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
宋瑜出来做总结。
他的总结,更像是刘备势力目前的科技发展汇总。
首先是农业方面,这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第一个,工部改良了曲辕犁。”宋瑜说着举出一张图纸:“诸位可以看一下,有些同僚可能已经见过了。这种新式曲辕犁已经在三年前投入使用,相较于第一版,这一版的曲辕犁更省力,效率提升了一成左右。”
“然后就是耧车,工部也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播种的行数和均匀度,提高播种效率和质量。”
刘平对这个还是很满意的。看似每一样都只是提高了一点点生产力,提高了一点点生产效率,提高了一点点产量。
但,正是这一点点的提高,积少成多,才让如今普遍亩产两石多的情况下,让刘备势力内,亩产可以平均达到三石半。
除了这两个之外,工部那边还有旱车和筒车,都是用来灌溉的好东西。这些也都是经过进一步改进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尤其是在益州南部、乌戈郡、安南郡这些地方,应用的很是广泛。
最关键的是,这种调节水资源的工具,让很多原本不具备成为农田的地方,也能成为耕地。
“工业技术这方面。”宋瑜继续说道:“首先是冶铁技术的革新。在丞相的帮助下,工部设计了全新的炼铁高炉。”
其实就是在刘平的建议下增加了高炉的高度和容积。
“工部在这个技术上,又改进了炉衬材料,让其能够承受更高的温度。这让吾等铁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巨大提升。”
......
宋瑜的汇报一直持续了三天,各种层出不穷的技术看得人眼花缭乱。有些很有实用性的,已经投入使用了。有些则非常有想象力,但是没什么卵用,一看就知道是田行的手笔。
但是田行这人的想法虽然吊诡,但是确很重要,很多科研工作都是这样的,很可能研究成果要在很多年之后才能真正投入使用。
比方说,打火机比火柴更早被发明出来,但很明显打火机一开始并不适合大规模投入使用。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工部拿出来的东西,让刘平都觉得很是惊讶。他虽然实在的感受到了如今刘备集团技术的发展,但没想到会发展的这么全面。几乎涵盖了农业、工业、材料、化工等多个方面,而且每个方面都取得了让人震惊的成就。
除了上述提到的,最让刘平关注的有几个方面。
首先是机械制造方面。
刘平之前让田行他们研究如何利用那个蒸汽机原型机搞一些蒸汽动力的设备出来。他们应该还有技术没有攻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搞出了新花样。
准确的说就是,刘平建议他们用蒸汽动力,田行则觉得就是换个动力源的问题。一个持久、稳定、昼夜不停地动力源。
那么除了蒸汽机,其他的也行啊。
比方说水力、风力。
所以,田行在自己那个原始的、无聊的手摇电风扇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发明创造。
最终搞出了水力大型磨面机、风力大型磨面机。
利用水轮、风车驱动的大型磨面机,能够同时带动多个磨盘高效运转,极大地提高了粮食加工效率,为粮食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便利。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田行发散思维,又搞出来了水力驱动的纺织机。这个是刚弄出来的还没投入使用。但是这个技术的前置技术已经投入使用了,那就是脚踏式纺织机。
脚踏实地纺织机的好处太多了。
传统手摇纺织机需要一手摇动手柄,一手辅助操作纱线,手脚难以协调配合,生产效率较低。而脚踏式纺织机通过脚踏板驱动机械运转,解放了双手,使其能够专注于控制纱线、调整织物的编织,操作更为流畅,大大提高了纺织效率,产量可以提升数倍。
手摇纺织机持续摇动需要耗费大量体力,长时间工作容易使人疲劳。脚踏式纺织机利用腿部力量驱动,腿部肌肉比手臂肌肉更为强壮,且在踩踏过程中可借助身体重量,操作起来更省力,能让纺织工人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降低劳动强度。
脚踏式纺织机能够使纺织过程更加稳定、均匀,减少纱线的粗细不匀和织物的瑕疵,从而织出的布料纹理更加规整、紧密,质量更高,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也能满足更高端的消费需求。
