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是早早地就把二姑叫去,不到日落西山,不放二姑回去。饭桌上,侯家婆婆还总是有意无意提起店里的事情,给二姑找点她店里的裁缝活干,还话里有话地想让二姑去他们自己家的店里帮忙。
一次两次还好,谁也不会在意,可是叫的次数多了,每次还都是耽误半天多,二姑心里就有些过意不去。虽然合伙人嘴上不说什么,但是两个人合伙开店,不能总是把人家一个人晾在店里。于是当侯家人再来叫二姑的时候,二姑就以店里走不开为理由,托故不去了。
二姑借故不去侯家吃饭,帮不上他们的忙,侯家婆婆就不高兴了。于是,她又去找到了大队长家媳妇儿,打算让二姑结婚。
两家定亲的时候,就说定了腊月结婚,现在刚进二月,对方就来说要结婚。奶奶心里有些不舒服,不过难受归难受,她也明白闺女大了,早晚都是要结婚的,也就开始为二姑准备嫁妆。
村里人嫁闺女,自从张家二婶子给二闺女陪送了四套铺盖后,其他人家嫁闺女,也都给自己家的闺女准备了四套铺盖。给孩子们结婚做的被子棉花,奶奶早就弹好了放着,被里被面也都是准备好的。唯一需要准备的,就是为三姑准备出嫁的衣服鞋子。
以前村里闺女结婚,都是向婆家要几身衣服,由媒人带着男女双方去买。这几年结婚,已经都不要衣服了,都是要多少钱的彩礼,衣服是新媳妇儿自己想买什么去买什么。不过出嫁当天的新婚礼服,都是男方家出钱买的。
二月十六,是县城大会,侯家人早就让媒人带话,带二姑去买衣服。恰好二月十六那天,是个星期天,二姑就带上了三姑,打算给三姑买一身衣服,在她结婚的时候穿。
临出门前,奶奶给二姑拿了五百块钱,让她给三姑买了衣服后,再去买些结婚用的脸盆茶壶暖水壶之类的东西,顺便让侯家的拖拉机给捎回来。爷爷赶着小骡子车去县城进货的时候,也能给三姑把陪嫁捎回来,奶奶怕爷爷买的东西不符合二姑的心意,才给钱让二姑自己去买。
三姑虽然在县城上了半年多学,每天都是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没有空闲时间出去逛街。一听二姑要带着自己一起去买衣服,高兴地早早就收拾好了自己去学校的行李,准备和二姑逛完街后,直接去学校。
过了春节以后,学校里高三年级为了补课,一个月只给学生放一次假。平时星期六不是遇到赶集的日子,二姑去学校里接三姑,星期天再把三姑送去学校。遇到镇上赶集的日子,二姑的裁缝店里忙碌,接送三姑的事儿就靠换馍馍回来的爷爷了。
这个星期天,碰上侯家邀请二姑去买衣服,能让二姑置办自己的陪嫁后,还能顺便送三姑去学校,省了爷爷下午再去送三姑去学校的麻烦。
早上出门前,奶奶一再嘱咐二姐,买衣服的时候,让侯家买一身衣服就可以了。自己相中了啥东西,和三姑的衣服,一定要自己出钱,不要让人家觉得带着三姑去,是为了花人家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