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九品儒家学士!”
院长陈德子点了点头,神色凝重道:“儒武双修,举世罕见,本身必死之局,但宁浩……你福缘不浅,遇到了本院长!”
宁浩吓了一跳,虚心问道:“院长,此话怎讲?”
儒武同修,是必死之局?
不可能吧!
但宁浩见院长陈德子神色凝重,就跟真的一样,不免有些担忧了起来。
众夫子彼此相视了一眼,似乎有些茫然。
倒是大夫子郑律,眼底的那抹痛楚更深了几分。
“众所周知,儒武不可同修,这是因为人体的丹田只有一个,武夫开丹田气海入品,读书人开丹田学海入品,也就是说要么成为入品武夫,要么成为入品学士,没有第三个选择!”
院长陈德子正色道:“古往今来,不乏你这样的武夫或是读书人,想要儒武同修,然鱼与熊掌怎可兼得,凡是同修者,皆是年纪轻轻,便遭遇不祥……”
“不过本院长熟读古今典故,也曾有幸去圣院窥得一上古禁书……上面便记载了儒武同修的秘术,很是不凡。”
院长陈德子看向宁浩,面露微笑:“宁浩,这下你怕是没有其他选择了。”
“留下来尚可活命,若是退学离开,必定……凶多吉少!”
“本院长不会强求,你可以自行斟酌。”
大夫子郑律眉头一皱,看向院长陈德子道:“陈院长……”
陈德子微微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
宁浩这时候也被吓的不轻,没想到儒武同修的危险系数这么高。
难怪系统让他弃武从文,而不是选择文武同修。
原来是有这么一个情况。
但是……
自己丹田之中,确实有两团气海,虽然无法看到,但却感受的到。
也就是说,院长陈德子没有说错,他恰好走上了上古禁书记载的儒武同修的路。
自己不愧是练武奇才!
“学生一介武夫,在书院不会影响到其他读书人吗?”宁浩担心道。
“你同样还是九品儒家学士,武夫只是你的另外一条路,不显露,不影响。”院长陈德子轻笑道。
“那院长什么时候教我儒武同修的上古秘术?”宁浩道。
“随时可以。”
“那学生就不退学了,多谢院长!”
宁浩将退学书拿了回来,假装挠了挠头,怪不好意思的。
“呵呵,这才对嘛!”
院长陈德子捋须轻笑,道:“宁浩啊,那个,你那首劝学诗,是怎么感悟出来的?”
众夫子立马打起精神来。
‘我搬运的……’
宁浩想了想,认真地说道:“当时李夫子要考校学生的佳作,以劝学为主题,学生有感而发,便弄了出来……可能这便是所谓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吧!”
“好!好一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宁浩,你当为文曲星下凡,妙不可言!”
院长陈德子毫不掩饰对宁浩的欣赏和认可,正色道:“你将那首劝学诗写下来,本院长带回书阁,择日传阅诸州,当劝南湘府学士,而今正是读书时,莫到白首方悔恨!”
众夫子眼睛一亮。
矮个子的邓夫子道:“我来研墨。”
瘦高的柳夫子道:“用我的笔。”
微胖的陈夫子掏出一张宣旨:“我有纸,用我的纸……”
才气贯府的真迹即将现世,稍微沾点关系,都是文运残留的‘油水’啊!
对修行大有裨益。
可遇而不可求。
“浩……我的学生。”
就在这时,夫子张栋的声音突然响起,他怪叫一声,冲进院子当中,当即就趴在地上:“来,在夫子的背上写。”
“张夫子,无耻小贼!”
众夫子呵斥张栋不当人子,比他们更过分。
到时候凭借感知,将这首诗纹在背上,岂不是背着贯府之诗的文运?
想的真美!
“?”
宁浩被几个夫子的热情搞的不好意思起来。
尤其是张栋,明明身负重伤,却还趴的跟个案桌一样,这份心意令人动容。
“诸位夫子,我家少爷有纸有笔有墨,咱也是书香世家。”
书童小帅搬着桌子走了出来,腋下还架着笔墨纸砚。
他娴熟地摆好架势,并开始研墨。
这套流程,小帅早就熟悉到灵魂深处。
众夫子讪笑了笑。
张栋夫子尴尬地爬了起来,凑到大夫子郑律身边,恳求道:“大夫子,字据还给我,好不好?”
“滚!”
大夫子郑律面无表情。
“院长,这个……有奖励吗?”
宁浩拿起毛病,决定还是询问一下,总之练武挺缺银子的。
“有!”
“那学生献丑了!”
宁浩果断提笔沾墨,当即便书写了起来。
宁浩虽然大禹的字还认不全,但那是生僻字,大部分的字还是跟华夏没什么区别。
加上宁浩前世本就是个书法爱好者,字体还被各大字库站收录。
所以认真起来,字是写的挺好。
有点像是汉仪细楷,但更为美观大方,观者赏心悦目。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宁浩笔走龙蛇,写完之后,微笑道:“好啦,学生献丑了……”
唰~
院长陈德子跟大夫子等人,连忙挤了过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宣纸上的诗句:
“是,是这首!”
“这字……竟有大家之风。”
“我……我自愧不如!”
“文曲星下凡,文曲星下凡!”
院长陈德子不由地落下热泪,他旋即猛地瞪向张栋:“张栋,你是如何教书的,光宁浩这字,便可在书院传阅,供诸学士鉴赏,为何此前没有看到传阅?罚俸三月!”
“啊,宁浩的字……嘶!”
张栋伸长脖子看了一眼,当时便忍不住吸了口凉气。
不对啊!
宁浩以前的字不能说丑,但也就是中下的水准,怎么一个授衣假,进步如此神速?
就在这时。
院长陈德子疑惑道:“宁浩,怎么不题诗名?不过务必想清楚,诗能天地合鸣,但诗名却是传阅诸州的关键……”
院长陈德子不由地直搓手,诗名的好坏,不仅助于传阅天下,完整的诗词真迹,更可引来天地才气,蕴育其中。
真迹千年不朽,可供后世读书人瞻仰,感悟才气,晋升修为。
“这样吗?”
宁浩现在心心念念就是院长的上古武道秘术,所以也有意好好表现,便再次提笔:
“那诗名便叫……‘劝学’吧!”
唰唰~
大笔一挥,在纸上留下了‘劝学’二字。
字成的瞬间,宁浩所在的睡园小院,突兀地有文风刮起,众人儒衫轻扬,。
天地才气汇聚而来,融入‘劝学’诗的笔墨之中。
字字显化光芒,书香四溢。
宛如神迹!
‘华夏文化,竟然这么牛哔……’宁浩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除了练武奇才外,他决定再给自己加个标签:‘华夏文化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