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调研行程安排得紧凑而充实。
赵立春一行人在李达康的陪同下,又参观了官田乡的几个重点项目。
赵立春对李达康和官田乡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他表示,官田乡的发展成果令人瞩目,为全省的乡镇树立了榜样。
他希望官田乡能够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江省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调研尾声,赵立春在官田乡的会议室里专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总结了官田乡的发展经验,并提出了在全省推广官田乡发展模式的意见。
赵立春说道:“官田乡的发展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
“你们要把这些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出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让更多的乡镇学习借鉴”。
李达康激动的回答道:“感谢赵书记的肯定和鼓励,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和人民群众的信任”。
调研结束后,赵立春在返回市区的路上,对随行人员说道:“这次官田乡之行,让我看到了江省基层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发展理念”。
“尤其是李达康同志,他年轻有为,思路清晰,是个难得的人才”。
“你们回去后,要好好总结这次调研的经验,为全省的乡镇发展提供参考”。
随行人员纷纷点头,表示一定将赵立春的指示落到实处。
目送赵立春的车队远去,袁凯和李达康相视一笑,心中都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这次视察,不仅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巨大鼓舞。
随即,李达康立即组织召开会议,传达赵立春书记的指示精神。
并结合官田乡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全乡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按照既定目标,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
……
京城张家。
自从张老逝世之后,张家便如秋叶般日渐凋零,家族势力每况愈下。
若非张家众人齐心协力,加之新任领头人张锦荣手腕高超,勉强支撑。
张家恐怕都得在世家之中除名了。
张锦荣上任之初,便提出数条振兴张家之策。
其中,前几条策略已初见端倪,颇有成效。
然而,关于与其他家族联姻这一关键举措,却如同石沉大海,迟迟未有回音。
但张家并未因此气馁,反而不断加码,以增加联姻成功的筹码。
终于,在无数次的努力与等待后,张家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京城世家之首——李家,愿意与张家联姻。
这一消息虽让张家付出了几乎全部剩余的政治资源作为代价,但在家族传承面前,这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
有了李家的庇护,张家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都能安然无恙。
而这段时间,足以让张家休养生息,重新崛起。
这一喜讯如同春风拂面,瞬间在张家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
张锦荣得知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芒。
与李家联姻,不仅能保住张家在京城的地位,更可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让张家重新焕发光彩。
在家族会议上,张锦荣难掩激动之情,宣布了这一喜讯:“李家作为京城世家之首,其实力与影响力,无需多言”。
“此次联姻,将是张家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一个生死攸关的抉择”。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张家众人听后,无不欢欣鼓舞,仿佛看到了家族重新崛起的曙光就在前方。
然而,喜悦之余,张家也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让谁去与李家的小辈联姻?
张家三代人数虽多,但适龄的女子却寥寥无几。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众人发现,只有张锦荣的小女儿张依依最为合适。
她不仅容貌出众、气质温婉,更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更重要的是,她正值青春年华,与李家的小辈年龄相当,无疑是联姻的最佳人选。
望着众人期待的目光,张锦荣心中虽有万般不舍,但也清楚这是为了张家的未来。
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此次联姻,对张家而言,关乎家族兴衰的关键”。
“我会亲自与依依谈话,我相信她能理解家族的苦衷,为张家做出贡献”。
张锦荣的话音刚落,会议室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沉默。
每个人都在消化这个重大的决定,同时也在心中默默为张依依祈福。
毕竟,联姻虽能带来家族的兴盛,但对个人而言,却意味着牺牲与未知的未来。
然而,为了家族的利益,每个人都必须要牺牲。
只是这一次轮到了张依依而已。
……
而李家之所以会同意与张家联姻,背后也有着复杂的考量。
一来,战争年代李老和张老曾共事多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虽然后来因政见不合而分道扬镳,但人死如灯灭,李老不忍心看着老友的后人受人欺凌,于是决定伸出援手,拉张家一把。
二来,最近京城四大家族中的王家和刘家越走越近,双方似有联手之意,这对李家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李家急需寻找新的盟友来对抗王刘两家。
而张家虽然没落,但张老毕竟曾身居高位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资源依然不容小觑。
此时张家提出将所有的政治资源都交给李家,只为求得李家的庇护。
李老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后,最终同意了这一联姻之事。
……
当然,这一切的波折与变故,远在江省官田乡的李达康还并不知情。
此时的他,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官田乡的发展建设中。
在他的带领下,官田乡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村村通公路”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电子厂的规模不断扩大,蔬菜基地和养殖业蓬勃发展,豆制品厂也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官田乡的名字开始逐渐为人们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参观考察、投资兴业。
转眼间,国庆节将至。
李达康正准备趁着国庆假期的时间,去拜访几位前期来过官田乡考察的企业家,将他们的投资意愿落实下来。
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接到了老妈周兰的电话。
电话那头,周兰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达康,国庆的时候回来一趟吧,家里有事”。
听到老妈的话,李达康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
老妈周兰从未主动要求他回家过,这次特地打电话来,想必事情不小。
不过以李家的势力与地位,又能出什么事呢?
他连忙问道:“妈,家里到底出什么事了?需要我立刻回来吗?”。
周兰在电话那头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你回来就知道了,这是你爷爷亲自要求的”。
“爷爷要求的?”,李达康闻言更加惊讶了。
要知道,李老平时很少过问家中小辈的事情,这次竟然亲自发话让他回家,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不过既然周兰都这么说了,他自然不能推辞。
于是连忙应承下来:“好,妈,我安排好工作后就立刻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