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5月14日,天刚蒙蒙亮,山林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雾之中,陈大山家的木屋就已升起袅袅炊烟。陈大山和小虎像往常一样,麻利地收拾好打猎工具,准备开启新一天的山林之旅。李知青经过前几天的相处,对山林生活愈发着迷,也早早做好了同行的准备。
“今天咱们往东边的山谷去,那边有片湿地,可能会有不少收获。”陈大山一边检查着猎枪,一边说道。小虎和李知青听了,眼中满是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发。
三人沿着一条狭窄的小路前行,路边的野花野草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被他们的裤脚轻轻拂过,瞬间浸湿了一片。一路上,陈大山不断给李知青讲解着山林中的生存知识,比如如何通过观察树木的生长方向辨别方位,怎样根据鸟叫声判断附近是否有危险。李知青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问题,陈大山都耐心解答。
来到山谷的湿地边缘,眼前是一片水草丰茂的景象,各种不知名的水鸟在水面上嬉戏。陈大山轻轻放下手中的工具,从背篓里拿出一副自制的弓箭。这副弓箭是用山上的硬木制成,弓弦则是用动物的筋腱晾干后制成,弹力十足。
“咱们今天试试用弓箭抓水鸟,动静小,不容易惊到其他猎物。”陈大山小声说道。小虎和李知青连忙点头,紧紧盯着水面。陈大山拉弓搭箭,动作流畅自然,箭头瞄准了一只正在低头觅食的野鸭。他的手臂肌肉紧绷,眼神专注得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已不存在。突然,他松开弓弦,箭如闪电般射出,“嗖”的一声,正中野鸭。野鸭扑腾了几下,便沉入水中。
“太棒了!”小虎兴奋地跳起来,却差点惊到其他水鸟。陈大山赶紧示意他安静,然后带着两人小心翼翼地走到水边,将射中野鸭捞起。看着这只肥美的野鸭,李知青忍不住赞叹:“陈大哥,你这弓箭用得太厉害了,跟变魔术似的。”陈大山笑着摆摆手:“这都是在山林里多年练出来的,只要用心学,你也能掌握。”
继续沿着湿地边缘前行,陈大山突然停住脚步,他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地上的脚印。“这是狍子的脚印,而且还很新鲜,它们应该就在附近。”陈大山低声说道。小虎和李知青也蹲下来,好奇地看着那些脚印。陈大山示意两人跟在他身后,然后猫着腰,悄悄地朝着脚印的方向走去。
在一片芦苇丛中,他们发现了两只狍子。狍子浑身棕色的皮毛,耳朵又长又尖,正警惕地吃着草。陈大山慢慢地举起猎枪,他的动作轻缓,生怕发出一点声响。就在他准备扣动扳机时,一只狍子似乎察觉到了危险,抬起头四处张望。陈大山见状,立刻停止动作,屏住呼吸。那只狍子看了一会儿,没发现异常,又低下头继续吃草。陈大山抓住这个时机,果断开枪,一只狍子应声倒下。
小虎和李知青跑过去,看着倒下的狍子,心中满是兴奋。“又有一顿美餐了。”小虎开心地说。陈大山看着儿子,笑着说:“打猎可不光是为了吃,这也是我们和山林的一种交流,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小虎和李知青听了,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带着野鸭和狍子,三人踏上了回家的路。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分享着今天的收获和感受。回到木屋,陈大山开始处理猎物,小虎和李知青在一旁帮忙打下手。木屋里弥漫着温馨的气息,这一天的山林生活,让他们的关系更加紧密,也让李知青对这片山林的热爱又加深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