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妈,这煤炉子虽然说咱在隆镇的时候也用过,可这儿和咱老家不太一样,也不知道这煤够不够用,而且用起来方不方便还得再试试呢。”王保华说道。
胡盼儿听了大闺女的话也说道:“是啊,虽然这个煤炉也是咱从隆镇带来的,但是咱家在龙镇的时候常用也也是柴火,也不知道义县这边煤是怎么分配的。”
王卫国也走了过来,蹲下身子仔细打量着那煤炉子,沉思片刻后说:“这煤炉子是咱现在唯一能用的烧水做饭的家伙事儿了,先别愁,咱试试再说。说不定用顺了手,也能满足日常所需呢。”
王保英在一旁说道:“爸,这煤炉子生火可不容易,我记得在老家的时候,每次生火都得弄半天,还老是冒黑烟,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王保华也跟着点头:“是啊,二妹说得对,而且这煤也得省着点用,要是用完了,咱还不知道去哪儿买呢。”
“娃她爸,要不我一会再周围打听打听,看看他们都是咋做饭的。”胡盼儿说道。
王卫国想了想道:“要不你顺便在打听打听咱邻居有没有自己搭厨房的,如果可以的话我就在小三的房间旁边搭一个小厨房,在搭土灶咱家做饭的地方就解决了。”
顿了顿,他又说道:“毕竟咱刚来,得遵循这儿的规矩。”
胡母回房间提着一小袋葵花(瓜子)出来,便开始逐户拜访各位邻居。她首先来到了紧邻自家的东边小院,轻轻敲响了那扇略显斑驳的木门。
不一会儿,门开了,一位面容和蔼的大娘探出头来。
胡母忙笑着打招呼:“大娘,您好呀!我是刚搬到隔壁的,以后咱们就是邻居啦,这是自家晒的一点瓜子,您尝尝。”
葛大娘连忙摆手:“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呢,新邻居来啦,快进来坐坐。”
胡母走进小院,和葛大娘唠起了家常,话题慢慢就转到了做饭的事儿上。
葛大娘说道:“咱这儿呀,以前大多都是用土灶烧柴火做饭,不过这几年煤也慢慢多起来了,煤炉子也不少人用。”
“煤一般都是去供应站凭票购买,具体的分配量得看家里人口多少。”
“至于搭厨房,只要在自家院子里,不太影响邻里,倒也没太多限制。”
胡母认真听着,不住地点头,心里有了些底。
接着,胡母又来到了西边的邻居家。
开门的是一位年轻媳妇,看到胡母先是一愣,随后也热情地把她迎了进去。
胡母送上瓜子,笑着说:“妹子,打扰你啦,我初来乍到,想问问咱这儿想自己搭一间厨房的话有啥讲究没。”
年轻媳妇笑着回答:“婶子,咱这儿的人都比较实在,你们那房子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搭土灶,可能就是怕来的人了家里不够住,就都当房间留下了等住的人来了自己安排,当时还有不少人盯着那间小院来着。”
“要是有煤炉子也方便,就是生火是有点麻烦,不过用习惯了就好。”
“要是想搭土灶,得先把材料准备好,土坯、砖头啥的,找个手艺好的人帮忙搭,不然容易漏烟。”
“如果啥都没有准备,全部交给那些手艺人来帮忙搭建,只是.......”
胡母听了,连声道谢,又和年轻媳妇聊了几句孩子的事儿,才起身告辞。
胡母继续在附近的邻居家穿梭,每到一户,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生活经验,胡母不仅了解到了关于做饭的各种信息,还感受到了邻里间的淳朴情谊。
不知不觉,胡母已经走访了好几户人家,手中的空袋子见证了她的收获。
她带着满满的信心和温暖的心情回到家中,看到王卫国正带着几个女儿在院子里整理一些杂物。
胡母迫不及待地把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了王卫国:“娃她爸,我打听清楚了。”
“煤得去街上的供应站凭票买,搭厨房只要在自家院子里不太碍事就行。”
“咱这煤炉子先用着,慢慢再合计搭土灶的事儿。”
王卫国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咱现在心里也有点谱了,这日子也能更好地过起来。”
“咱家现在啥也没有,要不今天就去国营食堂吃一顿吧,顺便看看咱之后要上班的地方,把家里缺的了东西也买回来。”
王卫国的提议让一家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对于初来乍到的他们而言,国营食堂既陌生又充满了吸引力,能去那里吃上一顿现成的饭菜,也算是暂时缓解了家中无灶做饭的困扰,同时还能借机熟悉一下周边环境,了解上班地点的位置,购置一些生活必需品,可谓一举多得。
胡盼儿点头表示赞同:“她爸,这主意不错,虽然在国营饭店吃一顿要花不老少钱,但咱家以后一家五口都是正式工人。”
“等咱们都上了班,有了稳定的收入,也不差这一顿饭钱。”
“再说了,孩子们也都累了一天了,去国营食堂吃顿饭,也能让她们轻松一下。”
王保英兴奋地跳了起来:“太好了,爸,妈,我早就想去看看县里面的国营食堂是啥样了,听说里面的饭菜可香了。”
王保华和王保红也在一旁附和着,脸上满是期待的神情。
于是,一家人简单收拾了一下,锁好家门,便朝着国营食堂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王卫国带着家人穿梭在义县的街道上,孩子们好奇地张望着四周,看着那些与隆镇截然不同的建筑和店铺,心中满是新奇与兴奋。
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国营食堂门口。
那是一座宽敞的大房子,门口进进出出的人不少,从那大开的门扉中源源不断地传出阵阵饭菜的香气,那香气浓郁醇厚,似是多种菜肴交织融合的诱人味道,引得人肚子里的馋虫都开始不安分地蠕动起来。
看着眼前的景象,胡盼儿有些紧张地拽了拽自己丈夫的衣摆,小声道:“卫国,这就是咱两口子以后要上班的地方吗?”
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与忐忑,毕竟这将是他们日后长期工作的场所,关乎着一家人的生计与生活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