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目光凝重地看向李园,脸上同样流露出深深的忧愁之色,缓缓说道:“这三家……唉!寡人心知其势力日益膨胀,对我大楚已构成威胁,也曾绞尽脑汁想要打压一番,但始终苦于没有良策啊。”
李园听闻此言,向前迈进一步,压低声音献计道:
“大王,依臣之见,如今倒是有一个绝佳的机会。眼下正值我国驰援三晋之际,大王不妨以此为借口,向那三家征调大量的粮草和兵员。”
“如此一来,他们若是胆敢不从,那就是公然违抗王命,大王便可名正言顺地予以惩处;而倘若他们乖乖听从旨意,也必定会因为大量物资和人力的输出而导致自身实力受损,可谓一箭双雕之计啊。”
楚王听着李园所言,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眸突然闪过一丝亮光,不住地点头称赞道:“此计甚妙!就依爱卿之言行事。”
话说楚国,历史渊源颇为久远,并非依靠周天子的一次简单册封便得以确立。早在商朝时期,楚国已然存在于世,并在武王克商中,给予了周朝以有力援助。正因为如此特殊的过往,楚国实际上并不归属于周天子所构建的诸侯封国体系之中。
正因这一独特出身,楚国长久以来备受其他诸侯国的冷眼相待。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彼此交流往来的日益频繁紧密,这种地域及文化上的隔阂却在不知不觉间逐渐缩小。
当周天子大行分封之举时,楚国亦步亦趋地推行着自身内部的小规模分封制度。历经数次分封以及各氏族之间激烈复杂的权力争斗后,最终形成了屈、景、昭三大氏族共同执掌楚国朝政大权的格局。那句流传甚广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所指正是屈、景、昭这三家。
其中,屈氏乃是率先崛起的强大氏族之一,深得历代楚王的高度信赖与器重。可惜好景不长,楚怀王因无法忍受被张仪欺诈戏弄之辱,盛怒之下亲率亲信屈氏大军悍然进攻秦国。
怎奈秦军实力强劲,楚军在丹阳、蓝田两地遭遇惨败,众多屈氏一族的将领被俘获,原本属于他们的封地亦遭剥夺侵占。经此沉重打击,曾经显赫一时的屈氏一族自此一蹶不振,元气大伤。
更雪上加霜的是,此后楚顷襄王又将屈原流放他乡,这使得屈氏一族在楚国朝堂之上的权势地位更是大幅滑落,往昔荣光不复存在。
屈氏一族没落之后,景氏昭氏开始崛起,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屈氏虽没落但也仅仅稍弱于景昭两氏族,仍是楚国大氏族之一,三家掌握了楚国绝大多数人口、土地、财富。
话说回来,数日后,楚王的诏令如很快便传至三家。屈氏家族的族长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其中利弊之后,最终决定响应楚王的号召,忍痛割爱,调配出一部分的粮草和兵员。
消息传开后,屈氏家族内部却掀起了一阵波澜。年轻一辈的子弟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族长此举,虽是遵王令,可我们本就式微,这岂不是雪上加霜?”一位年轻子弟满脸忧色地说道。
另一位则反驳道:“不然,若不应诏,楚王正好借此发难,那时恐有灭族之祸。”
这时,一直沉默的屈然站了起来,他傲然信步缓缓说道:
“诸君莫急,此次应诏虽损了些实力,但也可博楚王好感。当下我们要着眼长远,那景氏和昭氏一向傲慢,这次未必肯乖乖听话。一旦他们触怒楚王,便是我们重新得势之机。我们可助楚王,镇压两族!只要打痛了这两族,屈氏定能再次辉煌!”
众人听了屈然之言,皆觉有理,忧虑之色渐缓。屈氏家族在风雨飘摇之中,开始悄然布局,试图抓住转机,以图东山再起,而整个楚国朝堂之下,暗涌流动,谁也不知未来将走向何方。
楚王诏命同样传到了景氏和昭氏两族,景氏和昭氏两大家族却对此心怀不满,认为楚王此举乃是有意削弱他们的力量。
景氏和昭氏的族长秘密会面,景氏族长阴沉着脸说:“楚王此举太过明显,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昭氏族长点头称是,“那我们煽动民众,就说楚王无端搜刮民脂民膏,让屈家独自做好人,我们倒成了恶人。”
他们首先号召一部分子弟,联合署名上奏,强烈反对楚王这次的征兵征粮之举。不仅如此,还在楚国都城寿春四处散布各种谣言,宣称楚王此番举动将会使得强大的楚国从此走向衰败之路。
这些流言蜚语如同野火燎原一般迅速传播开来,很快就在民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时间,都城内人心惶惶。楚王得知后大怒,欲要严惩景氏和昭氏。屈氏族长屈信听到消息忙进宫拱火道:“大王息怒,景昭两族不尊王命,无视王上,更是私下联络视王上于无物,屈氏一族愿意助王上镇压两族!”
熊悍听了屈信的话,心中一动。然而,他也深知景氏和昭氏势力庞大,如果强行镇压,恐怕会引发内乱。于是他摆摆手说:“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屈信见状只能告退。
但这些传闻愈演愈烈,大有失控之势,甚至出现了楚王昏庸,更换楚王的呼声,吓得本就胆小的熊悍,连忙派遣李园亲自前往三家,安抚那些愤愤不平的两位族长,声称绝无此事,并赏赐给两族一些财物以示友好。
经过此事之后,楚王熊悍是彻底放弃了奋发图强的心思,更加肆无忌惮的沉浸于美酒佳肴和声色犬马之中,对于国家大事漠不关心。上柱国项燕心急如焚地派人送回紧急军情奏折,可是这位君主连看都懒得看上一眼,随手便将其丢弃在了一旁。
都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楚国北境。
楚国北境重镇,项燕站在城楼之上,遥望北方,心中不禁长长叹息一声,脑海中充斥着三家势大如此,相互倾轧,内斗不断,令尹李园贪婪成性,沉迷酒色,楚王已经事实上失去了对楚国的掌控,楚国再不变真的要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