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腔—废话》
太极推云掌未翻,春风化雨话连环。
雷霆偶作琵琶语,玉尺虚量山海宽。
青衫已纳乾坤袋,白纸能容日月丸。
若问改制沧浪事,且看沧浪自转弯。
……
一场声势浩大的企事业单位改制大会,在赵立春的强势下,就这样龙头虎尾的结束了。
赵立春同志坚守党性,始终坚持‘四我原则’,收到了广大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何为四‘我’原则?
即:我传达、我宣布、我认为、我决定!
赵副省长的‘春风和煦’、‘有理有据’,让广大与会代表‘心悦诚服’。
改制会后,赵副省长亲自记者招待会,就各项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解答。
……
发布会现场——
赵立春正襟危坐在‘深化体制改革 激活发展动能’的红色横幅下,面前摆着二十七个话筒。
发布会现场主持人李达康朗声道:“下面进入媒体和与会代表问答环节,请举手提问。”
汉东电视台记者喻文波站起身问道:赵省长,光明服饰厂作为老国企,改制后要面临的是生产规模扩大,但是职工人数却要减少的的问题。”
“这样的改制是否会影响生产效率,希望您能够为我解惑。”
“还有…”
赵立春微笑着抬手打断道:“我看这位记者同志提的问题…就非常及时嘛。”
“首先,我要再三强调,关于光明服饰厂改制工作,我们始终坚持既要算好经济账,也要算好民生账。”
“既要把握改革的时度效,也要注重职工的获得感。”
“改制后的新光明服饰厂,在原则上要始终贯彻落实‘建设严格遵循\"三同步\"原则’!”
“即:生产设施与生活设施同步规划,硬件升级与软件优化同步推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至于具体细节嘛...”
赵立春随手翻了翻手中的讲话稿,装模作样道:“我们改制领导小组的刘副组长,下个月会带队考察。”
本台记者喻文波闻言满脸黑线,心道:“哥们儿,玩儿呢?”
“这不…说了等于没说嘛”
京州市电视台记者柳如烟媚眼如丝道:“赵副省长~”
“我是如烟啊,您还记得我嘛?”
赵立春看了她一眼,心中自然是记得。
这小娘皮之前借着拍摄政府工作纪录片的光景,一直对自己眉来眼去的,前世都差点儿着了她的道。
幸亏这一世立春同志只想安安生生往上走,于是皮笑肉不笑道:“哦…不记得了!”
柳如烟闻言笑容僵在了脸上,身旁的同行们也都各自发出嘲弄的笑容。
她秀眉微蹙不爽道:“关于您说的汉东大学校企脱钩的事,是否会引发教职工争议?”
“比如校办印刷厂200名合同工...”
赵立春微笑道:“这个问题也很有深度啊。”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教育系统改制是盘大棋。”
“既然是一盘大棋,那就必须时不我待地落子布局,才能找准棋路,下盘好棋。”
“我们既要打破\"等靠要\"的旧思维,又要筑牢\"放管服\"的新理念。”
“关于你提到的具体单位,我可以明确三点!”
“第一,改制必然伴随阵痛!”
“第二,改制必须依法依规!”
“第三,改制终将实现多方共赢!”
随即闭口不谈,只是默默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随后晃了晃自己手中的茶杯淡然开口解释道:“大家看。”
“就像我手中这杯茶,温度太高会烫嘴,温度太低没滋味。”
“我们要找到最适宜的入口温度。
“改制工作,亦是如此。”
此刻台下已经开始有记者翻白眼扶额。
林城日报记者王钢铁起身询问道:“尊敬的赵省长。”
“我昨天刚从林城赶来,最近我们林城那边的改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自打之前市直国营的林城煤矿,划转省能源集团后,退休职工工资已经断发三个月...”
