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宝物放到7个人谁家都很有可能不是那么让人放心,所以放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也是极有可能的事。
而宗祠的确符合这样的条件,在大家眼皮底下一般出不了什么大事,加上大家对宗祠存在本能的敬意,在宗祠里作监犯科很难过得了内心这一关。
就像好多二流子、小混混即使为非作歹,但是依然会烧香拜佛敬祖宗。
如此一来,比装监控都有效得多。
“我们可以偷偷地溜进去,拿到了就走,反正到时也不一定有人知道东西不见了,即使后面发现了东西不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我们干的。”施小燕狡黠地说,把这件事当作是一件好玩的事。
离开了之后再回来偷的确不现实,还不如就趁今天干它一票,反正自己又不求其他,只是盗一根针而已。
刘潜此时也顾不上什么江湖道义了,只想把针弄到手。
他们的计划很简单,就是趁着晚上大家熟睡之后去祠堂把针偷出来。
当天深夜,听到客厅的机械石英钟“铛、铛、铛”连续敲了10下之后,刘潜轻轻地从床上爬了起来,然后蹑手蹑脚地朝屋外走去。
刚出大门没多久,施小燕也偷偷地出来了。
两人一碰头,用手势比划了几下之后直奔宗祠而去。
路上,施小燕轻轻地告诉刘潜:“我突然想起来,好像我们宗祠里住着一位孤寡老人,等下我们最好不要惊动了他。”
刘潜闻言脚步一顿,右手摸了摸下巴微微冒出的胡须,接着开口问道:“那我们直接进去岂不是很容易把他给惊醒,而且会不会他直接把大门给关了我们根本没法进去?”
“这,还真有可能,毕竟这大冬天的风这么大肯定得关着门,更何况晚上也没人去烧香拜佛。”施小燕蹙起了秀眉,也感到有些犯难。
实在不行就撬锁?
关键是开锁这种技术自己不会啊,直接砸的话是肯定不行的,看来从大门而入这种常规做法是行不通了,只能不走寻常路了,刘潜暗想。
“不管了,我们先到祠堂那里看看再说吧。”刘潜说道。
于是,他们俩继续悄悄朝宗祠而去。
经过别人家门前时难免会引起看门狗的注意,不过幸好这些狗都认识施小燕,所以没有大声吠叫起来。
光是刘潜一个人的话,即使不被追着跑,也能引起此起彼伏的狗吠声。
十分钟过后,他们俩终于来了宗祠前的小广场。
其实刘潜之前也路过这里,只是没有进去过。
站在广场中,除了能看到这座大祠堂以外,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凉亭较引人注目。
这个凉亭矗立在广场边缘位置,顶上有四个面,由八根柱子支撑着,是典型的江南凉亭样式。
唯一跟一般的凉亭不一样的是,凉亭内悬挂着一个大钟。
而眼前的祠堂,相比一般人家住的石块垒起的或者夯土砌起来的房子,这祠堂算是周围最为气派的建筑了。
虽然也是用石头堆砌而成,但是每块石头都是经过精细打磨,非常平整方正,几乎跟青砖砌出来的效果差不多。
祠堂分前门和后门,前门又由三道门组成,每一道都是对开门。
因为前门都处于关闭状态,所以内部的情景就不得而知,反正印象中里面空间还是很开阔的,纵深较长。
从远处看,顶部呈倒“w”型。
“现在怎么办?大门都锁掉了。”施小燕轻声问道。
刘潜东张西望了一番,然后说:“在里面住的那位老人家房间是靠近哪个位置?”
施小燕挠了挠头,回忆了片刻之后说:“其实我也没怎么进去过,平时都不让我们女孩子进去,我只是偷偷跑进去过几次。好像他是住在前厅的,也就是离大门不远的位置。”
刘潜摸了摸下巴,深吸了一口气说:“那如果我们撬锁的话,很有可能会惊动他。不行,还是得想其他法子。”
“那怎么办?”施小燕显得一筹莫展。
“实在不行就当一回梁上君子吧。咱们就从屋顶下手。”刘潜当机立断。
施小燕一听,顿时眼前一亮:“这个主意不错!听说我们这个祠堂屋顶隔三差五都要修一下,原因是当初建造的时候固定屋顶的木板没有钉子,于是就地取材用竹签作为钉子,长年累月风吹日晒之后容易腐朽。”
商定从屋顶进去之后,他们就到附近拔了一些粗一点的藤蔓,作为攀爬工具。
山里从来都不缺粗壮、结实的藤蔓,所以没一会儿就拔来几根两根手指粗细,柔韧性又还不错的藤蔓。
对准伸出的房梁,刘潜用力一甩,直接把一根藤蔓挂了上去。
刘潜本来是打算让施小燕留在外面把风的,但是架不住她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答应都上去。
3、4米的高度对刘潜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而对于习惯了翻山越岭的施小燕来说也并没有什么难度。
到了梁上之后,刘潜才意识到即使竹签比较脆弱,光靠手肯定是行不通的,得用工具撬开才行。
怎么就忘了顺手带上个小刀什么的,实在不行老虎钳也可以啊,刘潜感到一阵郁闷。
正当刘潜感到郁闷的时候,施小燕从裤兜中掏出一根约莫20公分左右的棍状物。
然后她轻轻一拔,即使天空中没有明月高挂,但依然可以看到一抹亮光。
“喏,这把刀拿来撬竹签绝对没问题。”说着,施小燕把刀递向刘潜。
真是打瞌睡了刚好有人送枕头,刘潜开心地接过小刀,认真端详了一番,高兴之余又想到一个问题:“看这把刀可不像一般的水果刀,你不会是随身携带的吧。”
施小燕非常自然,一副理所应当的表情答道:“是我随身携带的小刀啊,对于我们这些要经常出入山林的人来说,都随身带上一把匕首什么的。”
“我们这里深山老林的,大大小小的野兽可不少,有把匕首在身上,自然安全也就多了一份保障。”
上个学都还得带着匕首防身,可想而知这里的生存环境是多么地恶劣。
刘潜内心也深深地对这里的人们,特别是小孩们表示同情。
当然,这种同情不能直接在施小燕面前表现出来,十几岁的时候正是自尊心非常强的时候,如果直接把对他们的同情表现出来,对于施小燕来说是很伤自尊的事。
只能看以后能不能为改变他们这里的落后条件,作出一点贡献了。
当然前提是他们当地人要有这个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