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睡不着,躺着咋也睡不着,你跟我说说话吧。”
“不能再给你说话了,越说话你越精神,黑夜里睡不够,你明天到了考场上精神不够,会影响你考试。”
“那可咋办啊,我也想睡,可是我实在睡不着啊。”
这段时间以来,三姑一直憋了一口气,就是想要考上县一中。明天就要考试了,今天晚上翻过来翻过去就是睡不着,听说会影响考试,三姑急得都快要哭了。
“你先别着急,我听俺老师说,睡不着觉的时候,就闭着眼睛数羊,数着数着就睡着了。”
二姑是个什么事情立马从嘴里吐噜出来,从来都不放在心上的人,她没有过失眠的经历。这时想起她中考前夕,老师在班里说的预防考前焦虑失眠的法子,二姑给三姑出主意。
听了二姑的话,三姑闭上眼睛开始数羊。看到三姑不再翻来倒去的,二姑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当三姑的羊数到五百八十一万的时候,窗外远处的村子里有鸡鸣声传来,三姑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三妮儿,起来吧,别人都起来了,一会儿吃了饭该进考场了。”
三姑觉得自己刚睡着,还没有进入梦乡,就被二姑叫醒了。胡乱穿好衣服,迷迷糊糊的跟在二姑后面往外走。
早起的饭,是学生们各自吃各自的,二姑带着三姑去卖早餐的饭店吃饭。给三姑买了一碗汤面条,加了两个鸡蛋。每次家里不管那个孩子考试,奶奶总是给做这样的饭食,预示着考试考一百分。怕饭店里的荷包蛋打碎了,二姑特意要了煮鸡蛋,剥好了皮给三姑放在汤面条里。
要是搁在平时,这样的饭食,三姑几口就能吃下去半碗。今天早上,挑着碗里泛着油光的面条,三姑没有一点食欲。
“二姐,我不饿,吃不下了。”
“还没有吃咋就吃不下了,你先喝点汤,再吃面条和鸡蛋。你今儿个考试,这面条和俩鸡蛋都要吃了,这样你才能每门都能考一百分。”
听了二姑的话,三姑端起碗,勉强把碗里的鸡蛋吃了下去,碗里的面条吃了一半后,又放下了碗。
“二姐,我再也吃不下去了。”
看三姑实在吃不下去,二姑把三姑碗里的面条扒拉到自己嘴里,带着三姑去了考场。三姑进入考场后,二姑就找了个树荫,坐在那里乘凉。
有其他学生的家长是从村里赶来的,围在张家大闺女身边,询问自己家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张家大闺女给估摸一下,自己家的孩子能不能考上一中。
二姑没有过去凑热闹,第一场考数学,是三姑的强项,二姑不担心三姑考不好。还有就是早点不闻不问,到现在进了考场再问学习情况,那不是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月了。
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三姑跟着学生们从考场里出来,看到等在考场外的二姑,上去搂住二姑的胳膊。
“二姐,这次考试的题目很难的,我都不知道做的对不对。尤其是后面的那两个大题,都是拐了好几个弯。你说鸡兔同笼就鸡兔同笼吧,他们最后不问有几只鸡几只兔,他问鸡和兔各卖了多少钱。都做完了我再一次检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少做了一步,赶紧又补了上去,也不知道我做的对不对。”
“啥样奇怪的题目啊?”二姑也好奇。
“一个笼子里面装着鸡和兔子,一共有13个头,42只脚,一只兔子卖三块钱,一只鸡卖两块钱,问一共可以卖多少钱?我开始只算出来有五只鸡,八只兔子。后来检查发现问的是一共可以卖多少钱,才算出了钱数。”
“嗯,做对了,那另一道题呢?”二姑问。
“另一道大题是,在一条四十米长的路两边栽树,每隔2.5米栽一棵树,问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
“这还不好做啊?路的一边是四十米,两边就是八十米,八十除以2.5,最后得数加一,等于33,这道题就是送分题。要是这道题都做不出来,那就太可惜了的了,白白丢了十分。”
不等三姑回答,她旁边的一个学生回答说,这个学生是复习生,对自己的答案很是自信
“我不去这样做的,我是……”
“不是这样做的就是错的,刘清素,你还是班里第一呢,咋到了考场上就犯糊涂了啊?”
那个女生出言打击,在这个班里待了一年,每次考试,不管她们怎么努力,三姑都是第一。这次重要的升学考试,三姑栽倒在一道大题上,让她很是得意。
第二场考试快开始了,学生们还在议论已经考过去的数学,张家大闺女出言打断他们,并安慰三姑。
“数学都考完了,不准备下一科的考试,还在这儿闲聊数学干啥啊?三妮儿,你做的对着哩,一道题有不同的解法,你的解法是对的,没有丢分。”
听到老师的安慰,三姑脸上的神色缓和了一点,跟着其他学生一起,向考场走去。
等到学生们都进了考场,张家大闺女来到二姑身边。
“三妮儿要是发挥正常,她考一中是不成问题的。这段时间她精神有点紧张,总是患得患失的,生怕自己考不上一中。等她再从考场出来了,你不要问她考得怎么样,给她说点别的,转移一下她的注意力,缓解一下她的紧张情绪。”
“我也看出来她紧张了,夜儿个黑夜咋也睡不着,今儿个早上也没有吃多少饭,我都不知道跟她说啥好了,生怕惹到她,影响她考试。”
“不要问她考得好赖,你也不要主动跟她说有关考试的事儿,她提起来了你也要能岔开就给她岔开,不接着她的话茬儿往下说。”
“唉,早知道跟着她来考试这么多事儿,我还不如在家里锄地,叫二哥送她来,也没有这么多的事儿。”
“你不要想那么多,就当平常的来城里,一会儿考试完了,你带着她去吃饭的时候,买点儿她待见吃的东西,多跟她说吃饭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