脚踏式纺织机的操作原理相对简单,新手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和练习,就能熟练掌握,这使得其更容易在民间推广普及,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纺织生产中,增加就业机会。
而且,这也让刘平设想的建设纺织工厂,有了设备上的基础。接下来就是解决原材料问题就行。
除了这些之外,工部还搞出来了一个全新的浑天仪。这个浑天仪也不是凭空就搞出来的,也是有前置的技术积累。
这还是多亏了刘平。
在刘平的帮助下,田行制作出了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水准仪。
虽然这个水准仪很简陋,但以目前的精度要求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使用了。制作起来其实也不复杂。
如今的技术储备也足够。
靠着水准仪、卡尺的精确数据,田行攒出来了一台全新的浑天仪。
结构更加精巧复杂,观测精度大幅提高,为天文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强大的观测手段。
这东西如今就放在翰林院里,根据高诱他们的说法,有了这个东西,他们可以重新修订历法,让历法更加准确。
刘平不同这个方面,但是也清楚历法越精准,对农业生产就越有利。
然后蒸汽机方面,虽然田行他们没有搞出来蒸汽汽车、蒸汽火车这些东西。但是宋瑜这个实用达人,显然不可能放任这么个好玩意闲着的。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宋瑜给了田行一个建议,让他弄一个蒸汽抽水的装置。最终,蒸汽机的第一次实际应用出来了,给矿山的矿井抽水。有效解决了矿井积水的问题。
除了机械制造方面,还有一个点,那就是煤炭。此时的煤炭大多数都是用来炼铁的,但也不是没有人拿来当柴火用。
但是小时候点过煤球的都知道,这东西容易中毒。
尤其是冬天的时候,门窗紧闭,用这玩意在家里取暖,就等于是慢性自杀。慢慢地也就没什么人用了。
但这个东西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容易保存、耐烧等。田行一直想解决煤气中毒的问题。
刘平给他的建议是,脱硫。
其实煤炭脱硫主要是硫会腐蚀设备,并不是煤气中毒的主因。但是刘平并不知道,他只是知道有煤炭脱硫的技术。
而且这个技术还很好实现。
利用煤炭与其中含硫杂质的密度差异,通过重力分选来去除部分硫。首先,将煤炭破碎成较小颗粒,一般控制在几毫米到十几毫米大小。
然后准备一个较大的水槽,将煤炭颗粒放入其中,同时加入适量的水和一些助沉剂,比如黄药,它能增强含硫杂质的亲水性,使其更容易下沉。接着,充分搅拌水槽中的混合物,让煤炭颗粒和杂质在水中充分分散。
由于含硫杂质密度相对较大,在搅拌停止后,会逐渐沉淀到水槽底部,而煤炭则会相对悬浮在水中上层。最后,通过过滤或虹吸等方式,将上层相对脱硫的煤炭收集起来,晾干后即可使用。这种方法设备简单,成本较低,而且也没什么技术可言。
这样的脱硫肯定是不充分的,但也比直接用强。
真正减少煤炭中毒的是刘平另外一个小建议,那就是制作蜂窝煤。这玩意也简单,制作模具就行,可以用水力、风力、蒸汽动力来制作。
今年冬天,这个蜂窝煤在凉州和长安卖的非常好,是商业运营司新的现金独角兽。
最关键的是,因为蜂窝煤,今年冬天冻死的百姓少了五成,虽然避免不了有人煤气中毒嘎了,但整体比之前好太多了。
在蜂窝煤之后,工部又革新了造纸术和制陶技术。
这两个部分,刘平连着煤炭脱硫技术一起,都给划归到了化学技术上面。宋瑜等人虽然不太明白,但也没有多问。
改良后的陶瓷窑炉采用了更科学合理的通风和控温系统,使窑内温度分布均匀,从而能够烧制出质地细腻、色泽鲜艳的高品质陶瓷制品。
同时,通过研发新的陶瓷釉料配方,成功生产出具有特殊功能的陶瓷,如用于冶炼行业的耐高温陶瓷,以及用于建筑和日常生活的防水陶瓷,拓展了陶瓷的应用领域。
造纸工艺这方面,通过优化造纸流程,增加打浆环节,使纸张纤维更加均匀细腻,极大地提升了纸张的强度和书写性能。此外,开发出麻类纤维与树皮纤维混合使用的新原料配方,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进一步改善了纸张质量,满足了书籍印刷、官府公文书写等多领域的更高需求。
目前整个刘备势力已经完全纸质化办公了。
不光如此,商业运营司的纸张业务已经做到了全天下,只不过现在产量暂时还跟不上,收益并不大,但是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