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远远地望向七人。
这是系统明确认定的人,他们皆为大明身死的忠诚之士。
现在最缺什么?
人才啊!!
朱由校盯着他们好生打量了一番:
孙传庭,时任吏部主事,负责官员任免等。时三十三
卢象升,时任贵州司主事,时二十六,
黄得功,三十二岁,生于开原,十二岁时斩杀两名敌人。后被辽东经略王在晋赏识招为亲军,骑兵的好手。熟悉辽东又擅长镇压民乱!
与孙承宗有旧相识!
孟兆祥:三十岁左右,担任大理寺左评事。闲差,忠诚!
王家彦:三十八岁,时任金华兰溪县令,政务人才。
李邦华:五十二岁,被文臣排挤在家闲赋,曾任兵部右侍郎,可用来对付文臣集团。
倪元璐:时三十二岁,考试天才,天启二年中过进士,后来改庶吉士授编修,文化教育领域可以胜任。
朱由校迅速将他们的信息在脑袋里过了一遍。
这些人既有武将又有文臣,更妙的是有一个前兵部侍郎李邦华和一个在任的吏部主事。
一个组织,无非是财权(户部)、军权(兵部)、人事任免权(吏部)。
朱由校之所以搞不定文臣集团,就是因为他掌控不了财、军、人事三权,只能依靠着太监小打小闹。
现在,正是往朝堂渗沙子的大好时机。
李邦华带领其他人跪下高呼“万岁”!
朱由校急忙扶起李邦华,道:“朕等你们好久了!!”
众人一愣,自己何德何能可以让皇帝挂念?
卢象升此时不过二十六岁,还没有经历大战的洗礼,青涩非常。
孙传庭也只是一个文官,完全没有日后那种万人屠的气质。
倒是黄得功,在辽东浴血奋战,身上隐隐有血腥气,端得是一个铁血军人,这家伙与后金有血海深仇,用好了,就是一把插向后金的利剑!
众人随朱由校进入议事厅。
一张巨大的辽东地图赫然呈现在众人眼前。
“朕听闻年初,猪野皮来犯宁远,被袁崇焕打退。此为辽东第一大胜,此后辽东也算安稳了几个月!”
朱由校站在地图面前,猛地一挥手,咬牙切齿道:“自万历四十六年以来,努尔哈赤那个野猪皮起兵作乱,到现在已有六年之久!”
“这六年来,我辽东子民死伤无数,活下来的人也成了后金的包衣、奴隶!我煌煌大明,怎么会落到如此境地?”
这句话,像是问众人,也像是自言自语!
众人一听,急忙跪下道:“臣等令陛下生忧,死罪死罪!”
朱由校一摆手,“平身吧!”
“罪自在朕!!”
朱由校面色苦涩:“大明困顿如此,朕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所以,朕找各位前来,希望助朕一臂之力,收复辽东。还我大明河山。不知道几位,意下如何?”
众人心中还是疑惑非常,这种事情,怎么就轮到自己上了?!
话虽如此,这些人都是忠诚于大明的将才,此时连忙大表忠心。
朱由校笑了:“我等不必空白而言!”
朱由校指了指地图:“谁有平辽之策,皆可尽兴发言!”
黄得功看了眼站在旁边的孙承宗,他与孙承宗早在辽东就已经相熟,辽东的一切,可以说都是孙承宗的功劳。
孙承宗轻轻点了点头,眼神中满中鼓励之色。
黄得功深吸一口气,道:“小人在辽东出生、长大,辽东剧变,小人是有着切身经历的。”
黄得功站在地图面前,手指着白长山处:“辽东有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野人女真尚未开化,可以忽略不计!”
“那野猪皮便是建州女真部落的首领!”
黄得功看了看朱由校和孙承宗,两人似乎有鼓励之色。
黄得功心一横,李成梁家族消散,也不必有所顾虑了。
“那野猪皮本是辽将李成梁的家丁,深受李成梁的重用。”
“在李成梁治下的辽东,拉东打西将三部女真收拾得服服帖帖!”
“但是!”
黄得功话锋一转,道:“李成梁私心颇重,在位期间暗中扶持努尔哈赤,将其余二部打残,以致于努尔哈赤自渐壮大。”
忽然,黄得功跪下道:“小人接下来的话,恐犯天威,请陛下恕小人无罪!”
朱由校孔瞳一缩,黄得功说的这些,他之前根本就不知道。
“朕恕你无罪,尽管放心大胆的讲吧!”
