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制裁危机后,林尘本以为能有短暂的喘息之机,可接踵而至的问题却让他片刻不得松懈。此次,难题来自于内部的贸易体系失衡。随着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沿海地区的商业极度繁荣,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商业发展严重滞后,百姓生活水平差距逐渐拉大,怨言也随之而来。
一天,一位来自内陆的商人千里迢迢赶到京城,求见林尘。他衣衫褴褛,满脸疲惫,见到林尘后,“扑通”一声跪下:“林大人,您可要为我们内陆商人做主啊!”林尘赶忙扶起他,和声说道:“快起来,有话慢慢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商人眼眶泛红,诉苦道:“大人,沿海的商人靠着海外贸易赚得盆满钵满,可我们内陆的货物运不出去,卖不上价钱,生活越来越艰难。这世道太不公平了!”林尘听后,眉头紧锁,他深知这一问题若不解决,不仅会影响内陆百姓的生活,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送走商人后,林尘立刻召集户部、工部等相关部门官员商议对策。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大家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位户部官员无奈地说:“林大人,内陆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太高,很多货物还没运到沿海港口,就已经损耗大半,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
林尘沉思片刻,目光坚定:“我们必须想办法改善内陆交通。我提议,加大对内陆道路和运河的修缮与扩建,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在沿海与内陆之间设立货物中转枢纽,加快货物流通。”
一位工部官员面露难色:“大人,这修路挖运河,耗费巨大,且工程周期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林尘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明白,但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我们可以分步实施,先挑选几条关键线路进行改造,我会向陛下申请专项资金,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在林尘的不断努力下,朱高炽批准了修路挖运河的计划,并拨出专款。工程启动后,林尘亲自前往施工现场视察。烈日炎炎下,工人们挥汗如雨,林尘走到一位老工人身边,关切地问:“老人家,这活儿累不累?工程进展还顺利吧?”老工人直起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憨厚地笑道:“不累,林大人。能为咱内陆出份力,心里高兴。就是有时候材料供应不太及时,耽搁了些进度。”
林尘眉头微皱,当即表示:“我马上安排人协调,一定保证材料按时送达。大家辛苦了,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困难随时提。”
除了改善交通,林尘还积极推动内陆商业的多元化发展。他组织专家深入内陆,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指导百姓发展特色产业。在一个盛产茶叶的内陆小镇,林尘亲自与茶农们交流。
“乡亲们,你们的茶叶品质上乘,只是缺乏有效的推广和销售渠道。我们会帮大家建立品牌,拓展市场,让你们的茶叶走出大山,卖个好价钱。”林尘的话让茶农们激动不已,一位年轻的茶农兴奋地说:“林大人,真的吗?要是能这样,我们的日子就有盼头了!”
林尘微笑着点头:“当然,我们还会教大家一些新的种植和制茶技术,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在他的努力下,内陆的商业逐渐有了起色。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通过新修建的道路和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沿海地区,再远销海外。内陆百姓的生活水平慢慢提高,脸上也重新露出了笑容。
然而,就在林尘为内陆商业发展感到欣慰时,国际上又传来了新的消息。一直与大明在南洋地区存在贸易竞争的暹罗国,联合周边几个国家,试图垄断南洋的香料贸易,对大明商船进行围堵和刁难。
林尘得知后,迅速召集熟悉南洋贸易的商人了解情况。一位经常往返南洋的商人气愤地说:“林大人,暹罗国太过分了!他们联合其他国家,限制我们购买香料,还在海上设置障碍,阻拦我们的商船。”
林尘神色凝重:“我知道了,你们先别着急。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我会想办法解决。”
林尘与朱高炽商议后,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暹罗国及相关国家,进行外交斡旋,表明大明在南洋贸易的合法权益,呼吁大家遵守公平贸易原则;另一方面,组织大明商船联合起来,加强海上自卫力量,突破对方的围堵。
使者抵达暹罗国后,与暹罗国王展开了艰难的谈判。“陛下,贸易应是开放、公平的,贵国联合他国垄断香料贸易,阻拦大明商船,这不仅违背了国际道义,也损害了双方的利益。”使者言辞恳切地说道。
暹罗国王却不以为然:“你们大明在南洋的贸易发展太快,我们不得不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使者耐心解释:“陛下,合作才能共赢。大明与南洋各国的贸易,为大家带来了繁荣,若因一时私利破坏贸易秩序,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经过多轮谈判,暹罗国王的态度有所松动。与此同时,大明商船在海上相互配合,凭借先进的航海技术和顽强的意志,成功突破了对方的围堵,重新恢复了香料贸易。
在林尘的不懈努力下,大明在应对内部贸易失衡和外部贸易围堵中逐渐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