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国知道当下,缺乏大量火炮,极大地制约着战斗力提升。于是,自这个月起,王志国心怀壮志,决心投身到火炮的研发工作当中。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从迫击炮入手,毕竟迫击炮在诸多作战场景中都有着重要作用,随后再朝着榴弹炮、山炮等更复杂、威力更大的火炮类型逐步深入研究。
为了确保研究工作能顺利开展,王志国精心梳理了思路,将主攻方向以及整体的研究规划先向何冰做了汇报,然后何冰带着王志国去工业部找陈部长做了详尽汇报。陈部长仔细聆听,深知这项研究对于我军战斗力的提升很重要,当即认可了他们同志的请求,批准其成立专门针对步枪以及火炮的研究所。
在工厂的那间小小的研讨室里,图纸铺满了桌面,数据在王志国的笔下不断跳跃。整整一个星期,他日夜钻研,反复讨论、精细计算,将各国迫击炮的优点逐一拆解、分析,去粗取精。经过不懈努力,两款凝聚着他们心血与智慧的新式迫击炮设计方案应运而生。其中一款是80毫米口径的,另一款则是120毫米口径的,这两款迫击炮巧妙融合了各国同类产品的长处,仿佛被赋予了独特的使命,承载着他对提升国防力量的殷切期望,静静等待着从图纸变为实实在在的武器装备,在未来的战场上展现其威力。王志国精心设计出两款迫击炮后,一刻也不敢耽搁,迅速将这一消息告知了何冰。随后,王志国勇挑重担,带队前往车间,指挥工人们有条不紊地生产出对应的零件以及至关重要的炮管。王志国更是亲力亲为,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完成了组装工作,不多时,两种型号的迫击炮各成功产出两门。
不仅如此,还细心准备了两种型号的炮弹,各备齐10枚,找到何冰,于他便马不停蹄地赶赴郊外的军营。来到军营门口,哨兵尽职地将他们拦下,一番询问后,何冰主动的郑重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请哨兵帮忙通知里面的领导,说明来意是前来试炮。
很快,消息传递进去,一位上校军衔的军官走了出来。军官目光沉稳,在了解情况后,便带着他们径直来到靶场。专业的炮兵早已在此等候,待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对80毫米和120毫米这两款迫击炮进行试射。随着炮弹一枚枚呼啸而出,在远方炸开,现场尘土飞扬。试射结束后,经过仔细检查与评估,发现两款迫击炮整体性能都很不错,达到了合格标准,只是在爆炸威力方面,因口径不同等因素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各有各的特点在试射取得成功、成果颇为优良的情况下,但是还是威力还是有点不足,应该和火药有关系。何冰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率众人返回工厂,第一时间拨通电话,向上级陈部长做了详尽汇报。汇报过程中,他也如实提及炮弹方面存在的不足,期望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办法。陈部长表示马上派火药专家一起和你们研究。
结束通话后,何冰赶忙把王志国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两人围绕炮弹威力不足的问题展开讨论。此时,王志国因过往的积累达成了两万成就点,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可以通过查看学习火药配比来尝试解决问题,便胸有成竹地对何冰说道,把这个问题交给他,过几天定会给出答复。何冰听后,放心地让王志国回办公室去了,而自己则转身投入到其他繁杂事务的处理当中,工厂里又恢复了往日紧张有序的忙碌景在工厂的忙碌喧嚣中,时光如白驹过隙,眨眼间便到了下班时分。何冰和王志国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相伴着回到了95号院。踏入院子,两人便各自朝着住所走去,何冰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东花园,王志国则回到95号院前院的西厢房。
回到家中,没有他人的帮忙,他们都亲自动手,各自生火做饭,在袅袅炊烟和饭菜的香气里,享受着这独属于自己的、简单又踏实的生活,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慰藉一天的疲惫,诠释着这平淡的日子。时间过得很快第二天,在工厂里一如往常地忙碌着,工人们都专注于手头的工作。就在这时,陈部长带着工业部的一众领导悄然到访,他们不声不响地走进工厂,开始逐个参观各个车间的生产情况。看着那有序的生产流程、工人们熟练的操作以及车间里热火朝天的干劲儿,领导们的脸上纷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何冰得知消息后赶忙前来,陈部长看着何冰,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厂最近表现很好,部里很满意,刚才他们几位领导低声私语商量对红星军工厂嘉奖。刚好何冰就来,现在陈部长宣布了奖励决定:普通工人每人奖励20万(第一套人民币),那些参与相应设计的人员每人可得200万,而王志国同志凭借突出贡献,将被授予三等勋章一枚,以表彰他的卓越功绩。
王志国听闻,赶忙站起身来,身姿挺拔,恭敬地向各位领导行了个礼,眼中满是感激,诚恳地感谢领导们给予的赞赏与认可,他深知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自己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的一种激励,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为军工厂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之后一个星期,王志国凭借着自己的钻研学习,成功拿出了硝化m火药配方,随后立刻将其交给了何冰。何冰深知此事的重要性,赶忙与上级取得联系,在得到许可后,二人带着配方一同来到了生产车间。
车间里,工人们在他们的指挥下,依照配方严谨地进行合成操作,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一丝不苟。经过一番忙碌,硝化棉火药顺利制成,大家又有条不紊地将其装填到炮弹壳内,开始生产装配带有这种火药的迫击炮炮弹。不多时,几十枚俩种型号的迫击炮弹便制作完成了。
何冰和王志国不敢有丝毫耽搁,带着这些炮弹马不停蹄地赶赴试射的军营,准备通过试射来检验这一番改进后的炮弹实际效果,满心期待着它们能展现出令人满意的威力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