黄得功咬咬牙,道:“李成梁将军为何养虎自重??”
“无非是听闻戚家军因讨饷被杀,心中有了担忧。他怕剿灭辽东匪患之后,自己没了用处,会被朝廷像对待戚家军一样剿灭!”
“辽东之患,不在辽东,而在朝堂!”
此言一出,众人俱惊:这个黄得功得了失心疯了吧!
这种话,也能说出来?
朱由校脸皮不断跳动:朝廷不公,导致边将养匪自重,直接导致了辽东现在这个局面。
如果不从根子去治,哪怕剿灭了野猪皮,也会跑出来第二个,第三个野猪皮。
朱由校盯着黄得功,他做这惊人之言,想干嘛??
可朱由校只在黄得功的脸上看到了视死如归!
这是一个舍弃自己为天下的勇士!!
“说得很好!黄得功,你敢正义直言,方显我大明勇气!”
朱由校走近黄得功,亲手将他扶了起来。
“朕即刻传令,给戚家军平反,戚家军为大明南征北战,实在不应该是这种结局!!”
众人闻言,无不精神大振。
戚家军的惨案,政治影响非常的深刻。
从戚家军被剿灭之时,便是天下军头不忠之刻。
开玩笑,天下有哪支部队,敢说比戚家军更为效忠?
东南平倭,朝鲜力战倭国之后镇守辽东,与李成梁并称为帝国双星。
可当戚继光的后台张居正倒台之后,戚将军也受到波及最终被罢官。
但是戚家军可就惨了,他们不是明朝的军队,准确来说是戚继光在义乌招来的雇佣军。
当时有张居正全力支持,每月的饷银自然不会短缺。
可当张居正、戚继光被打倒之后,戚家军就成了一支孤军。
所以,才会发生戚家军讨饷(欠了五年),后被设计杀害的事件。
此事一出,天下武将心灰意冷,再也不管军国大事,只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了。
朝廷不公,那休怪我武将无情!!
此为人性,很难说忠奸好坏。
“朕在此向诸位发誓!!朕必不负众人,众人自奋力而为!”
“朕如有背誓,朕甘受刀斧加身,大明消亡之苦!!”
诸人闻言,无不动容!!
皇帝亲口发誓,这是很庄重严肃的。
黄得功激动得浑身颤抖,他深知辽东弊端,道:“臣等必粉身碎骨,为大明夺回辽东!!”
朱由校看了看众人,道:“辽东之事,各位可有平定之策?”
孙承宗最为熟悉辽东战事,他不开口,其他人也不敢多说。
只见孙承宗轻抚胡须,道:“辽东之事,老夫有两条计策!”
“一条是严守关锦防线,令敌不可进一步。辽东苦寒,这几年连续大风雪,庄稼收成大减。只要我们防守好关锦防线,再拉拢蒙古,断其粮草,铁墙合围,必可观其自败!”
孙承宗见朱由校摇了摇头,心中暗叹一声。
“另一条是选练精兵,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建奴擅骑射,甚至强于蒙古各部。三千军是我大明骑兵精锐,但老夫也不敢保证,他们能打赢数量相同的建奴骑兵!”
“士气可鼓不可泄,陛下的心情,老夫是可以理解的。”
孙承宗罕见地直视朱由校,道:“陛下想收复辽东,老夫直言,以现在的大明军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自从参与勾结流民杀藩王的事情之后,孙承宗也放下所有,他不怕死,也不怕被后人唾弃,只怕大业未成祸乱国家。
所以,他豁出老命,也要劝陛下稳健推进。
他孙承宗不想解救辽东百姓吗??
他不想收复故土吗?
“陛下如果亲征失败,那一切休矣!”
孙承宗缓缓地说道:“老夫一片赤诚,望陛下明察!”
朱由校的心,像是被冷水浇透了一般。
自打有系统以来,他自认为天命所向,一直都有极有信心。
可听了孙承宗的话,他也不由仔细衡量。
对啊,战场,为生死之地。
如果自己失败了,那威信尽失,别说开疆拓土了,能保住性命都算不错了!
君不见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五十万明军精锐一朝丧尽!
更何况朝堂之上,诸臣暗怀鬼胎,到时候这些人趁自己征战,动点手脚,那可就完蛋了!!
怎么办啊!!??
难道就眼睁睁地看见猪野皮肆虐辽东??
那天下人会怎么看待朝廷?怎么看待自己这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