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柳村离白沙镇不算远,没一会儿,牛车就到达了目的地。
因为今天是白沙镇每月逢八的大集,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萧天宝早早地从牛车上下来,牵着牛慢慢向前走。
他们首要任务是把水果送到水果坊,好在水果坊就在刚进镇子不远处。
这次送来的水果都是萧老爹亲手挑选的,品质上乘,几乎没有瑕疵。
水果坊老板验完货后十分满意,双方很快完成了称重和结账,交易进行得很顺利。
看着老板递给萧老爹的银子,乔念心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村里专门种果树的人家不多,可梨子和桃子的价格却不高。
今天萧家送来的水果比预计的多了不少,足足有五百多斤,可换来的银子却只有五两。
望着水果坊里堆积如山的新鲜水果,再看看萧老爹手中那一小锭银子,乔念心实在难以相信,五百多斤水果竟只卖了这么点钱。
但萧老爹和萧天宝却挺开心,这意味着往年他们的收入更少。
乔念心琢磨着能不能把家里剩下的水果做成果脯卖,她知道果脯的价格是鲜果的好几倍。
她在金光寺的时候吃过慧空从山下买回来的果脯,虽说口感一般,可价格却不低。
不过以她现在的年纪,也只能想想作罢。
她觉得改良果树品种或许更可行,这正是她擅长的领域。
之前她已经做过一些尝试,也让萧老爹有所收获,接下来继续引导他改良果品才是关键。
今天他们还打算去私塾,如果夫子愿意收下萧正道几兄弟,萧老爹打算一次性把接下来半年的学费都交了。
所以,他用那五两的小银锭跟老板换了五贯铜钱。
水果坊在白沙镇南端,而萧老爹选中的汪氏私塾在镇东,要穿过大半个镇子。
由于今天集市的缘故,街道格外拥堵,牵着牛车很难通行,于是他们决定先把牛车寄存在离水果坊不远的大车行。
萧天宝背着装有米面油的背篓,萧正道抱着那个盆栽,萧老爹则提着一篮精心挑选的水果。
这样的安排,既便捷又高效。
萧有为和乔念心都想着自己走路,可他们年纪尚小,街上又满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最终只能由萧老爹和萧天宝一人抱着一个。
乔念心心里有些羞涩,但也明白不能在这时任性,便乖乖让萧老爹抱着,一行人径直朝着汪夫子开办的私塾走去。
汪夫子的私塾规模不大,就设在张家二进院子的前一进。
不过这个地方的位置和环境都相当不错,从主街拐个弯没多远就能到达。
要不是今天正赶上大集,牛车都能直接停到这儿。
此处离集市不算远,却有着闹中取静的氛围,确实是个适合读书的好场所。
他们抵达私塾时,夫子正在授课,看门的老仆人把他们领进了一个小门房。
门房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乔念心满心好奇,这位汪夫子到底是怎样的人呢,会不会是一位长着花白胡子的老者?
她特别想进去一探究竟,看看古代夫子授课时是不是真像电影电视里演的那样摇头晃脑。
可这些念头也只能在心里想想,此刻她被萧有为拉着手,两人倚靠着萧天宝,安安静静地等着夫子下课。
幸好,等待的时间并不漫长,大概一刻钟后,院子里传来了学子们的说笑声和嬉戏打闹声。
老仆人赶忙出去把夫子请了过来。
乔念心抬头望去,发现汪夫子并非她想象中白胡子的老者,而是一位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手中拿着羽扇,头上戴着纶巾,看上去十分儒雅,一看就是饱读诗书的人。
实际上,这位汪夫子是有举人功名在身的,也是白沙镇唯一的举人老爷。
正是因为知晓夫子有举人功名,乔念心才会错误地以为汪夫子是白胡子老者!
看到汪夫子走进来,萧老爹和萧天宝赶忙带着孩子们向他行礼。
汪夫子微微点头示意,客气地请大家就座,准备询问他们的来意。
然而,他的目光被萧正道放在脚边的盆栽吸引住了。
虽说这盆栽里种的是极为常见的松树,但松树的造型修剪得很有韵味,只可惜用的花盆实在普通,让整个盆栽少了几分高雅的气质。
汪夫子朝着萧正道走近,一开始萧正道还以为汪夫子认出了自己,后来才发现汪夫子的目光始终盯着脚边的盆栽,压根没注意到他。
萧老爹原本还有些心里没底,不过此刻他彻底领悟了李海泉那番话的意思。
这位汪夫子果真对这类盆栽喜爱至极!
“妙啊妙啊!这盆栽是出自谁手?太有韵味了!用这样的盆来装它,实在是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
汪夫子一边称赞,一边满脸惋惜,瞧他那神情,恨不能马上找个更适配的盆来替换。
“这是……”
萧有为刚想张嘴解释,就被萧老爹打断了:“不过是家里孙儿无心之作,当不起夫子这般夸赞。”
萧老爹趁机表明了他们此行的目的:“早就听闻夫子大名,今日特意前来拜访,不知夫子是否愿意收老汉的这几个孙子为学生?”
汪夫子这才依依不舍地把目光从盆栽上挪开,依次打量了萧正道兄弟几个以及乔念心,最后目光落在萧正道身上,打开手中折扇轻轻晃动着:“我见过你,你和李海泉是同村的吧!”
“没错,小子曾承蒙夫子指点,收获颇丰。”
萧正道恭恭敬敬地向汪夫子行了个弟子礼。
虽说萧正道并非正式弟子,可汪夫子并未完全接受他这大礼,微微侧身避开,转而面向萧老爹问道:“刚听老伯所言,是打算把他们都送到我这儿来读书?”
萧老爹赶忙点头:“对,他们都盼着能在夫子门下求学。”
汪夫子微微皱了皱眉头,指了指萧正道和萧安民说:“我这儿恰好有几个空位,可以让他们俩来试试。只要能通过考试,明天就能开始读书。”
接着看了看萧有为和乔念心,摇了摇头:“但这两个孩子年纪太小,我这儿只收八岁以上的孩子。”
听到汪夫子这话,萧有明显松了口气。
只要夫子不收,他就能留在村里跟着海泉叔读书,乔念心也能有上学的机会。
然而!
萧老爹会就此放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