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邵家庄,一望无垠的全是白色,雪花随风翻滚,邵明珠与王浚并肩漫步在田间的小道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拉出两道长长的影子。
邵明珠望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微微皱起眉头,对王浚说道:“司空大人,如今这关中的灾民安置问题,实在是头等大事。这十多万灾民聚集在此,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民变啊。”
王浚神色凝重地点点头,说道:“子卿所言极是,不知你小子对此有何打算?”
邵明珠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伯伯,小子是这样想的。我想把一部分灾民送到幽州去,补充那边的人口。灾民队伍中的青壮年筛选出来,送到幽州去当兵或者从事生产。您也知道,等土豆玉米地瓜在幽州全面铺开,幽州就不缺粮了,可人口却是重中之重。”
王浚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说道:“此计甚妙!那剩下的灾民呢?”
邵明珠接着说:“剩下的孤儿寡母,就地安置一部分。邵家庄跟杨庄有不少的光棍娶不上媳妇,将这些女子嫁给当地的光棍,也算是两全其美。小子在密云的封地也可以安置一部分灾民,其余剩下的就留在邵家庄和杨庄,就地安置。”
王浚连连点头,说道:“子卿考虑得甚是周全。那这些就地安置的灾民,又该如何安排?”
邵明珠目光坚定地看向远方,说道:“我准备以工代赈,在邵家庄和杨庄兴修水利工程。洛阳挨着黄河,这周边水网密集,沟壑纵横,如果把水利设施完善一下,来年的粮食产量想必会多一些。而且邵家庄的作坊也可以扩大一下规模,正好需要大量的人手。”
王浚一听,拍手叫好:“此计真是妙极!如此一来,既能解决灾民的安置问题,又能为农业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邵明珠苦笑一声,说道:“王大人过奖了,这也是无奈之举。只是这筛选灾民的工作,还需仔细斟酌,务必做到公平公正,不能让灾民们心生不满。”
王浚说道:“这事就交给你小子了,此事需得尽快操办。我这几日就准备回幽州了,到时候灾民就跟我一同走。”
邵明珠说道:“伯伯不在洛阳过完年再走吗?”
“不了,老夫离开幽州的时间太久了,要不是为了让你小子在洛阳站住脚,老夫早就回去了,耽误的时间太久,冀州还有好多事情需要老夫亲自处理。”王浚说完亲切的拍了拍邵明珠的肩膀接着说道“子卿,你在洛阳万事小心,不可在意气用事。陈留王外宅被灾民哄抢,此事虽看似是灾民自发,但满朝文武谁人不知是你的手笔?”
邵明珠故作不解的道:“司空大人这话从何说起?下官一心赈灾,怎会做出这等事?”
王浚看着他,心说这小子还真是死鸭子嘴硬,跟老夫还装便说:“你邵侯爷此次用阳谋算计陈留王,虽让他吃了大亏,但也引起了诸多王公贵族的不满。陈留王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定会伺机报复。此次你虽在灾民中树立了威望,但也得罪了不少权贵。日后行事,还需小心谨慎。”
邵明珠微微点头道:“多谢司空大人提醒,小子自当注意。”
王浚叹了口气道:“子卿,你年轻有为,本是好事。但官场复杂,人心叵测,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之前满朝文武不跟你计较是因为你年岁尚小,但是你若四处树敌,早晚一天你会吃大亏!”
邵明珠见王浚语重心长的告诫自己心中感动便说道“伯伯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小子受教了。”
王浚看着这个年轻后生心中欣慰,对邵明珠笑了笑“也不必给自己上枷锁,年轻人就是要有年轻人的朝气,意气风发,不可暮气沉沉,老夫看重你小子的也是这点,有什么事随时派人来通知老夫,老夫只要活一天便不会让你出事,你是个聪明人,知道分寸。”
邵明珠听完随即给王浚深深行了一个礼“对了,伯伯,这一路上的安全保障也得安排妥当,可不能出了岔子。”
王浚说道:“小子放心吧,老夫自会安排妥当。只是这兴修水利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可不少啊。”
邵明珠说道:“这个我也考虑到了,我会从侯府的库房中拿出一部分钱财,再向陛下跟太傅募集一些。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度过这个难关。”
王浚感慨地说道:“你小子一心为民,实乃百姓之福啊。”
邵明珠摇摇头,说道:“伯伯言重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是这灾民安置之事,还需司空在幽州多多费心。”
王浚郑重地说道:“放心,老夫自有安排。”
等回到侯府,邵明珠立刻召集了赵翔等人,商议具体的安置事宜。
邵明珠坐在主位上,说道:“诸位,灾民安置之事迫在眉睫,今日与王大人商议了一番,大致的方案已经有了,接下来就看我们如何具体实施了。”
赵翔说道:“兄弟,这筛选灾民的标准可得明确,不能让人钻了空子。”
邵明珠说道:“这是自然。身体健壮、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优先送往幽州。至于孤儿寡母,要根据她们的意愿和当地的情况进行安置。”
这时张璞说道:“侯爷,那募集资金的事,恐怕也不容易。”
邵明珠说道:“此事虽难,但也要尽力去做。我先进宫找陛下跟太傅商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实在不行,再想其他办法。”
接下来的日子里,邵明珠等人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一边筛选灾民,一边募集资金,还要安排兴修水利工程的各项事宜。
在筛选灾民的现场,人头攒动,喧闹声此起彼伏。大家一听幽州有活路,全都报名要跟王浚去幽州。
一个灾民喊道:“大人,我身强力壮,能干活,让我去幽州吧。”
另一个灾民也挤上前,说道:“大人,我会木工手艺,让我也去吧。”
邵明珠和赵翔等人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灾民的情况。
这时,一个老者带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走了过来,哀求道:“大人,我这孙儿可怜,父母都不在了,能不能给他一条活路?”
邵明珠看着孩子那怯生生的眼神,心中一软,说道:“老人家,您放心,孩子我们会妥善安置的。”
经过几天的忙碌,灾民的筛选工作终于完成。邵明珠看着名单,长舒了一口气。根据统计一共五万七千名灾民随王浚去幽州生活,其中邵明珠密云的封地安置一万两千人。剩下的灾民中有想回关中的邵明珠也不阻拦,毕竟故土难离人之常情,不愿意走的就留在邵家庄跟杨庄,就地安置。
司马越派人来通知邵明珠说只要灾民不闹事,随他折腾,至于钱粮这块太傅会想办法,只是太傅需要民心,侯爷绝顶聪明知道该怎么做。
然而,就在这时,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
洛阳周边一些大户不愿意出资,甚至有人在背后说邵明珠此举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邵明珠得知后,愤怒不已。
他亲自上门拜访那些大户,说道:“诸位,如今灾民受苦,我们若不伸出援手,于心何安?我邵明珠此举,只为了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绝无私心。而且陛下跟太傅都已经下旨安置灾民,各位也都听说了陈留王的事,到时候各位家里出点什么意外,我邵明珠可无能为力!”
在邵明珠的威胁下,一些大户终于改变了态度,愿意出资相助。
水利工程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灾民们在工地上辛勤劳作,虽然辛苦,但眼中却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