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阳光洒在皇宫朱红色的墙壁上,为原本庄严肃穆的氛围增添了几分暖意。然而,那张新张贴的金色告示却在一片静谧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改革后的首次科举考试即将举行”,短短一行字,却如同一块巨石,在平静的湖面上砸出层层涟漪。一些官员低声议论,神色各异,有担忧,有不屑,更多的是观望。
郭凌峰对这一切心知肚明,他站在御书房的窗前,目光深邃,仿佛能看透那些人心底的算计。他轻轻转动着手中的玉扳指,那是皇上御赐之物,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
“大人,一切准备就绪。”谋士刘先生躬身说道,语气恭敬,但眼中却闪烁着一丝担忧,“只是,这次考试,只怕那些人不会善罢甘休啊。”
郭凌峰微微一笑,转身拍了拍刘先生的肩膀,语气坚定:“放心,我意已决,绝不会让那些腐朽的规矩阻碍大梁的未来!”
考试当日,考场外人头攒动,气氛却异常肃静。考生们个个面色凝重,步履匆匆,与往日那些谈笑风生的世家子弟判若两人。
郭凌峰身着官服,亲自担任主考官,他目光如炬,巡视着考场,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深知,这场考试不仅是对考生的考验,更是对改革成果的检验。
考场内,考生们奋笔疾书,沙沙的落笔声仿佛一首紧张的交响曲。一个身着粗布麻衣的年轻书生引起了郭凌峰的注意。他身形瘦削,却坐姿挺拔,眉宇间透露着一股坚毅的神情,下笔如有神,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此人是谁?”郭凌峰指着那位书生,低声问身边的学政张大人。
“回大人,此人姓赵,是乡野间的一名穷书生,但才华出众,在地方上颇有名声。”
郭凌峰点点头,示意继续巡视,但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赵秀才身上,眼中流露出一丝欣赏。
考试结束后,郭凌峰命人将赵秀才的试卷单独呈上来。他仔细阅读着,越看越是满意。赵秀才的文章观点新颖,见解独到,文笔流畅,才华横溢,更难得的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正直和坦荡,更是让郭凌峰赞叹不已。
“好!好一个赵秀才!”郭凌峰忍不住拍案叫绝,眼中满是赞赏。
然而,正当郭凌峰准备宣布考试结果时,负责监考的李大人却突然慌慌张张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犹豫和不安……
“大人,出……出事了!”李大人满头大汗,神色慌张,说话都有些结巴。
郭凌峰眉头微蹙,放下手中的试卷,语气严肃:“李大人,何事如此惊慌?“
李大人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这才缓缓道出原委:“回大人,阅卷时发现,有几份试卷答题内容几乎一模一样,显然是……是有人作弊!”
作弊一事,自古有之,但这次考试意义重大,关系到改革的成败,郭凌峰绝不允许任何人破坏!他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语气冰冷:“可查出是何人所为?”
李大人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地说道:“这……这几份试卷的考生都是……都是一些官员的子弟,背后势力颇大……”
李大人本以为郭凌峰会顾忌这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谁知,郭凌峰听后,非但没有妥协,反而更加愤怒,他猛地一拍桌子,怒斥道:“荒唐!科举考试乃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岂容他们如此践踏!无论是谁,只要胆敢作弊,一律严惩不贷!”
李大人被郭凌峰的气势震慑住了,他知道这位年轻的改革者,绝非表面上看起来那般温和好说话。他咬了咬牙,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拱手说道:“大人教训的是!下官知道该怎么做了!”
郭凌峰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赏。他知道,李大人虽然之前也曾是那些腐朽规则的维护者,但在他的感化下,已经开始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处理完作弊事件后,郭凌峰决定亲自面试剩下的考生,他深知,单凭一份试卷,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才能。他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挖掘出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
面试在御书房进行,郭凌峰坐在书桌后,目光温和地看着眼前的考生,没有丝毫的架子,仿佛一位和蔼的长者,这让原本紧张不安的考生们渐渐放松下来。
轮到赵秀才时,郭凌峰对他印象深刻,不仅因为他出色的文章,更因为他身上那股不卑不亢的气质。他仔细询问了赵秀才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以及对未来的抱负。
赵秀才的回答真诚而朴实,他来自一个贫苦的家庭,全靠着自己勤奋苦读,才有了今日的成就。他渴望用自己的知识改变命运,更希望能够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郭凌峰对赵秀才的回答非常满意,他鼓励道:“年轻人,你有才华,更有抱负,希望你能保持这份初心,将来为大梁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这样,郭凌峰亲自面试了每一位考生,最终,他选拔出了一批像赵秀才这样真正有才华、有德行的年轻人。他相信,这些人将会成为大梁未来的栋梁之才!
考试结束后,学政张大人来到御书房,他看着郭凌峰,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缓缓说道:“大人,这次考试……”“大人,这次考试堪称百年来最为公平公正的一次!”学政张大人捋着胡须,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老夫执掌科举数十年,从未见过如此清明之景象!这都得益于大人的雷霆手段和英明决策啊!”
郭凌峰谦虚地笑了笑:“张大人过誉了,这并非我一人之功,而是所有参与改革之人的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这证明了我们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百姓渴望公平,国家需要人才!”
“大人所言极是!”张大人激动地说道,“依老夫之见,此次科举改革的模式可作为典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如此一来,必能为大梁选拔出更多优秀人才,振兴我朝纲!”
郭凌峰赞赏地点了点头,心中已有定夺。他召集了赵秀才等新选拔的人才,在御花园中设宴款待。席间,他与这些年轻人谈天说地,分享自己的治国理念,从国家兴衰到百姓疾苦,从廉政建设到人才培养,无所不谈。
郭凌峰的坦诚和博学深深地折服了这些年轻人,他们从未想过,一位位高权重的王爷,竟能与他们如此平等地交流。赵秀才激动地说道:“大人心系百姓,胸怀天下,学生敬佩之至!学生定当竭尽所能,为大梁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好!好!好!”郭凌峰连说三个“好”字,眼中满是欣慰和期待,“我相信你们都是大梁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看着眼前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郭凌峰心中充满了希望。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强大、更加繁荣的大梁正在冉冉升起。
正当郭凌峰准备将这些优秀的人才推荐给皇帝,让他们有机会施展抱负之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御书房,将一封信函呈到他面前,压低声音说道:“王爷,宫外有人送来一封信,指名道姓要您亲启。”
郭凌峰心中疑惑,接过信函,拆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信上的内容不多,却字字诛心,透露出一个令人心惊的信息……
郭凌峰猛地站起身,手中的信纸被捏成一团。他眼中寒光闪烁,一字一句地说道:“看来,有些人已经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