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小吴公公忙忙碌碌地奔波于各个事务之间。他先是跑到厂子里面查看大家的工作进展。厂子里面有专门的管事人员在有条不紊地安排着生产,一切都进行得井井有条,小吴公公也就无需过多操心。
随后,小吴公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皇庄,仔细交代了做火锅底料的相关事宜。他认真检查了大家前段时间做的火锅底料,看着那品质上乘、香气扑鼻的底料,心中十分满意。确认无误后,他又叫人把一批批火锅底料稳妥地送到了各大酒楼。
与此同时,小吴公公还要操心给小福子和小顺子传授会计出纳的知识和事宜,这让他忙得不可开交。不知不觉,竟有好几天小吴公公都没进宫了。
宫中,张嫣把各项事务交代下去后,倒是难得清闲了几日。
这天,窗外又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朱瞻基冒着风雪前来请安。
朱瞻基踏入屋内,抖落身上的雪花,恭敬地说道:“孩儿拜见娘。”
张嫣连忙把朱瞻基拉了起来,心疼地说道:“天这么冷,你就不需要过来了。”
朱瞻基笑着说道:“娘,您上次不是说给我做粉条吃吗?还有那鱼丸,我这两个都还没吃过呢。”
张嫣想了想,说道:“鱼丸做起来倒是容易,不过这粉条嘛,得费些功夫。”说着,她转头看向小梅,“小梅,你去小厨房拿两大袋子土豆来。”
小梅应了一声,匆匆去小厨房取来了两大袋子土豆。
张嫣又吩咐道:“小梅,你叫上几个宫女,把这两袋子土豆洗干净。炉子上的水热着,正好能用。”
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带着一群宫女回来了。宫女们围在水盆旁,开始认真地清洗土豆。她们先将土豆上的泥土轻轻搓掉,然后一个一个地在水中仔细冲洗。有的宫女双手冻得通红,却依然没有放慢手中的动作;有的宫女互相配合,一个拿着土豆,一个浇水冲洗,嘴里还不时说着话,为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热闹。
洗好土豆后,张嫣又叫来李嬷嬷。她在图纸上仔细地画了一个磨洋芋的器具,然后递给李嬷嬷,说道:“李嬷嬷,你去工部,让他们照着做个这样的东西。”
李嬷嬷接过图纸,看了看,满脸疑惑地问道:“娘娘,这是啥呀?”
张嫣耐心地解释道:“这是磨洋芋的呀,李嬷嬷。”
李嬷嬷还是不太明白,问道:“这怎么做?”
张嫣比划着说道:“你就找一大块铁皮,在铁皮上面密密麻麻地用钉子钉上许多小孔洞,然后再按上一个手拉环就行了。”
李嬷嬷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便赶紧去工部传达张嫣的要求。
工部的工匠们动作迅速,没一会儿就做好了磨洋芋的器具,送到了宫中。
张嫣拿到器具后,亲自示范了一下磨洋芋的动作。宫女们围在一旁仔细看着,很快就掌握了要领。
大家纷纷动手,开始磨洋芋。一时间,屋子里充满了“沙沙”的磨洋芋声。不一会儿,就磨出了四五大盆。
张嫣又用清水将磨好的洋芋进行过滤,反复换水四五次,最后让其沉淀了一夜。
第二天,洁白细腻的土豆粉就做好了。
张嫣原本打算让工部做个压粉条的器具,以便压出粉条。然而,思绪流转之间,她想起前世母亲常为家人做手擀粉的温馨场景,自己也曾在一旁学习,略知一二。于是,她决定用现有的土豆粉亲手制作手擀粉。
张嫣先将沉淀好的土豆粉取出,放置在一个干净的大案板上。她轻轻地用手揉搓着土豆粉,感受着那细腻而又略带黏性的质地。接着,她慢慢往土豆粉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边加边搅拌,让水与粉充分融合。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水不能加得太多,否则粉团会过于软烂;也不能加得太少,否则粉团会太干硬,影响口感。
待粉团达到合适的软硬程度,张嫣开始用力地揉面。她双手并用,不断地按压、折叠、揉搓着粉团,仿佛在赋予这团粉以生命。在她的巧手下,粉团逐渐变得光滑且富有弹性。张嫣深知,只有揉好的面,才能做出筋道爽滑的手擀粉。
揉好面后,张嫣让粉团静置了一会儿,使其进一步松弛。随后,她将粉团擀成了一张大大的薄饼状。在擀面的过程中,她不断地调整着力度和方向,确保面饼的厚度均匀一致。
擀好面饼后,张嫣拿起一把锋利的菜刀,开始切面。她的动作熟练而利落,一刀一刀下去,宽窄均匀的粉条便出现在眼前。每一条粉条都仿佛带着她的期待和用心。
切好粉条后,张嫣将它们轻轻抖散,防止粘连。这时,一旁的炉子上正烧着滚开的水。张嫣将粉条分批放入锅中,用筷子轻轻搅动,防止粉条粘在锅底。
粉条在沸水中翻滚着,逐渐变得透明而有弹性。张嫣目不转睛地盯着锅里,掌握着煮粉条的时间,不多一分,不少一秒。
煮好的粉条被捞入准备好的凉水中过凉,这样可以让粉条更加爽滑劲道。
张嫣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手擀粉,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她仿佛看到了朱瞻基品尝时那开心的模样,也仿佛回到了前世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的温暖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