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战犒赏三军的次日。
宣府总兵王承胤亲率一万大军抵达张家口堡城外。
同时,王承胤还带来了大量的民夫和车马。
“末将王承胤拜见大都督!”
“王总兵快快请起,坐下来陪本都督说话。”
例行的寒暄过后,沈战和王承胤当面而坐。
率先开口的是王承胤。
沈战给了他偌大的好处,他必须回给沈战一个态度。
“大都督尽管放心,末将定会将二十五万石粮食一粒不差地交到右都督手中。
若陕西局势因粮食未到而崩坏,末将愿提头来见!”
此时的王承胤已经从沈战这里领到了105万两白银,这个决心表得恰到好处。
沈战对商业互吹很是熟练。
“若我大明将领皆如王总兵这般识大体。
那么朝廷的局面也不至于崩坏至此。
此次回朝本都督一定会向皇上述说王总兵的功绩!”
王承胤老脸一红,他心说我啥也没干哪来的功绩呀?
要不是看在大都督豪爽的份儿上,老子连骑马出城都嫌累。
不过呢,花花轿子人人抬。
沈战既然说了会在皇上面前给他表功,那就说明他有功。
“谢大都督栽培,末将必为大明效死命!”王承胤言不由衷地说道。
既然王承胤提到了跟战事有关的话题,沈战不得不当面提醒他两句。
“王总兵,本都督给你一个建议。
是否采纳还要你自己来决定。”
“末将洗耳恭听!”王承胤身体前倾做出认真聆听状。
沈战也不管对方是否在演戏,该说的话必须跟对方说明白。
“那奴酋多尔衮对晋商八大家多有依赖。
此次本都督将晋商八大家连根拔起。
这对建奴的打击是致命的。
如本都督所料不差开春后建奴大军必至。
本都督建议王总兵提前实施坚壁清野政策。
建奴在山西地界上捞不到好处自然会转道京师地区。
他们要是能直接去京师就更好了。
届时本都督会亲自给那多尔衮一点颜色看看!”
对于沈战的建议王承胤是真的听进去了,为什么?
因为沈战的建议对王承胤来说最为有利。
首先,沈战对建奴入关的判断非常准确。
没有了晋商八大家的输血,满清那边的粮食、火药、铁器全都不够用。
这种情况持续久了便会拖垮满清政权。
所以无论多尔衮愿不愿意,他都必须在开春后大肆劫掠明朝。
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开春之后再来劫掠呢,现在就来不行吗?
沈战和王承胤都知道不行。
任何一个知兵的将领都知道不行。
现在是大冬天,大明的北方平均气温零下二十多度。
这种严寒天气对驻扎在野外的大军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再有就是粮食问题。
无论是皇太极还是多尔衮,他们都喜欢在春收和秋收之后入关劫掠。
为什么,因为不愁吃啊!
百姓手里有粮,大地主们在郊外的农庄里也有粮。
即使清军攻不破大型城池,他们依然能一路走一路抢确保军粮供应。
这些都是带兵打仗的将领必须考虑到的问题。
如果沈战是满清八旗的话事人。
那么他肯定会选择开春之后入关劫掠。
然后在入冬之前回到关外。
这是最经济、最安全的劫掠模式。
既不用面对严寒,又可以抢走春收和秋收两季的粮食。
至于说为什么建奴每次都是抢完了就跑,不想着干一票大的。
比如攻克北京城,取大明而代之。
呵呵,他们也得有那个体量啊。
女真人口只有35万左右。
算上归附的蒙古人和汉人总人口也就80万。
80万人口养十几万精锐部队,这对满清来说已经是极限了。
要不是明朝这边有人不停地为满清输送物资,满清自己就能玩崩掉。
历史是由无数个巧合组成的。
如果李自成没能攻破北京城。
如果刘宗敏没有祸害陈圆圆和吴三桂的老爹。
如果吴三桂没有放清军入关。
那么给多尔衮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侵吞大明。
一个仅有80万人口的政权吞并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政权。
一个仅有十几万军队的政权吞并一个拥有200万军队的政权。
这种一百倍杠杆的蛇吞象说出去谁信呐!
其次,沈战的建议属于典型的往自己身上拉仇恨。
一旦王承胤在宣府镇实施坚壁清野的政策。
那么清军破长城进入山西后连吃饭都是个问题。
城外无粮可抢,攻打坚城又攻不下来。
这种赔本的买卖多尔衮怎么可能去做,他一定会转道去京师地区劫掠。
这就正中了沈战的下怀,沈战就是想在京师地区给多尔衮下套。
王承胤想通这些关节之后心中只有感激。
“末将谨遵大都督将令。
开春之前末将定会实施坚壁清野。
如果百姓来不及春收。
那么末将就会把冬小麦全部烧掉。
不会给建奴留下一粒粮食。
只是……
只是这样一来压力就全都来到了大都督您的肩上!”
人心都是肉长的。
沈战给了王承胤诸多的好处,还让他远离战争。
即使是王承胤这种明哲保身、唯利是图的武将也多少有一丝感动。
沈战用力地摆了摆手,表示他真的不怕建奴。
“王总兵尽管放心,本将自有安排。
工部6000人日夜赶制枪炮。
只要那多尔衮敢来,本都督一定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
“噢,那感情好!”王承胤若有所思地说道。
沈战那个【抄家王+杀神】的外号王承胤是听说过的。
此人有钱有手段,若是真的无底线使用钞能力造枪造炮。
那没准真能给多尔衮一个深刻的教训。
不是大明的火器不行,而是很多银子压根就没花在火器上。
真要是沈战舍得花百万两白银打造出一支精良的火器部队。
别说多尔衮了,换成谁也吃不消。
正事谈完,该到了回家的时候了。
“恭送大都督!”
“恭送大都督!”
在宣府镇一群武将的送别声中,沈战踏上了回京之路。
沈战的大军从张家口堡返回京师需要六天的时间。
但是这一次出征的战报却提前四天送回了京师。
“啊!”崇祯皇帝读完沈战发给他的战报后当场便打翻了一方名贵的砚台。
激动的!
看看沈战在战报中写了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