赵立春闻言一顿,伸出手指轻敲桌面。
“这位记者同志,你可能不太了解国企改制的复杂性。”
“我可以打个比方,改制就像给行驶中的汽车换轮胎,既要保证车辆不熄火,又要完成轮胎更换。”
“具体到林城煤矿的情况…你应该去咨询你们林城市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同志。”
“我虽然是副省长,但是毕竟主要职务是京州市市长,这林城市的市,并不在我的管辖范围之内。”
王钢铁闻言一顿,有些不死心道:“可是赵省长,省里的改制工作…是您全权负责主抓的啊,您这话…”
赵立春挑着眉头深深看了他一眼,平静道:“你然如此,我给你一个回答。”
“省国资委会成立改制工作‘回头看’专项督导组。”
“后期工作人员,将按照‘新老划断、分类施策’的原则,对历史遗留问题采取‘一企一策’的解决方案。”
“当然,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春天播种不可能秋天就收获两季稻谷。”
“好了,下一个问题!”
说完,赵立春虎目微缩,深深看了一眼旁边的李达康。
主持人李达康同志心中自然瞬间秒懂自家老领导的意思,赶忙刻意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
“时间紧迫,赵省长还有一个紧急会议要参加,最后一个问题。”
东南周报记者天佑刚出口:“有传言说部分改制企业存在...”
然而赵立春却突然起身道:“哎呀,不好意思,时间关系,我可能要提前离场了。”
“我最后——强调三点!”
“第一点,改制是手段不是目的。”
“第二点,改制是过程不是结果。”
“第三点,改制是机遇不是负担。”
“我们既要做好改革的减法,更要做好发展的加法,最终才能实现民生的乘法!”
“时间有限,我就不展开讲了,幸亏各位同志了,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说罢,赵立春微笑起身点头示意后,龙行虎步的离开了。
台下瞬间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瞬间把记者和参会代表搞的一脸懵逼。
这都什么和什么呀?
这就鼓掌了?
然而高育良却是微微一笑,他只是简单扫视了一眼就发现了端倪。
台下那些来自四面八方每一个犄角旮旯里的人,全都是来自京州市市政府,以及京州市各单位的工作人员。
“老领导…还是有一套啊。”
当然,在这些掌声掩盖一切的同时…
某些光明服饰厂职工代表突然举起的‘我们要吃饭’标语…才刚刚拿起,就被早早盯上他们的会场安保人员迅速挡下。
当然,这不重要,没有人会管他们的死活。
……
高育良等汉大一行人也准备散会离场,可就在此时,那帮不死心的记者,却如同闻见血腥味的鲨鱼,一个个游弋而来,堵住了他们的去路。
“艾进步书记,请问您对此次汉大改制的事有何看法?”
“正强校长,改制对汉大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张雪枫处长,您认为改制会影响汉大明年的招生工作和研究生招录情况吗?”
“张三教授,请您从法律条例上给我们分析一下此次改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高育良教授,作为汉大政法系主任,您的政法系即将升格为汉大政法学院,请问您对此有何感想?”
艾前进、正强、张雪枫和张三四人对视一眼,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后齐刷刷看向高育良。
或向他努努嘴,或向他点点头。
总之大概意思就是:这都是你踏马惹出来的事儿,别找上我们啊!
高育良赶忙停下脚步,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他知道自己避无可避。
于是眼珠子一转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记者朋友,大家稍安勿躁。”
“改制之事复杂多变,犹如千丝万缕交织在一起的线团。”
“就汉大而言,改制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
“政法系升格为政法学院,这是一种积极的变革,意味着更多资源的汇聚,更高质量教学的开展。”
“但不可否认,其间定会面临挑战,无论是招生方面还是学科建设。”
“不过,只要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谨慎对待每个步骤,相信定能平衡利弊。”
一旁的艾进步听着高育良也说起了废话文学,一阵脑瓜瓤子疼,赶忙强打笑容‘附和’着点头,补充道:“是的,育良同志这句话说的对,这也是我们党委一直在努力把控的方向。”
众记者还想再追问,这时保安过来维持秩序,以保护高校领导安全为由,驱散了人群。
高育良等人松了口气,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后,便快步离开。
而那些记者只能无奈地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无奈叹气。
刚一出京州宾馆大门,高育良就被艾前进抓住了左臂,被正强揪住了右手,被张雪枫掐住了左腿,又被张三踩住了右脚。
“额…四位哥哥…这是…何意啊?”
