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原指刚生的婴儿,因婴儿的皮肤呈赤色得名。襁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古代父母会用襁褓将婴儿包裹起来,起到保暖和保护的作用。如《论语·子路》中有“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的记载,说明人们带着婴儿迁徙的场景。“赤子”和“襁褓”的称呼起源很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赤子”侧重于对婴儿本身的描述,“襁褓”则强调包裹婴儿的用品这一外在特征。它们体现了古代重视家族延续和对婴幼儿关怀照顾的观念,这种观念贯穿于整个古代社会,无论是在贵族家庭,还是普通百姓家庭,都用于称呼和指代婴儿阶段的孩子。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自有着独特的文化、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也体现在对1岁前孩子的称呼以及照顾方式上。
一、原始社会
1.食物供给
在原始社会,1岁前孩子的食物来源主要依赖母亲的母乳喂养。母亲的乳汁是孩子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食物来源。这是因为原始社会没有农业种植和畜牧业饲养的发达技术,没有专门为婴儿准备的替代食物。母亲会随时根据孩子的需求进行哺乳,而且哺乳的时间较长,可能持续到孩子1岁甚至更久,只要孩子还有需求并且母亲还有乳汁分泌。
2.居住环境
原始社会的居住环境较为简陋,孩子和母亲通常居住在山洞或者简单搭建的窝棚里。孩子会被紧紧地抱在母亲身边或者放在母亲触手可及的地方,这样可以随时给予孩子保护。
3.医疗照顾
原始社会如果孩子生病或者受伤,更多地是依靠母亲或者氏族中年长女性的经验。例如,对于一些常见的发热情况,可能会采用简单的物理降温方法,如用冷水浸湿的树叶敷在孩子的额头。对于伤口,可能会用一些草药嚼碎后敷在伤口上。当时,很多疾病和伤痛是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的,孩子的夭折率非常高。
二、奴隶社会
1.食物供给
奴隶家庭的孩子:食物供给非常匮乏。母亲是奴隶,自身营养状况就很差,母乳喂养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而且,奴隶家庭往往没有足够的食物储备,除了母乳外,孩子可能只能吃到一些奴隶主家庭剩下的残羹剩饭,这些食物质量低且不卫生,容易导致孩子生病。
奴隶主家庭的孩子:有充足的食物供应。他们可以食用到专门为婴儿准备的食物,如牛奶、精细研磨的谷物糊等。这些食物经过一定的加工,更适合婴儿的消化吸收,并且营养丰富。同时,奴隶主家庭还会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调整食物的种类和比例,以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2.居住环境
奴隶家庭的孩子:居住在非常简陋、恶劣的环境中。奴隶们通常居住在奴隶主庄园的简陋棚屋里,这些棚屋拥挤、潮湿、通风差。孩子和家人挤在一起,没有单独的婴儿居住空间,没有任何保暖设施,孩子很容易受到寒冷和疾病的侵袭。
奴隶主家庭的孩子:居住在宽敞、舒适的房屋内。他们有专门的婴儿房,房间布置温馨,有柔软的床铺、保暖的被子等。房间的安全性也比较高,周围有奴隶或者家人随时看守,防止孩子发生意外。
3.医疗照顾
奴隶家庭的孩子:几乎得不到有效的医疗照顾。奴隶没有足够的资源请医生,当孩子生病时,只能依靠母亲或者其他奴隶的一些简单护理,如用热水擦拭身体等。很多疾病因为得不到治疗而导致孩子死亡。
奴隶主家庭的孩子: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奴隶主会聘请医生为孩子看病,这些医生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能够对孩子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封建社会
1.食物供给
农民家庭的孩子:食物主要以母乳为主,但随着孩子长大,会逐渐添加一些家庭种植的粮食制作的食物,如米糊(将大米磨碎煮成)、面糊等。然而,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往往比较拮据,食物的种类相对单一,而且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或者收成不好的年份,孩子可能面临食物短缺,因为饥荒而营养不良。
贵族家庭的孩子:有丰富多样的食物供应。除了母乳之外,会有专门为婴儿制作的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用各种肉类熬制的汤、精制的糕点等。这些食物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精心调配,以保证孩子获得充足的营养。而且贵族家庭有能力在食物短缺的时期也保证孩子的食物供应。
2.居住环境
农民家庭的孩子:居住在简陋的农舍里。农舍通常是土木结构,房间狭小、昏暗。孩子可能和家人同住在一个房间,睡在简单的木床上或者土炕上,床铺的舒适度较差,保暖性也有限。房屋的卫生条件也不好,容易滋生蚊虫等害虫,对孩子的健康有一定影响。
贵族家庭的孩子:居住在豪华的府邸或者城堡中。他们有专门的婴儿房,房间宽敞明亮,装饰精美。婴儿房内有舒适的床铺、柔软的被褥,还有各种精美的婴儿用品,如银质的摇铃等。房间的温度和湿度会得到较好的控制,以营造适宜孩子居住的环境。
3.医疗照顾
农民家庭的孩子:医疗照顾非常有限。农民家庭一般请不起医生,孩子生病时,主要依靠一些民间的土方或者草药自行治疗。例如,农民可能会用艾草煮水给孩子泡澡来预防疾病,但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往往无能为力,孩子的死亡率相对较高。
贵族家庭的孩子:可以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贵族家庭会聘请有名的医生常驻家中或者随时待命,这些医生经过专业的训练,能够对孩子的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贵族家庭的孩子:男孩被培养成为封建统治阶层的一员,接受严格的文化教育、军事训练等。他们要学习诗词歌赋、历史、政治等知识,还要掌握骑马、射箭等军事技能。女孩则要学习礼仪、音乐、舞蹈等,以成为符合贵族身份的女性。家族会为孩子聘请优秀的教师,并且提供各种资源来帮助孩子成长为合格的贵族成员。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每一个阶段对1岁前的孩子照顾方式都深深打上了当时社会形态的烙印。原始社会依赖集体力量,大家共同守护新生生命;奴隶社会则因阶层差异,孩子的照顾境遇有着巨大悬殊;封建社会依据家族和阶层传统进行养育。这些不同的照顾方式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环境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更促使我们珍惜现代社会平等、多元、人性化的育儿环境,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