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政策的调整如同一记重锤,砸在了公司的发展道路上。林风深知,此刻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带领公司艰难应对。
他紧急召集了公司的核心团队,连续召开了数天的会议,对新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这次政策调整对我们的影响巨大,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大家集思广益,想想如何在新的政策框架下寻找发展的空间。”林风的语气严肃而坚定。
各部门负责人纷纷发表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销售部门建议调整市场推广策略,重点宣传符合政策导向的产品特点;研发部门表示将加大对政策鼓励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生产部门则计划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以应对可能的利润压缩。
林风认真倾听着每一个建议,经过深思熟虑,开始对公司的业务进行重新布局。
首先,他决定暂停一些与政策冲突的项目,及时止损。虽然这意味着前期的投入可能付诸东流,但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这是必要的牺牲。
“对于这些暂停的项目,相关部门要做好善后工作,尽量减少损失。”林风指示道。
同时,林风亲自带队,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争取政策的支持和解读。他奔波于各个政府机关,阐述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对社会的贡献,希望能够为公司争取到一些缓冲和优惠政策。
“在与政府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现出诚意和决心,让他们看到我们积极适应政策的态度。”林风对一同前往的团队成员说道。
在公司内部,林风大力推行改革。他精简了一些冗余的部门和岗位,提高了组织的运行效率。同时,加强了内部培训,提升员工对政策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然而,这一系列的变革并非一帆风顺。部分员工对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大家要明白,公司现在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时刻,只有我们共同努力,适应变化,才能度过难关。”林风在员工大会上苦口婆心地解释。
资金的紧张也让林风焦头烂额。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他不得不考虑出售一些非核心资产,同时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的注资。林风一边忙着处理公司事务,一边还要安抚抵触改革的员工。他单独找那些有意见的员工谈心,向他们详细剖析目前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如果不改革只会全员失业。慢慢地,一部分员工开始理解林风的做法。
在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方面,林风遇到了不少挫折。有的企业趁火打劫,提出极为苛刻的合作条件。但林风没有轻易放弃,终于有一家中型企业对林风公司的潜力感兴趣。双方开始进入深度洽谈阶段。
关于出售非核心资产,林风挑选了几处房产和一些闲置设备准备挂牌售卖。这时,他发现之前一个暂停项目中的部分设备可以废物利用,改装后用于符合政策方向的新项目,这无疑能节省一大笔开支。林风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他更加坚定信心,一定要带着公司走出困境,不管前方还有多少艰难险阻。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为了公司的生存,我们别无选择。”林风在与董事会讨论时说道。
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林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身心俱疲,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