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士对着年龄更老的道士说道:“师伯,我也想出山。”
扇着炉火的年迈道士,手一顿,随后无奈的叹了口气:“走吧走吧,都走吧......”
小道士看着苍老的师伯,失落的神色,有些伤心。
张洞城摸了摸小道士的脑袋:“徒儿,灵素师叔是不爱求长生,那你是为何啊?”
小道士看向师父,认认真真的说道:“师父,徒儿只是想游历世间,体验人道无常。不会像师叔祖一样,给龙虎带来麻烦的。”
一向宠爱关门弟子的张洞城,嗯了一声:“好,那就收拾行囊,下山去吧。只是......”
张洞城又看向年迈道士:“师兄,圣人的规矩,真的无妨吗?”
年迈道士叹道:“道圣之规矩,不过只是规矩而已。”
“道在天地之间,而他的脚在自己身上。”
“去吧,好好游历人间......”
“若以后你有了出息,我们两个老道士若还没死,就回来看看我们两个老家伙,给我们讲讲什么是人间......”
小道士红着眼睛,看了看师父,又看了看师伯,双眼之泪,呼之欲出:
“师伯!师父!弟子真是这么想的!绝对没有嫌在山上吃不饱的意思!”
......
......
暮时。
小道士背着厚重的行囊,还是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养育他长大的道门。
两位老道士,看着站在山门边上。
看着小道士的背影,一脸的不舍。
直到——小道士的身影消失不见。
年迈道士转悲为喜:“最能吃的两个家伙都走了!以后贫道可终于能吃饱饭了!”
张洞城也是微笑道:“现在不管是黄豆还是绿豆,都没人跟贫道抢了啊!”
年迈道士笑着嗯了一声,又道:“师弟,你说,你徒弟的行囊为何那么重呢?”
“小孩子,玩的东西多,估计把他那些破烂都带上了。”
“嗯......”
年迈道士转头:“师弟啊,那些豆子,你随意吃,但是你徒弟的米,你我七三分如何?”
张洞城闻言,神色一肃:“不行!那是贫道的徒弟,这不合道理!”
“贫道还是你师兄呢!”年迈道士吹胡子瞪眼。
“最多五五!”
“四六!”
“七三!”
“六四!”
“成交!”
两位老道士三言两语完成了分配。
此时天已晚。
年迈道士,准备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然后,他走到了厨房,打开了米缸。
“张洞城!”
张洞城闻言,匆匆跑到了厨房:“怎么了师兄?”
年迈道士呆呆的说道:“你看米缸。”
张洞城低头。
只见原来的米缸中,已经空空如也......
然后张洞城猛然抬头。
“不好!”
两位道士连忙跑到另外一个丹房。
打开了装着黄豆与绿豆的缸。
果然,也是空空如也......
正常少一点米,少一点豆。
没什么。
他们虽然穷,但是还未穷到如此地步。
只是。
这米非凡间米。
这豆非凡间豆。
年迈道士感叹:“这米......要是入了凡间。”
张洞城也感叹:“这豆......要是到了沙场。”
师兄弟齐声叹:“后果不堪设想啊......”
......
......
萧月奴此次出行,在南棠朝野上下看来,目的很简单。
耀武。
扬威。
所以每到一处,当地官员与世族,也是十分配合。
毕竟这两年,南棠死的人太多了,没有人敢惹这位年轻的太后。
顶撞一次,便是三族。
但今日,似乎有些不一样。
因为紫金军队伍停了下来。
萧月奴缓缓从队伍中走到队伍最前方,看着路中央坐着的一位老儒生。
“就是你要见本宫?”
老儒生抬头:“想求太后一件事。”
“何事?”
“报仇。”
“何仇?”
“家仇。”
“说说。”
“靖国蛮兵入侵桓阳城,想收服老朽带学生们归顺,老朽不从,他们便杀了我的家人。”
萧月奴疑惑道:“那你是怎么活着出来的?”
“靖军之中,也有心向南棠的义士,是那群义士们,救了我。”
萧月奴旁边的李茂山不屑的怒声道:“胡言乱语!我看就是北国派来的谍子!”
萧月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老儒生。
闻言,老儒生哈哈大笑:“吾!陆公复!门下弟子没有一千,也有九百!有在大棠六部任职的!有在江南书院育人的!也有人,向往长安,在虞国为官的!可唯独!没有靖国人!”
萧月奴眯着眼睛,看着老者:“你叫陆公复?”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萧月奴缓缓点头,也不管陆公复在旁边,对着旁边一位侍女直言道:“通知楚山河,查查他的话真假。”
“是。”
侍女下去后。
萧月奴盯着陆公复道:“本宫倒是听说过公复先生的名字,小时候,也见过先生。但是公复先生要本宫为你报仇,那你能给本宫带来什么?”
陆公复微笑,抚须:“我刚才的话语中,已经说了。”
“嗯?”
“斗王、败靖、兴国......”
“哪个王?”
“当朝王相的王。”
闻言,萧月奴目光焕然出了光芒。
琅琊王,一直不是萧月奴真正的政敌。
南棠四大世家之首出身的王相,才是。
陆公复不待萧月奴回复。
一展儒衫。
浩然之书生气,顿时弥漫而出。
陆公复挺直腰杆,一脸正气的继续道:“公复一生,一直在追求一位明主。”
“可怜年近古稀,都未寻得。”
“直到近日!”
“萧太后,便是公复准备侍奉之主!”
萧月奴感受着儒家之正气,双眸一眯又一睁。
“请先生赐教。”
......
翌日。
萧月奴以上客待陆公复,并让李元沼,封了陆公复为帝师。
而陆公复也为萧月奴母子二人,讲了整整三日的腹中韬略。
三日后,萧月奴特意派遣两千紫金军,护佑陆公复进了金陵城。
同时一封圣旨,封了陆公复为南棠空悬已久的右相国。
陆公复也成了萧月奴当国后‘朝白衣,暮登堂’的代表性人物。
......
......
神武大营。
江上寒走进了自己的帅帐。
后面跟着红甲军将领张鸿、五行骑中包括童铁鑫在内的八位将领;以及宋书佑、元吉、杨承立、任云舟、安岚、许破雷六位麒麟将领。
江上寒在帅位坐好后,开始安排诸位将领的任务。
将令全部安排了当后,众将皆退了出去。
这时,红缨从隐秘处走了出来。
“主人,真要只带一千麒麟军,深入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