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一声传唱,所有人都站起身来。
李青溪也不例外,她看了看自己的着装,确保没有露馅后,跟着众人一起拱手见礼。
“诸位学子不必客气,都请坐吧。”
浑厚的男声响起,李青溪稍稍抬眸,看向不远处的一州长官。
他蓄着长须,眉眼间透露出威严,让人心生畏惧,虽是不惑之年,但看起来却不像这个年纪,清朗若竹,想来年轻时也是个美男子。
长官入席,学子们都多几分拘谨,也有几个胆大的上前敬酒。
李青溪坐在最后的角落里,倒没觉得紧张。
她只关心这位知州大人,会不会就是岑浮舟要找的林家走狗。
“咳咳。”见周遭无人注意他们,李青溪把凳子往身侧挪了挪,悄声问道:“你对这位知州大人,了解多少?”
岑浮舟压低声音:“张步勤是明德五年的三甲进士,本身也是卫州人士,任官以来可谓是兢兢业业,政绩也算可以,为人更是清廉,从无贪墨之举。”
“这么说来,他是个好官了?”
“也不一定,凡事不能只看表面。”他淡淡道,“不过但他最为人称道的事不是做了个好官,而是做了个好丈夫。”
她疑惑:“什么意思?”
岑浮舟解释给她听。
本朝律法对官员纳妾管理算是严苛。
王公贵族可以纳六个妾,公侯伯爵能纳四个。
如知州这般官品,最多只能纳两个妾,而且主母死后,妾室不可扶正,只能续弦。
这位张大人的后院除了一位夫人外,并无妾室。
而且这位夫人还未曾生养,夫妻俩没有子嗣。
当初有同僚献给他美人儿,劝他暗中收了。
他怒斥其人,拒绝接受,自言少年夫妻之情岂容他人沾染,差点与之断交。
这事闹得还挺大,最后传到了明德帝耳朵里。
彼时明德帝的发妻孝端皇后刚刚去世不久,他悲痛不已。
帝后二人亦是少年夫妻,听说这事后,明德帝盛赞张步勤的为人,非但召见了他,赏赐了不少东西,升官位为知州。
李青溪有些惊讶:“没有子嗣也不纳妾吗?”
要知道京中那些官员,恨不得纳十个八个妾,生一堆孩子。
就连李致远早年间也是纳过妾室的。
陶氏生李青溪时伤了身子,无法再孕育子嗣,还在世的李老太太就做主给李致远选了个妾室。
不过那妾室这么些年来,也未曾给李家大房带来一儿半女。
李致远与陶氏情深意重,也不提再纳妾的事,只说他有青溪一个女儿就够了。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李青溪看向张步勤的目光多了几分欣赏,道:“他对夫人真好。”
岑浮舟微微挑眉:“很羡慕?”
“是啊。”
她单手托腮:“这世上女子艰难,出嫁后还要跟别人分享自己丈夫,否则就会被说不够贤良,张知州给了夫人最大的尊重,哪个女子不羡慕呀。”
李青溪说着,心下叹了口气。
若是摆脱了剧情,再与岑浮舟解除婚约,但愿之后她的婚嫁也能是一世一双人。
也不知道会不会有那一天。
岑浮舟垂眸看她,道:“我亦没有纳妾的打算。”
他也觉得婚嫁之事当此生独一,这样最好。
李青溪看他一眼。
这话听听就算了。
前世他跟芷兰天定良缘,中间都还有她这么个妾室横在那呢。
岑浮舟刚想问她为何这么看自己,眼前就多了两个人影。
他放下酒盏:“张大人,刘大人。”
李青溪也赶紧跟着一道起身见礼,怕距离太近他们看出破绽,故意低头躬身,看起来诚惶诚恐,旁人见了也只会以为他是生的瘦弱些。
张步勤应了一声,打量几眼岑浮舟,道:“学子从何处来?意欲何为?”
“回大人,学生从青州来,意在游学,并上京投奔亲眷。”
虽然张步勤早就从书院山长那里得知,这名学子与京中韩尚书家有些关系,但席面上还是要明知故问几句。
他身侧的刘通判生得一张笑脸,看起来很是和蔼可亲:“京中书院可比地方州县的大得多,藏书都远胜此处,想来你学识渊博,入京后必能金榜题名。”
“多谢刘大人赞誉,学生必当勤勉奋进,不辜负大人祝愿。”
李青溪低头听着岑浮舟与他们交谈,原盼着他们看不见自己,但张步勤的目光还是落在了她身上。
岑浮舟则是道:“二郎,还不向大人问好。”
她压低声音照办。
张步勤看了看她:“抬起头来。”
李青溪飞快抬头,又迅速低下。
岑浮舟歉然一笑:“舍弟第一次跟着我离乡,性情有些腼腆,大人勿怪。”
张步勤颔首,又看向他:“可有文章?”
“自然。”
岑浮舟摸出一卷策论奉上。
那是他随手写的。
但其中道理字字珠玑,张步勤越看越满意,向来严肃的脸上竟也露出了笑,道:“你这文章堪称毓文会头名。”
有他发话,其余人自然是跟着附和。
顿了顿张步勤又道:“不过文章虽好,人心却不静,再过几月便又要科考,望你戒骄戒躁,沉心安神,勿要被红尘之事迷了眼。”
“学生谨记大人教诲。”
不多时,张步勤就离开了。
他还有要务在身,没法在毓文会久留,况且头名已经选出来了,也没有再看旁人文章的必要。
待他走后,其余人看向岑浮舟的目光都变了。
往日只知道这位兄台有才,未曾想到一来就得了知州青睐。
刘通判临走前,更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道:“仕林若是得了空,可去我府上坐坐,再上京不迟。”
岑浮舟垂眸:“恭敬不如从命。”
等官员都走了,毓文会上的学子们都涌了过来,想要观赏他写的文章。
人实在是太多,将他同李青溪挤开不少距离。
怕出现什么意外,岑浮舟索性将那卷文章随手塞给一个学子,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自己则是走到李青溪身侧:“我们现在就走。”
李青溪本来还在看他被人围堵的热闹,忽地人就到了眼前,下意识跟着他往外走。
书院,住处。
李青溪道:“今日见了张知州跟刘通判,还有主簿,主事,郎中,直属知县这些没见呢,咱们得抓紧时间,找机会见一见这些人,抓出林家的走狗才行。”
“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