑。孙权虎踞江东,亦非易与之辈。刘备虽弱,却有雄心壮志。”徐庶接言:“依诩之见,当联合盟友,共抗曹操。孙权与我等并无深仇,可暂与其交好。至于刘备……” 贾诩突然打断徐庶的话,“主公,密探来报……”
王厚立于太守府正堂之上,环视一圈,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
他深知,荆州这块肥肉,引得群狼环伺,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他率先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如今荆州看似安定,实则如履薄冰。曹操、孙权、刘备,哪个不是虎视眈眈之辈?单凭我等之力,恐怕难以长久立足。故而,寻得强大盟友,方是长久之计。”
贾诩微微颔首,捋着胡须,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世事。
“主公所言极是。诩以为,当务之急是分析各方势力,寻得可结盟之人。”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徐庶身上,又转向王厚,“曹操虽败于赤壁,但实力犹存,仍是我等心腹大患。而刘备,与曹操有夺徐州、杀车胄之仇,可谓宿怨已深。更兼刘备素有匡扶汉室之志,与曹操势不两立。从利益和目标来看,刘备都是我等最佳的盟友。”
此言一出,堂内众人皆露出思索之色。
贾诩并未停顿,继续分析道:“至于孙权,雄踞江东,兵精粮足,实力不容小觑。然孙权此人,心思难测,且与我等并无深仇大恨。若能与其保持友好关系,便可避免腹背受敌之险。主公可派人前往江东,探听孙权意向,以礼相待,示之以好。”
王厚听着贾诩有条不紊的分析,心中暗自赞叹。
贾诩之谋,果然深远。
他看向徐庶,想听听他的意见。
徐庶正欲开口,却见贾诩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轻声道:“主公,密探来报,江东似有异动……”
徐庶抚掌赞叹:“文和此计甚妙!曹操虽强,然赤壁之败使其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而刘备,与曹操仇深似海,正是我等可联合之人。至于孙权,确实需谨慎对待,与其交好,方为上策。”他顿了顿,目光炯炯,提议道:“主公,庶以为,当派遣能言善辩之士前往江东和蜀地,与孙权、刘备沟通,探明其意,以便我等制定后续策略。”
此言一出,帐内顿时热闹起来。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讨论起合适的人选。
庞统摇着羽扇,率先说道:“依统之见,当派马良前往江东。马良口才了得,且与孙权之弟孙策乃是旧识,必能与其周旋。”
刘巴则持不同意见:“士元此言差矣。马良虽与孙策相识,但孙策已故,如今江东之主乃是孙权。孙权此人多疑,恐难取信于马良。”他沉吟片刻,提议道:“不如派蒋琬前往。蒋琬心思缜密,且不露锋芒,更易取得孙权信任。”
魏延性子急躁,听闻众人争论不休,忍不住插嘴道:“文长、公琰皆是良才,但如今战事方歇,荆州百废待兴,岂能轻易将二人派往外地?依延之见,不如派一勇猛之士,携厚礼前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必能说服孙权与刘备!”
帐内众人纷纷摇头,黄忠抚须笑道:“文长此言差矣。外交之事,并非勇武所能解决。需得智谋之士,方能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
王厚始终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讨论,心中思量着。
他深知,派往江东和蜀地之人选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可能功亏一篑。
贾诩突然轻咳一声,帐内顿时安静下来。
他缓缓说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然则,我等还需考虑另一个因素……”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王厚身上,“那便是曹操的密探……”
“主公,密探回报,曹操似乎已经察觉到了我等的意图……”
屋内烛火摇曳,将众人的身影拉长,在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谋士们眉头紧锁,神情严肃,仿佛正在商议着一场决定荆州未来命运的大事。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只有偶尔响起的低语声,打破着这份寂静。
庞统用羽扇轻轻敲击着手心,目光在马良和蒋琬之间游移不定。
他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中带着一丝犹豫:“马良口才虽佳,与孙策有旧,但孙权心思深沉,未必会念及旧情。蒋琬虽心思缜密,但缺乏与人斡旋的经验,恐难以应对江东的复杂局势。”
刘巴闻言,缓缓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他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沉声道:“士元所言极是。出使江东,不仅需要口才,更需要洞察人心的能力。需得在言语之间,揣摩出孙权的真实意图,方能为我等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徐庶始终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讨论,此刻,他微微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说道:“依庶之见,出使江东之人,需具备以下几点:其一,需熟悉江东的风土人情,了解孙权的性格特点;其二,需能言善辩,善于揣摩人心;其三,需沉稳冷静,遇事不慌。”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马良身上,缓缓说道:“马良虽与孙策有旧,但孙策已逝,此情已淡。不如另选他人。”
魏延闻言,有些不耐烦地说道:“依我看,不如抓阄决定。谁抓到谁去,省时省力!”
此言一出,顿时引来众人一阵白眼。
黄忠捋着胡须,笑着说道:“文长此言,太过儿戏。出使江东,事关重大,岂能如此草率?”
王厚始终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观察着众人的神情。
他深知,出使江东的人选,必须慎之又慎。
他环视一圈,目光最终落在贾诩身上,缓缓问道:“文和,你认为谁更合适?”
贾诩微微一笑,眼神深邃,仿佛早已成竹在胸。
他缓缓说道:“主公,诩以为,人选就在眼前,只是诸位尚未察觉罢了。”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纷纷转头看向彼此,
贾诩并未立刻揭晓答案,而是缓缓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指着荆州与蜀地的交界处,意味深长地说道:“如今,除了江东,蜀地也是我等需要关注的重点……”
他顿了顿,转过身来,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停留在徐庶身上。
“元直,你可愿为荆州,走一趟蜀地?”
徐庶闻言,微微一愣,
“主公,这……”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卫兵快步走进屋内,单膝跪地,语气急促地说道:“主公,紧急军情……”
王厚眉头一皱,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沉声问道:“何事?”
卫兵深吸一口气,声音颤抖地说道:“曹操……曹操亲率大军,兵分三路,正向我荆州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