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云,”马皇后握住徐妙云的手,语气轻柔却带着一丝探询,“你近来身子可有什么不适?月事……可还准时?” 徐妙云的脸颊瞬间染上了一层绯红,她低垂着头,几乎不敢看马皇后的眼睛。
手指绞着衣角,她轻轻点了点头,声若蚊蝇:“回母后……已有月余未至……” 马皇后心头一震,握着徐妙云的手也不禁紧了紧。
一股巨大的喜悦从心底涌起,几乎要将她淹没。
但她仍强压着激动的心情,努力维持着平静的语气:“可有感到其他不适?比如,晨起呕吐,或是嗜睡?” 徐妙云再次羞涩地点了点头,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马皇后的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她几乎可以确定,徐妙云这是有喜了!
“好,好孩子!” 马皇后激动地拍了拍徐妙云的手,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快,来人!”她猛地站起身,对着殿外的宫女高声吩咐,“速去请御医!” 殿外的宫女听到皇后的吩咐,不敢怠慢,立刻飞奔而去。
马皇后在殿内来回踱步,焦急地等待着。
她时不时地看向徐妙云,眼中满是关切和期待。
徐妙云则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双手轻轻抚摸着自己的小腹,感受着那里孕育着的新生命,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不多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御医气喘吁吁地赶到了坤宁宫。
“臣叩见皇后娘娘!” 老御医刚要行礼,就被马皇后一把扶住。
“免礼,快,快给妙云妃看看!” 马皇后拉着老御医走到徐妙云身边,语气急切,“她……她可能……” 马皇后说到这里,突然停住了,目光转向徐妙云,眼中带着一丝询问和……
一丝难以言喻的羞涩。
徐妙云的脸颊再次泛红,轻轻点了点头。
老御医见状,心中已然明了。
他从容不迫地从药箱中取出脉枕,示意徐妙云将手放上去……
老御医小心翼翼地将指尖搭在徐妙云的脉搏上,神情专注。
他闭上眼睛,细细感受着指尖传来的脉动,时而眉头微蹙,时而嘴角又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只有殿内众人屏住呼吸的声音,以及老御医均匀的呼吸声。
良久,老御医才缓缓睁开眼睛,眼中带着一丝喜色,他起身,恭敬地朝着马皇后深深一揖,沉声道:“恭喜皇后娘娘,贺喜皇后娘娘!妙云妃娘娘确已身怀龙裔,且脉象平稳,胎儿安康!”
“真的?”马皇后闻言,心中一喜,仿佛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她几步上前,一把抓住老御医的手臂,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你确定?妙云她,真的有喜了?”
老御医感受到皇后娘娘的激动,再次肯定道:“千真万确,臣以项上人头担保,妙云妃娘娘已怀孕月余,龙胎稳固。”
马皇后得到老御医的再次确认,喜悦之情再也无法掩饰,她转过身,一把拉起徐妙云的手,眼眶湿润,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好,好孩子!真是太好了!” 她紧紧握着徐妙云的手,脸上洋溢着慈爱的笑容,仿佛一位母亲在看着自己孩子般,她激动地说道:“这真是天大的喜事,我大明后继有人了,你可要好好保重身子,安心养胎。”
徐妙云听到自己已身怀有孕的消息,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幸福感,她轻轻抚摸着自己还平坦的小腹,脸上洋溢着柔和的光辉,她抬起头,看向马皇后,”
此刻,殿内弥漫着一片喜悦的气氛,宫女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仿佛整个坤宁宫都被这喜讯所感染。
徐妙云心中满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她感受到腹中正在孕育的新生命,心中充满了母性的柔情和喜悦。
她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孩子,那健康可爱模样。
马皇后欣慰地看着徐妙云,她感觉自己的心头被一种温暖而幸福的感觉包围。
她拍了拍徐妙云的手,柔声说道:“你先好好休息,接下来我会安排人好好照顾你。”
徐妙云起身,盈盈一礼,柔声道:“谢母后恩典,妙云告退。”
徐妙云转身,带着宫女缓缓走出坤宁宫,身影渐渐消失在门口,马皇后看着她的背影,目光深邃,若有所思。
徐妙云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后,坤宁宫内恢复了宁静。
马皇后仍站在原地,目光久久地停留在殿门口,仿佛还能看到徐妙云脸上洋溢的幸福光辉。
她轻轻叹了口气,心中五味杂陈。
妙云这孩子,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这桩婚事,当初也是她一手促成的,如今看到他们夫妻和睦,即将迎来新生命,她这做母亲的,自然感到欣慰。
只是……
马皇后的目光转向了殿内侍立的太子妃常氏,心中又添了一丝惆怅。
常氏进门也有几年了,却始终没有动静。
她知道,常氏的压力很大,她也曾旁敲侧击地劝慰过,可这子嗣之事,终究是急不来的。
看着常氏略显拘谨的神色,马皇后心中暗叹一声,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强求不来。
殿内燃着安神香,香气袅袅,弥漫在空气中,让人的思绪也跟着飘远了。
马皇后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盛开的牡丹,思绪回到了多年前。
那时,她还是郭子兴的养女,初嫁给朱元璋,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新奇。
她还记得,新婚之夜,朱元璋握着她的手,眼神坚定地说:“妹子,我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那时的朱元璋,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身上没有如今的帝王威严,却有着一颗赤诚之心。
她相信他,也愿意陪他一起奋斗。
他们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从颠沛流离到如今的锦衣玉食,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娘娘……”常氏轻声唤道,打断了马皇后的思绪。
马皇后回过神,看着常氏,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怎么了?”
