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府,刘备从糜夫人的床上醒来。
昨天他并没有在虞夫人那里留宿,反而来到了糜夫人这里。糜夫人虽然出身商贾之家,但从小就延请名师教导,也是培养的知书达理,性格温顺。
再加上出身的原因,打小就性格坚韧,且有商人独有的圆滑。因此相较于其他的妃子,刘备最喜欢的就是这糜夫人了。
第二喜欢的是吴夫人。
只不过因为吴懿参与了之前的事情,刘备现在也不怎么去吴夫人那里留宿了。
“大王,今天也要很辛苦吗?”糜夫人柔柔的说道。
刘备笑了笑回道:“已经习惯了,而且军政大事都有德安和云长看着,孤也不是太辛苦。”
“关将军和德安叔叔的确是大王的左膀右臂呢。”糜夫人笑着夸赞了两句。
你看,这就是糜夫人的不同之处。她称呼关羽等人永远是带着官职的,称呼刘平、刘德然他们都是叔叔。不像虞夫人,全都是直呼其名,虽然没什么问题,但是潜移默化的就会让刘备觉得,糜夫人是真的尊重他这些老兄弟。
刘备是什么人?
那是真的觉得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男人。糜夫人只是称呼上的一点区别,就能更得刘备的欢心。
更何况她还不止这些手段呢。
“哈哈哈,孤得云长和德安,如鱼得水尔。”刘备哈哈大笑起来。
见刘备如此开心,糜夫人又说道:“大王,妾身很久没有见过家人了呢,想见见他们,您觉得可以吗?”
“哦?那自然是可以的。这样吧,你准备一下,这还在年里,晚上搞个家宴,都热闹热闹。”
“谢谢大王。”
“大王,您真好。”
刘备神清气爽的离开糜夫人这里。
如今是休沐期,刘备正好处理一下去年年底积压的一些政务。很多政策、决策都需要他点头,刘平几乎每天都派诸葛亮来催。
今儿个刚到地儿,就看到诸葛亮已经在候着了。
“孔明,你这么早啊?”刘备非常喜欢诸葛亮这孩子。
刘平也跟刘备说过,这诸葛亮是他选的继承人之一,甚至顺位还在荀彧之上。按照刘平跟他说的意思,等刘平退下去之后,先是让荀彧过渡几年,再让诸葛亮接手整个丞相班房。
一开始刘备不理解,诸葛亮才多大啊,怎么刘平这么看好他。这段时间接触了一下之后,刘备明白了。
诸葛亮是真的省心啊。
年纪轻轻的,稳重、谨慎、聪明、坚韧。最关键的是,他身上有一股跟刘平很像的气息。
那是一天可以工作十个时辰以上还能保持旺盛精力的气息。
在这一点上,诸葛亮人称小刘平。
“属下也是刚到呢。”诸葛亮对刘备拱拱手。
刘备拉着诸葛亮进房门,然后道:“孔明啊,孤听你家先生说,你开春就要成亲了?”
“啊?”诸葛亮没想到刘备跟他聊这个,有些接不上话。
“啊什么?”刘备笑了笑:“你这个年纪也该成亲了。可惜了,孤没有合适的女儿,不然的话肯定要让你做孤的好女婿了。”
“大王谬赞了。”诸葛亮有些尴尬。毕竟年龄不大,聊到这种话题,面皮子上还是有些挂不住的。
刘备摆摆手,继续道:“听说是荆州黄家的女儿?很难得嘛,你家先生会让你娶世家女。”
“先生说,那女子是亮的良配。”诸葛亮解释了一句。
“德安选的嘛,肯定是没问题的。”刘备调侃了一句。
诸葛亮没法接这个话。
其实刘平给诸葛亮,找了荆州黄家女做妻子这事儿,也是刘备支持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荆州。
刘表来信曾经言明,如今荆州的军政大权都在蔡家、蒯家等世家手里。但是同样的也有黄家等世家并没有身居高位。
按照刘表的意思是,刘备可以结交这些人,让日后兼并荆州的时候可以少一些阻力。
刘平也看了刘表的信,当时就想到了让诸葛亮抓紧结婚,先跟黄家做了亲家再说。
诸葛玄还为此专门跑了一趟荆州,黄家得知是来求亲的之后,还是比较欢迎的,在得知是给诸葛亮求亲之后,那就更欢迎了。
几乎是当场就定了下来。
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点,那就是诸葛瑾还没成亲呢。得先等诸葛瑾成亲。
诸葛瑾也说好了媳妇儿,但是因为他一直在乌戈郡呢,所以还没结成婚。诸葛瑾的媳妇儿,也挑选的让众人意想不到。
是糜家女儿。
糜竺的另外一个妹妹。也就是说,诸葛瑾跟刘备两个人,算是连襟。也正因为这层关系,刘备才会跟诸葛亮聊他的婚事。
“你家兄长打算什么时候成亲啊?”刘备坐下来,开始处理政务。
诸葛亮想了想回道:“今年吧,不是说回来述职嘛,叔父的意思趁着回来述职,让大兄把婚事给办了。”
“是这个理,老拖着也不好。”刘备点点头。
“大王,您别光跟属下聊天啊,您手里那卷宗该翻页了。”
“哎,你不懂,孤这是要看的仔细一些。”
......
