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老爹给萧天宝递了个眼神,示意他留在前院招呼乔大爷带来的手下,还有那些凑热闹的村民。
自己则陪着乔大爷以及一位看着像师爷的人,前往后院查看葡萄酒。
乔大爷带来的那位师爷一走进杂物间,就开始四处打量。
萧家的这间屋子很是简陋,除了三只盖着大竹匾的大陶缸,便是三十个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小酒坛,整个房间收拾得井然有序。
师爷脸上露出了些许满意的神色,从摆放规整的酒坛里随意挑了两个。
萧老爹把选好的酒坛抱出来,敲开封泥,将里面的酒倒入干净的碗中,请乔大爷和师爷品尝检验。
对于自家酿制的葡萄酒,萧老爹信心十足。
果不其然,品尝完两坛酒后,乔大爷和师爷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虽说酒是随机挑选的,但品质几乎毫无差别,这足以证明萧家葡萄酒的质量过硬。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萧家葡萄酒的口感竟然超过了他们费尽心思从波斯进口的酒,而且价格还更为低廉。
即便算上额外包装以便上架销售的成本,这批葡萄酒的盈利空间依然十分可观!
当然,他们也有所顾虑:这是萧家第一次酿造葡萄酒,其长期保存的性能还不太确定。
所以,这次交易并非全额付款,按照合同,乔家先带走五百斤葡萄酒,仅支付一半的货款。
要是在销售过程中没出现任何问题,剩余款项会在全部售完后结清。
起初,萧老爹对乔家提出的“严苛”条件不太满意,不过想到只有乔家愿意一次性买下所有货物,再加上乔老爷承诺要是今年销量不错,明年还会以可协商价格继续收购,萧老爹斟酌再三,还是决定签约。
然而,乔家此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让萧老爹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但事到如今,他也只能接受。
乔大爷亲自带队前来提货,这让萧老爹想要低调都没办法了。
毕竟乔家的马车来的时候空空如也,回去时却被装得满满当当,这怎么可能逃过村里人的眼睛,更何况前院还有那么多来看热闹的村民呢!
既然没法低调,萧老爹便决定大大方方地把这件事向大家公开。
乔家的马车比萧家自家的小毛驴车大太多了,根本没办法直接开进后院,只能停在小院门口。
等乔大爷和师爷检验完葡萄酒后,萧天宝就带着乔家的工人,一坛接一坛地把二十五坛葡萄酒搬到小院门口,装上马车。
围观的村民们忍不住纷纷猜测坛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
有人猜是腌菜,有人猜是果酱,可就是没人猜到里面装的其实是酒。
面对这种情况,萧老爹索性坦率地告诉大家:“想必大家都听说白沙镇的水果商不肯收购我家葡萄的事儿了。为了不让辛苦白费,我们试着用葡萄酿酒,没想到真成功了。”
乡亲们听了之后议论纷纷,有的恭喜萧老爹转危为安,有的则起哄要尝尝这用葡萄酿的酒。
萧老爹不是小气的人,就让萧天宝抱出一坛酒,给有兴趣的乡亲们品尝。
虽说每人就尝了一小口,但因为今天来看热闹的人很多,一坛二十斤的酒很快就没了。
看着乡亲们一口接一口地喝着葡萄酒,黄氏心里心疼,可脸上还是带着笑容。
值得一提的是,萧老爹拿出来给大家品尝的,不是卖给乔家的那种优质酒,而是酿造后剩下的普通酒。
这普通酒口感并不比优质酒差,只是外观上逊色不少,可即便如此,还是得到了乡亲们的高度称赞。
大家觉得这酒比过年喝的还要好,价格肯定不低,估计每斤至少得几十文甚至上百文。
要是萧老爹知道乡亲们这么想,真不知道会笑成啥样!
就算是这种普通酒,也不是随便就能买到的,这也是黄氏这么心疼的原因。
经过进一步沉淀,这批酒还能分出一些更好的,萧老爹打算把这些酒当作节日礼物,送给像萧正道、萧安民的老师,还有李村长和其他几位村里的老人这些重要人物。
维护这些关系可是必不可少的!
黄氏对府城葡萄酒的市场行情不甚了解,可她清楚自家葡萄酒卖给乔家的价格。
当萧老爹私下告知她时,她着实被惊到了。
由于萧家是首次售卖葡萄酒,萧老爹心里没底,不敢把价格定得过高,毕竟他不确定能否与波斯进口的葡萄酒竞争。
不过,他很感激乔家给予的合作机会,也希望能与乔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所以将价格定为每斤三百八十文,这可比市面上的波斯葡萄酒便宜许多。
萧老爹定下这个价格,除了对自家酿造的葡萄酒信心不足,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先不说他的具体想法,看看葡萄酒送到乔老爷那里后发生了什么。
乔老爷看到书桌上简陋的酒坛子,不禁皱起了眉头。
他原本不相信萧家能酿出好酒,正打算让管家把酒退给萧老爹,可听到“葡萄酒”三个字时,突然来了兴致,便示意开坛尝尝。
他去过萧家,知道他们种了大概半亩地的葡萄。
管家敲开封口的黄泥后,一股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乔老爷顿时来了精神。
还没看到酒的颜色、品尝酒的味道,仅仅是那股香味,就勾起了他的饮酒欲望。
尝过之后,他更是十分满意。
萧家的葡萄酒不仅色泽诱人、口感醇厚香甜,甚至比波斯葡萄酒还要出色。
乔老爷得知萧老爹的报价是每斤三百八十文,再加上一个对乔家来说几乎不是问题的条件,一向善于砍价的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决定按照萧老爹的报价签订了购买这批葡萄酒的合同。
当然,他“精明”的本性未改,在支付方式上,他给自己没能砍价找到了一些弥补办法,这也是为了尽可能降低乔家在这次交易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万一酒有些别的什么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