“臣妾……臣妾想回东宫了。”常氏低着头,声音有些颤抖。
马皇后点点头,“也好,你回去歇着吧。”
常氏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看着常氏落寞的背影,马皇后心中又是一阵叹息。
她忽然想起当年,自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
金色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马皇后抚摸着窗台上温润的玉石,思绪飘回了当年烽火连天的岁月。
她仿佛又看到自己骑着战马,跟随朱元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风沙迷眼,刀剑无情,她却从未退缩,因为她相信,他们一定能打出一个太平盛世。
如今,大明江山已定,曾经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取而代之的是繁华景象。
宫殿巍峨,雕梁画栋,处处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和富贵。
她的夫君,如今已是九五之尊,而她的儿子,也已长大成人,娶妻生子。
想到这里,马皇后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仿佛一股暖流缓缓流淌,温暖着她的心房。
“标儿和妙云都成家立业了,真好……”马皇后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慈祥的笑容。
她仿佛看到徐妙云挺着大肚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朱标则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
“母后,您在想什么呢?”一个温柔的声音打断了马皇后的思绪。
马皇后转头,看到太子妃常氏正站在她身后,脸上带着一丝关切。
常氏一身淡粉色宫装,显得温婉可人,只是眉宇间似乎笼罩着一丝淡淡的忧愁。
“没什么,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马皇后笑了笑,拉过常氏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边。
“标儿待你如何?”
常氏微微垂眸,轻声答道:“太子殿下待臣妾极好。”
马皇后看着常氏,她轻轻拍了拍常氏的手,柔声道:“那就好,那就好……”
一阵沉默后,马皇后突然开口:“哀家听闻,妙云已经有喜了……”
常氏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低声道:“臣妾也听说了,恭喜母后,贺喜母后。”
马皇后看着常氏,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担忧如同冬日里的寒霜,一丝丝蔓延开来。
她握着常氏的手,指尖微微用力,触感冰凉,不似徐妙云那般温暖。
她想起太子朱标,那是她和朱元璋的长子,肩负着大明王朝的未来,他的子嗣,不仅仅是皇家血脉的延续,更是国本的根基。
而常氏,作为太子妃,进门已有一年光景,却始终没有半点喜讯传来,这如何不让她忧心忡忡?
坤宁宫内,静谧得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只有香炉里袅袅升起的青烟,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
马皇后感到胸腔里仿佛压着一块巨石,沉重得让她喘不过气来。
她环顾四周,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处处都透着皇家气派,但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却暗藏着无数的波涛汹涌。
她深知,后宫的争斗,远比前朝的刀光剑影更加残酷,而子嗣,永远是争斗的焦点。
她又想起朱标,那个从小就沉稳懂事的孩子,如今也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正值壮年,正是开枝散叶的时候。
可偏偏……
马皇后心中叹息,一股无力感油然而生。
她抬眼望向窗外,阳光依旧明媚,洒在宫墙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却无法驱散她心头的阴霾。
她紧紧地握着常氏的手,似乎想要从她身上汲取一丝温暖。
指尖传来的冰冷触感,却让她的心更凉了半分。
“这女人啊……”马皇后再次开口,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常氏的试探。
她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常氏的手背,感受着那皮肤的细腻和凉意。
她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觉得千言万语都哽在喉咙,难以言表。
常氏感受到皇后语气中的深沉,心中猛然一紧,她缓缓抬起头,目光中带着几分迷茫和不安,低声应道:“是,母后,女人……”她声音轻得如同蚊蚋,仿佛生怕惊扰了这宫中的平静,又像是隐藏着什么不愿被人察觉的秘密。
马皇后盯着常氏的眼睛,那双清澈的眸子,此刻却仿佛蒙上了一层薄雾,让人难以看清。
她轻轻叹了一口气,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那紧握的手,却更加用力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