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间,三天过去了两天,再有一天便能度过那可怕的死劫。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伯邑考却出现在了丞相府门前。
站在丞相府门前,伯邑考抬头望着那块高悬的牌匾,心中思绪万千。
尽管父亲曾告诉他,这次面见大王只会有牢狱之灾,并无性命之忧,但父亲已经多日未归,母亲在家中忧心忡忡,他自己也同样心急如焚。
近来,朝歌城中传来的种种消息让他们震惊不已,众人皆认为大王已然疯狂。
他此番不远千里赶来,只为看一眼父亲是否安好,若有可能,自然也希望能将父亲救出。
与此同时,伯邑考的内心深处还挂念着一个人——妲己。
那个与他自幼相识、青梅竹马的爱人如今已入宫,成为大王的妃子。
想到此处,他不禁黯然神伤,叹息连连。
但想起监牢里的父亲,伯邑考还是打起精神,强颜欢笑地整理了一下着装。
当务之急还是要想办法面见大王,希望比干丞相能够帮到他。
想到此处,伯邑考深深吸了口气,努力让自己看起来镇定一些,然后走到了丞相府门前,轻轻敲响了大门。
门口的下人并没有见过这位公子,但看着他衣着打扮不凡,也不敢轻易得罪。
于是客气地开口询问道:“这位公子,请问你来丞相府有何事呢?”
伯邑考连忙说明自己的来意,并向下人表明自家与比干丞相为旧识。
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诚恳和坚定,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信任。
下人看了看这位公子,心中衡量了一番,觉得他不像是在说谎。
毕竟这可是丞相府邸,如果不是真的认识丞相,谁会随便来这里找人呢?于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那请这位公子稍等一下,待我去禀报一声。”
说完,他向伯邑考行了一礼,然后轻轻合上了门。
丞相府内,比干丞相端坐在书房里,手中拿着一卷竹简正在阅读。
这时,一名家丁匆匆跑进来禀报:“老爷,西伯侯之子伯邑考求见。”
比干丞相皱起眉头,心中暗自思忖:“三天时间还没过,我本不该见他的……可是他毕竟不是外人,
怎么说也是我的世侄啊!”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动摇起来。
正当比干丞相犹豫之际,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比干伯伯,你不会要答应吧?”
比干丞相吓了一跳,连忙转身,只见双儿正站在门口,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盯着自己。
他心里顿时一虚,毕竟是自己答应双儿不见客三天的,现在却又反悔了。
比干丞相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试图向双儿解释道:
“可这伯邑考也不是外人嘛……”
然而,当他看到双儿的眼神变得越发犀利时,声音不自觉地越来越小,到最后几乎细不可闻。
“唉……”双儿叹了口气,然后说道:“比干伯伯,这三天来这位公子可是第一个来找你的人,说不定姜子牙说的就是他呢?”
比干眨了眨眼睛,恍然大悟,但想到世侄还在门口等他,不由得说道:“但是他……”
双儿自然明白比干丞相的想法,她轻轻将比干扶到了书桌前。
安慰道:“比干伯伯,这件事您就不用操心了。
待会我出去看看,如果我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伯伯您就答应双儿不要见他,好吗?
放心吧,我会跟他解释清楚的,相信这位公子不会责怪伯伯的。”
说完后,双儿便轻轻地关上了门,只留下比干一个人在房间里沉思着。
双儿看着房间里的比干伯伯,眼神坚定地对阿水说:“照顾好他。”然后转身朝着丞相府门口走去。
当走到丞相府门口时,听到门后传来的动静,伯邑考以为是下人来开门,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
然而,当门打开时,站在面前的却不是之前见过的那个人。
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陌生的小姑娘,伯邑考不禁感到疑惑。但他仍然礼貌地行了一礼,温和地问道:“姑娘,请问……”
双儿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迅速打断了伯邑考的话语,并做了个手势示意他跟自己走。
同时轻声告诉他,这里并不是适合交谈的地方。
伯邑考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顺从地跟着双儿离开了丞相府,来到了一处僻静的地方。