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天宝曾读过书,还在蜀地老家当过两年掌柜,也算是有过一些阅历。
但在萧老爹看来,这些经历实在不值一提。
在蜀地时,他最远也就到过县城;自从在绿柳村定居后,仅去过两次莱州府城,而且每次都是来去匆匆。
因为见识有限,他的眼界和思维方式都比较简单。
对于乔大爷亲自上门签订合约带来的好处,萧天宝只看到了直接的经济收入,没有深入思考其他潜在影响。
听了萧老爹的话,他也没多想,见家里竹篾藤条存货不多,就叫上萧正道和萧安民一起进山砍伐,补充材料。
自从和乔家签了约,父子三人频繁出入山区。
随着附近资源逐渐减少,他们不得不前往更远的地方,这无疑增加了劳动时间和强度。
看着萧天宝带着两个儿子毫无顾虑地出发,萧老爹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明白不能指望萧天宝复兴萧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孙子们身上,尤其是被了空大师特别提及的萧有为。
考虑到萧有为年纪还小,启蒙教育可能得等到明年春天。
所以,当下最重要的是给大孙子们安排合适的教育。
每次李海泉来访,萧老爹都会打听镇上私塾的情况,还亲自去白沙镇考察。
白沙镇上有三家私塾和一所由赵员外资助的学堂,各有各的特点。
萧老爹对李海泉曾就读的那所私塾评价最高,虽说李海泉自身没取得什么成就,但这并不代表夫子水平不行。
实际上,白沙镇近年来有名的秀才大多出自这所私塾。
当然,这所私塾学费较高,入学要求也很严苛。
萧老爹开始盘算家里的积蓄,除去必要的生活开销,现有的钱要供两个孙子上学确实有点紧张。
不过……
萧老爹的视线落在小院外坡地上的果树上,心底终于拿定了主意。
送两个大孙子去读书这件事,实在不能再耽搁了。
他打算把一些能往后推的开支延迟,趁着私塾秋季扩招的时机,尽快送孙子们入学。
想到这儿,萧老爹放下手中的烟斗,起身朝着放置农具的角落走去,准备拿锄头到田里查看一番。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果实渐渐成熟,他得提前规划好采摘时间。
借助在白沙镇担任二掌柜的李海泉,萧家的果子,除了萧有为和乔念心特意要求保留的几棵葡萄树,其余的都已经找到了买家,就等果实成熟后运往白沙镇售卖。
这样做有利也有弊:好处是萧家不用再亲自去卖果子了,既省了麻烦,又避开了经商的事儿;坏处就是售价相对低些。
不过,对于一心盼着孙子们通过读书踏上科举之路的萧老爹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走到农具角时,他停了下来,瞧见两个废弃的陶盆。
盆里种的不是花草,而是两棵经过修剪的老树。
其中一棵是萧有为没能如愿进山后,让萧安民挖回来的老梅树,另一棵是萧天宝为乔念心找来的老松树。
虽说萧老爹知道这些树的来历,可看到它们如今的模样,还是感到十分惊讶——修剪后的老树看起来更加美观了。
就在这时,萧有为略带自豪的声音传来:“阿爷,这棵是我的,那棵是妹妹的。是我和妹妹一起修剪的,好看不?”
萧老爹低头,看见两个小小的身影正专注地望着他,不禁笑了起来,点头夸赞道:“嗯,确实好看。放在角落里怪可惜的,要不要阿爷帮你们搬到屋里去?”
萧有为迟疑地看了乔念心一眼,然后抬头对萧老爹说:“阿爷,先别碰它们。我想让爹再帮我们挖一棵差不多的树回来,等我和妹妹把新树也修剪成这样,再把我的放到堂屋前,妹妹的放到院门口,肯定会更漂亮!”
萧有为恳请萧天宝等人帮他把这棵老梅树挖回来,其目的在于赚钱,所以需要选一个显眼的地方摆放展示,而不能放在屋内。
乔念心的老松树,是她在坡后的石缝中发现的,之后她央求萧正道帮忙挖了回来。
大家都觉得乔念心只是在模仿萧有为的举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就连萧有为也认为乔念心修剪老松树不过是一时兴起,没对她抱有多大期望。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过乔念心看似随意的一番修剪,这棵老松树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萧有为注意到,乔念心修剪时没有固定的套路,几乎是今天随意剪这里,明天又随机修那里,但过了几天,老松树在她的修整下变得与众不同,甚至比他的老梅树更具趣味。
“阿爷,昨天海泉叔说这样的树或许能值不少钱呢。”
萧老爹正准备拿起锄头去干活,突然听到萧有为的这番话,心里猛地一动,回想起以前在富贵人家见过的盆景,不禁开始认真思考这种可能性。
萧老爹意识到这些树确实有带来经济收益的可能,心想下次乔家来访的时候,也许可以把这两棵树拿出来展示一下。
不过,一想到萧有为一门心思都在赚钱上,萧老爹心里又泛起了担忧。
在他看来,三个孙子都很聪慧,可他格外看好萧有为,毕竟只有萧有为得到了空大师的认可。
好在萧有为年纪还小,萧老爹觉得还有机会引导他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