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地里的庄稼全靠人力去挑水浇水勉强活着。
李昭只在年幼时看过外公外婆种过地,这么多年过去了,也就能记得个大概,要不是还有原身的记忆在,她到了地里都得抓瞎。
现在这么个情况她都有点想放弃那些地了,可还没到真的验证会大旱且会旱很久的情况下,她还是不敢做出太违背原身行为的事情来。
真要卖地,所有人怕是都要觉得她疯了。
“好吧。”三丫有些失望的垂下了头。
李昭摸了摸她的小脑袋瓜:“我明天会去一趟城里,这次不带你弟弟去,带你和你姐姐一起去。”
她想去城里把那银票给兑了,这时代的钱庄可不像现代的银行,存钱有保障还有利息。
这时代的钱庄存钱是要给他们交钱的,算是保管费,而且看着这天气,她心里总隐隐有些不安。
要是一直旱下去,必会生乱,到时候再想去钱庄把钱给取出来那可就麻烦了。
还是实打实的银子拿在手上,那才是硬通货。
三丫惊喜的抬头:“真的?!”
前两次弟弟跟着娘去过城里,虽然知道弟弟是去看病的,但她还是可羡慕了。
没想到她现在也有机会去了。
李昭点了点头,顺便去找了大丫跟她说了这件事。
大丫不像三丫那么高兴,她心里虽然也想去,但是她想得更多一点。
弟弟还没好全,家里又多了个外人,万一她们都走了,弟弟被欺负怎么办?
“娘,我还是不去了吧,让妹妹跟娘去就行了,我在家里看家。”大丫犹豫了一下便抬起了头说道。
李昭猜到了她的顾忌,摸了摸她的头:“让你弟弟一个人在家也没事的,你阿奶现在看他跟看心肝子似的,不会有什么事的。”
大丫揪住了自己的衣角,还是摇了摇头:“我就在家里,我不想去。”
家里每天都有不少活要干呢,要是人都走了,就没人干活了。
李昭有些无奈,但看小姑娘低着脑袋一副再说什么都不去的模样,只能放弃劝说她的想法:“好吧,那你明天好好在家里看家,等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大丫这才笑了起来,用力的点了点头。
清溪村会叫这么个名字便是因为村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平日里村民们洗衣都是去那条溪里,如今要挑水浇地也是去那条溪里。
李昭去溪边挑水时,已经有不少人来来回回的在挑水了,每个人都面带愁色。
张婆子也在,张家用不上她老人家挑水,她是一直守在溪边来来回回的打水,打好了水张家的男人们直接过来挑就是了,这样会省事些。
“张奶奶,就您一个人在啊?”李昭见了她便笑着打招呼。
张婆子点了点头:“她们都上山去了,也就我不中用了,在这做些轻省的活计。”
这么久了一滴雨都没下,他们家那么多的人要吃饭呢,便早些做准备,先趁着如今山上还有不少野菜的时候多去找点能吃的,攒在那,要是一直旱下去收成不好,之后一家老小怕是都得靠那些东西填肚子了。
她这老胳膊老腿的上山去反而给她们年轻人碍事,还不如在这帮些忙。
“这天再这么干下去,真是不给人留活路了。”张婆子叹了口气,眼角深深的皱纹里都满是愁苦之色。
李昭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安慰她,之前她来这溪边时水位要高很多,现在明显的水位开始一点点的下降了。
本就不是很深的一条小溪而已,继续这么干下去,怕是要不了两个月时间就会干到底了。
“说不定过几天就下雨了呢。”李昭只能这么说。
要是不抱着点希望,那日子还难熬些。
“希望吧。”张婆子笑了下。
想到什么,有些不好意思的道:“你让做的那几件衣裳应该过两天就能做好了,这也是看天太干了,她们才上山去的。”
如今村里有不少人家都上山去找野菜,她们家要是迟了,怕什么都抢不到了。
要给李昭做的衣裳便都是等回来时抽空再做。
“没事,我现在也不急着穿。”
她之前带朱四郎去县城那趟给几个人都去成衣铺子买了套做好的成衣,还有套能换洗的衣裳。
只是那成衣铺子做好的衣裳卖得实在是太贵了点,她们母子四人,再加上给朱母买了一套,也就是普通的棉布料子,居然花了快三两银子。
要不是衣服都被烧没了,实在是没有可以换洗的衣物,她都狠不下那个心花这么多钱。
要知道买一匹棉布也才五百文,成衣铺子的溢价实在是高。
她把布料给张家几个媳妇做,人家也只是想要用剩下的碎布头而已,所以她也没好意思催人家,什么时候给她做好都行。
张婆子看着她打水,又叹了口气:“你这身子都还没好全呢,又要干这重活,这怎么受得住啊。”
李昭之前是差点把命都给丢了,到如今都还没到一个月呢,人看着是能走能做事了,可那脸色苍白的很,瘦弱的感觉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似的,张婆子光是看着都觉得吓人的很。
“那也没办法不是,我要是不去浇水,那地里的庄稼可就活不了了。您放心吧,我有分寸的,都是半桶半桶的挑,这样不会太费劲。”李昭笑着说道。
要不是她一直用内力修复这个破身子,她怕是到现在都不一定能下得了床,如今虽然还没好全,但她量力而行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适量的干活就当运动了。
她还不至于为了那点东西真把自己的身体给折腾垮了。
“你自己心里有分寸就好,几个孩子还小,你要是垮了,她们可就真没活路了。”
朱家如今就剩些老弱妇孺,还有个瘫了的,这闺女也真是个苦命人。
李昭都笑着应下了,确实是按她所说的只挑了半桶水。
顶多也就是多跑几趟而已,要不是村里人来人往的,她都想直接用空间作弊了。
朱家的这八亩地种的全是小麦,春小麦六七月份就能收割,如今已是四月了,她再熬两个月,看看这几亩地能不能有些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