成都大学。
因为过年了,如今成都大学里并没有太多的学生。只有极少数不回家的人,还在学社里。
董川带着一个食盒,走进了成都大学。如今董川还是成都大学农学专业的讲师,他今天过来,也是因为有一个他很看好的学生,并没有回家过年。
学社有专门的宿舍区,董川轻车熟路的来到这里,刚到宿舍区门口,就看到他要找的人。
“公琰,这么巧,这是要出去?”董川笑着给那人打招呼。
被称为公琰的人,身长七尺有余,面容宽厚,一双眼睛透亮,看着就是个心有沟壑之人。此人乃是零陵湘乡人,名叫蒋琬。成都大学招生的时候,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成都大学。
其实他本意是要参加科考的,但是在做了一些了解了之后,决定先考入成都大学,学几年再说。
也是在求学的过程中,蒋琬跟董川两个人产生了友情,可以说是私交甚笃。
董川比蒋琬大三岁多一些。
“公琰见过先生。”蒋琬看到董川过来,连忙拱手。
董川摆摆手:“都说了,平日里你我兄弟相称便是。”
蒋琬却摇摇头说道:“哪有这个道理。”
“哎呀,随你了。”董川无所谓的说道:“知道你没回去,某去酌君酒楼买了四个好菜,咱们小聚一下?”
蒋琬愣了一下,然后道:“也好。”
“那就去我那吧。正好介绍几个人给公琰你认识一下。”董川乐呵呵的说道。
“哦?还有何人?”
“某的几个同僚了。”
“好!”
董川家里。
他住的是单位给分的房子,一个小院子,一个主厅,一个卧室,一个餐厅,一个厨房。
地方不算多大,但是招待朋友还是没问题的。
今儿个来这里的,除了蒋琬之外,还有马良、司马懿、张既、徐干等人。
一共十来个人,都是丞相班房里的年轻人。
蒋琬到了之后,显得有些拘谨。好在有马良在,两人都是荆州人,天然上便亲切一些,又有董川调和,所以众人相处的很是愉快。
“你们说,咱们什么时候才会动武?”说话间,司马懿一脸期待的看着众人问道。
这里面除了马良和蒋琬之外,都是他的前辈。
听到他这么问,生性谨慎的董川提醒道:“不谈公事不谈公事。”
毕竟蒋琬还在呢,他说到底也只是成都大学的一个学生,还不是刘备势力的自己人。
司马懿笑着说道:“吾等就是闲聊嘛,不如咱们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呢?”
听到这话,其他人也有些动了心思。
董川想了想,点点头,然后道:“仲达你素来机智,你觉得呢?”
“五年之内。”司马懿自信地说道。
董川不置可否,又看向了其他人。
徐干觉得随时都可以,张既等人则觉得快则五年,慢则十年。毕竟刘平现在的施政思路他们都很清楚,觉得刘平短时期内不会让汉王动武的。
马良则跟司马懿想的差不多,也觉得五年之内。
“如今汉王已经有了东征的实力,也有了鲸吞天下的本钱。只不过现在是丞相在压着,但是说实话,如今就如吾等这般的年轻人,谁不想立功啊?军中就更不用说了。”
“理想状态下,丞相他们肯定是想再等等的,但现实情况是,下面的人不一定愿意等。”
司马懿快速说着自己的看法。
马良也跟着附和道:“某跟仲达的看法基本上一样的,除此之外还要补充一下某的看法。某从荆州来,如今荆州和扬州基本上已经稳定,但是荆州牧和孙坚的矛盾也浮出水面。”
“用不着几年,荆州和扬州肯定会爆发战争。一旦荆州和扬州出现动乱,盘踞在中原的袁术不会坐视不管的。”
“某的判断是,大概率会因为荆州扬州的矛盾,导致天下再一次大乱。到时候朝廷肯定是处理不了的,汉王必然要出来弹压天下。”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不想东征都不行了。”
张既却皱着眉头说道:“有件事你们想过没有,如今陛下还在洛阳.....说句犯忌讳的话,洛阳不出问题的话,汉王一时半会儿不会主动出击的。”
“至于荆州和扬州的矛盾,某倒是觉得不会扩大范围。长安和上庸一线,吾等囤积重兵,袁术不敢轻易南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