四人齐齐坏笑道:“你把我们卖了,还让我们给你数钱?”
“门儿都没有啊!”
随后艾前进作为汉大党委书记,现场召开‘临时党委会’,并宣布:“哥几个!”
“把育良给我架回去捆起来审!”
“今天他要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这事儿没完!”
……
高育良顿时哭笑不得,大声喊道:“几位老哥,这可是大街上,咱们这么干不合适吧。”
艾进步哼道:“有啥不合适的?”
“谁让你悄悄咪咪把我们往火坑里推呢?”
“好小子,我之前和强子都答应你让政法系慢慢独立出来了,结果你小子倒好,这是搭上赵副省长的线儿了?”
“就这么迫不及待和我们分家?”
“我告诉你,门儿都没有!”
正强也跟着说道:“就是!”
“平常看着你小子文质彬彬、人模狗样的,没想到肚子里一肚子鬼水。”
“今天得好好教训你一下。”
几个人半拖半拽地,居然一路把高育良带回到了汉东大学艾前进的办公室。
面对如狼似虎的几人,高育良无奈地叹气道:“我说几位大哥,其实我心里有数着呢。”
“咱政法系改成政法学院,以后好处肯定不少。”
“再说了,我高育良生是汉大的人,死是汉大的鬼…呸…死人。”
“你们好好想想,我上来了,能忘了你们几位老哥嘛?能忘了咱汉大的同志们嘛?”
“为人师者,谁不希望桃李满天下?”
“即便政法系独立出来了,那不也是汉大的徒子徒孙嘛。”
“开枝散叶、强干强枝,这可是好事啊。”
“而且…这不就比之前预计的快了个一两年嘛,无伤大雅哈哈…无伤大雅。”
张雪枫不屑地说:“伤尼玛个头!”
“老高啊老哥,净扯些有的没的。”
“你要想另起炉灶单独干,兄弟一场,我们不拦着。”
“可是这么快的节奏,影响汉大招生怎么办?”
“我告诉你,谁影响我招生,我就弄谁,天王老子来了,也一样。”
高育良双手合十作揖道:“雪枫兄息怒,我岂会不知其中利害。”
“我早有计划,虽说节奏加快,但前期宣传做得好,不但不会影响招生,反而会吸引更多优质生源。”
众人听闻此言皆露出疑惑之色。
高育良接着说:“咱们可以打出特色牌,强调政法学院的独立性带来的专业性优势。”
“还有,至少三年内,政法学院还是挂在汉大门下的,并且刚刚赵副省长不是承诺了,会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
“等资金就位,加大奖学金力度,对优秀学子报考更具备吸引力。”
“三年时间政府全力支持汉大,汉大侧重政法”学院,等时机一到,政法学院即便独立了,也会反哺汉大。”
“新开设的政法学院,肯定短时间内还不够资格,不能设置研究生培养的点儿。”
“到时候咱们签订研究生招录对口协议,政法学院的优秀学子,还可以到汉东大学深造嘛。”
艾进步摸着下巴思考片刻后说:“听起来倒是不错,但你小子…真能做到吗?”
高育良胸有成竹地说:“那是当然,请苍天、辨忠奸!”
“育良我是什么人,几位哥哥心里有数。”
正强听后微微点头:“要是真能这样,倒也算可行。”
“唉…真是便宜你小子了!”
张三在旁补充道:“那可得尽快落实,总之一句话,到时候优秀毕业生考研,我们法学系要占一半!”
高育良忙不迭点头称是。
众人见他态度还算诚恳且计划也算周全,也就渐渐放下了心中的‘芥蒂’。
毕竟大势不可逆,虽然多少有些不爽,但毕竟是自家兄弟,又同为教育者,自然明白改制的好处大于坏处。
高育良摸了摸自己的心口,心中也是有些无奈。
心道:“哥哥们,原谅我吧。”
“我也想好好教书育人,可是毕竟政坛对我来说…更加的海阔天空嘛。”
“等时机一到…弟弟一定把你们都捧成教育界的泰山北斗,世世受学子们香火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